{{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谈戏曲流派传承的文化品格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本文为作者在2020(第四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学术活动中发表的演讲稿

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谈戏曲流派传承的文化品格 戏曲 文化 流派 品格 本文 作者 中国 学术 活动 演讲稿 崇真艺客


历史·现在·未来

——纪念徽班进京230周年暨戏曲流派传承


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

——谈戏曲流派传承的文化品格

                  文/ 詹怡萍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历史·现在·未来——纪念徽班进京230周年暨戏曲流派传承”,首先一个关键词是“徽班进京”,表明本届论坛是为纪念徽班进京230周年而设;论坛又是2020(第四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的一项重要活动,而中国戏曲文化周到今年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成为京城剧坛的一个重要的品牌。以本届为例,它所营造的戏曲嘉年华,汇聚在京的京剧、昆剧、河北梆子、曲剧、豫剧、秦腔、越剧、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数十家剧团,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上演180台大小剧目,往届戏曲文化周还有从各地赶来的更多的剧种和剧团,与历史上徽班进京后给北京剧坛所带来的诸腔合奏、百花竞艳的面貌具有异曲同工的效应,因此,中国戏曲文化周称得上是对“徽班进京”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值得点赞,同时也值得期待这个品牌为北京剧坛的推陈出新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谈戏曲流派传承的文化品格 戏曲 文化 流派 品格 本文 作者 中国 学术 活动 演讲稿 崇真艺客
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谈戏曲流派传承的文化品格 戏曲 文化 流派 品格 本文 作者 中国 学术 活动 演讲稿 崇真艺客
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谈戏曲流派传承的文化品格 戏曲 文化 流派 品格 本文 作者 中国 学术 活动 演讲稿 崇真艺客

△ 2020(第四届)中国戏曲文化周


再次回看今天论坛的主题,另一个关键词是“流派传承”,这个概念,限定了今天所谈的是戏曲艺术的高端发展问题,而不是戏曲欣赏、戏曲普及层面的问题。从戏曲剧种这个范畴来说,京剧的流派体系建设是最为完备的,这是京剧发展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但若换个角度讲,流派艺术如果固步自封,它也会成为创新之路上的沉重包袱。所以,解决好“流派传承”问题是戏曲艺术推陈出新的关键问题。


总结京剧流派发生、发展的历史经验,我认为,“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是当代戏曲艺术流派传承所必备的两个重要品格。


—  01  —

 以人为本 

近几天,业内人的朋友圈应当都被一封回信霸屏了,这封回信也一再出现在各大报纸的头条,这就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10月23日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集体来信的回信,其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要求“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大家知道,中国戏曲学院的建校历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创办的文化部戏曲改进局附属戏曲实验学校,今年恰好是建校70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习近平同志给这所专门 培养戏曲艺术人才的最高学府的师生回信,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戏曲艺术的高度重视。信中所谈的正是培养人的问题。


“关键在人”四个字,概括的极其精准。


戏曲、戏剧,是一种集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样式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其核心在于演员的表演——再好的情节铺陈,再好的导演创意,再好的唱腔旋律,再好的舞台设计,最终都需要由演员以他们的身体在舞台上来实现,无论是咏唱、念白、身段、排场,所以,演员的身体这一种先天质素决定了每次的戏剧创作都有一个所能达到的创作极限。


以京剧《奇袭白虎团》复排演出为例。恰好这段时间山东省京剧团晋京展演最新复排的京剧《奇袭白虎团》。谈到这个戏,很多人都有很多话题可谈,这里仅谈演员对于表演的重要性。《奇袭白虎团》是一部在唱腔、念白、武打等多方面表演都非常吃功夫的戏,特别是全场的武戏,非常繁重,也非常经典,运用传统京剧武戏的程式,结合志愿军小分队深入敌后、直捣敌军心脏的作战行动,设计了多个系列的动作和技巧表演组合,如单人舞、三人舞、集体舞、长枪舞、手枪舞,又如空翻、跌扑、抢背、滚身、旋转、匍匐,非常精彩。但是这个戏在成功创作之后,并没有得到普遍的移植排演,即使原创剧团复排次数也极少,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武戏的表演难度极大、对剧团演出力量要求极高,不仅要求主要角色严伟才的扮演者武功超群,也要求每一位战士的扮演者都有扎实的武戏功底。除了武戏,唱腔和念白的难度都很大。以唱腔来说,这个戏的经典唱腔非常多,很多还是边舞边唱,尤其主角严伟才在完成高难度动作的同时还要气定神闲地完成唱腔;以念白来说,这个戏为体现战争题材的高度紧张、激烈的气氛,所有念白的节奏都设计得非常快,对演员的念白功力要求极高。因此,复排这个戏对任何一个剧团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谈戏曲流派传承的文化品格 戏曲 文化 流派 品格 本文 作者 中国 学术 活动 演讲稿 崇真艺客

△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剧照


戏曲武戏即是一种独特的舞戏,是基于其发展源泉而生成的一道瑰丽的奇景。武戏表演往往对演员形体动作的极限提出挑战,武戏发展史上的传统精粹就是一次次挑战成功的生命华章。戏曲武戏的传承发展,关键在于人。同样道理,戏曲流派是创始人根据自身的素质条件,运用一定的,甚至是特殊的训练方法,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而这些方法和风格只能适用于条件适当的人。因此,流派的传承,核心是人的传承,关键更在于人,必须要选对人,教对人,更要尊重人,爱护人,概括而言,就是“因材施教”


—  02  —

 与时俱进 

戏曲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的表演艺术形式,有没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根本体现在戏曲能不能表现现代生活、能不能创作出优秀的现代题材作品。对这个问题,仍然可以以京剧《奇袭白虎团》为例做出回答。


这个戏是根据抗美援朝战场上金城战役的一个真实的战例,由志愿军京剧团1957年在硝烟尚未褪尽的朝鲜战场首先创作出来、并在朝鲜战场巡回演出过的,是一部实实在在的现代题材作品。1958年剧团回国后不久并入山东省京剧团,艺术力量更加强大,对这个戏继续加工提高,1963年参加山东省现代戏剧会演,1964年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又到各地巡演,获得高度肯定,直到1972年拍成京剧电影。从电影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戏的艺术呈现,完全符合京剧艺术唱、念、做、舞(武)的深厚传统,如上所述的形体表演,都是化用传统程式创造出来的。同时,这个戏根据故事内容,恰当吸收了交响音乐、民族歌舞艺术形式,与京剧的旋律和身段做到了高度融合,浑然一体,比如从中可以听出《国际歌》《志愿军战歌》的旋律,还可以听到朝鲜民歌《桔梗谣》的曲调,朝鲜百姓的身段表演中融入其民族特有的步态和舞蹈,他们的服饰更是典型的民族服饰。这些在戏里看起来非常自然、生动,毫无生硬、违和感。所以说,京剧《奇袭白虎团》是戏曲创作现代戏的一个经典范例,其在艺术上的成功创新恰恰验证了传统戏曲拥有与时俱进的巨大张力。

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谈戏曲流派传承的文化品格 戏曲 文化 流派 品格 本文 作者 中国 学术 活动 演讲稿 崇真艺客

△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剧照


戏曲从产生以来,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创作当世题材的实例,如唐代歌舞戏《踏摇娘》,宋代优戏《童大王三十六计》,宋元戏文《祖杰》,元杂剧《望江亭》《救风尘》等,明传奇《鸣凤记》《百子图》《清忠谱》《万民安》,等等。近现代戏曲史上也有很多时装戏、革命戏的创作。230年前,徽班进京带来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带来了戏曲艺术的大融合局面,他们在继承优秀表演艺术传统的基础上,能够紧扣时代脉搏,追随时代风尚,勇于推陈出新,共同催生出京剧这一个新的戏剧表演样式。京剧的形成,正是戏曲与时俱进的结果。


新中国建立以来,始终提倡“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大力推动现代题材的创作,各剧种在这方面都有很多成功的范例。京剧不仅有《奇袭白虎团》,以及《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龙江颂》《海港》《磐石湾》,都是非常成功的现代题材作品,它们在生产模式、艺术理念、美学追求、技术保障、程式创新、创作方法等多方面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研究和提炼,探求规律,助力发展。


没有哪一种传统艺术样式像戏曲这样经历过这么多的大起大落。回望历史,可贵的是,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戏曲从未放弃过与时俱进


*作者为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谈戏曲流派传承的文化品格 戏曲 文化 流派 品格 本文 作者 中国 学术 活动 演讲稿 崇真艺客
 2020(第四届)中国戏曲文化周总结片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中国戏曲文化周” 

公众号:戏曲中国

新浪微博:中国戏曲文化周

哔哩哔哩:中国戏曲文化周



— 感谢阅读 —

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谈戏曲流派传承的文化品格 戏曲 文化 流派 品格 本文 作者 中国 学术 活动 演讲稿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