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
食物是生命的来源,在使用食物作为媒介的许多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内容已经超越了表意,艺术家们探索食品在艺术品生产中的物质和物理特征,研究消费的社会结构。在这些作品中,本期介绍的三位艺术家,使用“形而下”的表达和演绎,也包含着“形而上”的规律和哲理。即使是最简单的表达形式,也能挖掘出更广泛的文化记忆,反映宏大的政治背景。






装置表演, 行为艺术 (2018)
展出地点:MANIFESTA12, Palermo

为了庆祝德尔菲纳基金会(Delfina Foundation)创始人德尔菲纳·恩特雷卡纳雷斯(Delfina Entrecanales)被查尔斯王子(Prince Charles)授予“威尔士王子艺术爱好者奖章”(Prince of Wales Medal for Arts Philanthropy),德尔菲纳基金会举办有关食品政治的活动,烹饪部门(Cooking Section) 重新解读了1928年开始制作的帝国圣诞布丁的配方,在仪式结束后食用。
为了促进英国商品的消费,帝国营销委员会(Empire Marketing Board)最初的配方是由来自不同英国殖民地的食材制成的。在2013年的版本中,布丁的原料和原来的食谱一样。由于地域条件的变化或经济政策的取消,许多食材不再供应。因此,替代食材是追踪全球食品网络变化的一种方式,将布丁的新食谱转化为可食用地图。

Jennifer Rubell


上:“50个蛋糕”,2014,现场图,“鲁贝尔父母结婚50纪念日宴会”
下:“生育”,2014,现场图,“也许触摸到完美的艺术品非常难,但打一下尖叫鸡没那么难”
詹妮弗的美食表演大多属于参与性的实验艺术,可以归纳到关系美学的范畴。这些表演通常考虑到实验意义,观众的参与性,以及社会和文化里人们的角色分工及其意义。

“信仰(faith)”表演现场,2013,巴塞尔艺术展
2013年,鲁贝尔家族在巴塞尔艺术展上发起了主题为“28 Chinese”的活动。这个活动是11年来,鲁贝尔家族在中国的工作室里挑选了艺术品进行展出。詹妮弗为了此次活动,专门推出了一个名为“信仰(faith)”的大型美食互动表演。她把数百个中国蛋挞放在一个白色跷跷板上,观众在挑选和品尝这些糕点时,桌上的蛋挞就像催眠的舞蹈一样来回移动。一方面,鲁贝尔选用蛋挞这一中国甜品作为主体是想向中国艺术致敬,另一方面,这个作品再次呼应了鲁贝尔的艺术美学:强调观众的参与性以及社会主义大食堂的政治隐喻。
里克力·提拉瓦尼


其实在食物还未被赋予任何象征意义以前,就已经可以成为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概念艺术家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来说,分享食物是他艺术创作的第一步。
在2015年的巴塞尔艺术展中,里克力·提拉瓦尼与两位建筑师、一位厨师合作,打造了一个在竹制顶棚下集植物花园、开放式厨房和公共用餐区域为一体的装置艺术项目,名为《同一片天空下的梦》(Do We Dream Under the Same Sky)。参访者可以边享受艺术家亲手制作的泰式美食,边参与有关可持续发展、食品供应、建筑设计等话题的讨论。
电影

导演: 克洛德·齐迪
该片是法国著名导演兼编剧家克洛德·齐迪的电影经典之作。法国人以他们由来已久、举世传扬的幽默感,将这部影片拍得妙趣横生,且不乏寓意。



因为年事已高,Charles Duchemin很想让在嗅觉和味觉上也有超人天赋的儿子Gérard Duchemin(Coluche)子承父业,无奈后者只对马戏感兴趣,经常瞒着他去马戏团做小丑,笑话于是迭出。但一位妄想吞没法国餐饮业的快餐大亨令父子两人最终联起手来。
在影片的结尾老杜斯曼从蛋糕中优雅地拉出了自己的怀表,暗示着快餐食品时代的来临已无法抗拒。

片长: 124分钟

三个女儿虽各忙各事,却也操心着老朱的晚年生活,计划着为其找个老伴,但她们没料到老朱早已悄无声息地谈起了“黄昏恋”。吃惊过后,老朱最看重的继承了他做菜天赋的二女儿家倩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对父亲、她与父亲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而对老朱来讲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片长: 102 分钟
19世纪70年代,与世隔绝的丹麦北部的小村庄。一对督信路德教的姐妹花玛蒂娜(比尔吉特·费德施皮尔 Birgitte Federspiel 饰)和菲丽帕(博迪尔·吉尔 Bodil Kjer 饰)平日里深居简出,在做牧师的父亲的引导下,不惜牺牲爱情,全身心地献身于宗教事业。好心的姐妹二人收留了一个由巴黎避乱而来的女子巴贝特(斯蒂芬妮·奥德安 Stéphane Audran 饰)。身世神秘的巴贝特原来是法国餐厅的名厨。巴贝特幸运地获得了法国巨额彩金一万法郎,为了回报这对好心的姐妹,巴贝特决定在两姐妹父亲的忌辰时亲自掌厨,为村民奉上一桌正宗丰盛的法国大餐。

《巴贝特之宴》剧照,1997
这是一部将爱情、信仰与美食融合到一起的美食电影。主要讲述名厨巴贝特为了感激丹麦姐妹俩的收留,为她们和村名奉上正宗法国大餐的故事。电影探讨了信仰、宗教与爱情。主题丰富引人深思。
书籍
人类究竟以何为食?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它所涵盖的答案是可以基于不同人群在各异的空间和时间框架下来完成。比如《现代艺术食谱》里,我们在精美的插图和诗歌里找寻不同的艺术家以何食为心头好;在《饮食人类学》里,食物又化身成人类文化史的一环,引导读者在数次战争中穿梭以此重新认识人类在生死存亡间对食物的选择和其对于人类后续发展史的反作用历程;在《饥饿帝国》中,作者生动的描绘了在大航海时代前后,食物是如何在英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扮演重要的角色为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和技术革命带来新的视角。

现代艺术食谱

从早期现代人士到印象派画家;从象征主义者到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从垮掉的一代到纽约学派的抽象派艺术家,作者玛丽·安·查奥斯调查了艺术家和作家如何饮食、烹饪和描绘食物。她细细研究了烹饪艺术与视觉艺术和文学的相似之处,利用艺术作品,日记,小说,书信和诗歌来说明特定材料和菜肴对于这个世界上伟大艺术家的生活有着何其重大的意义。作者从这些艺术家那里收集并呈现了大量的食谱,包括艾兹拉•庞德的诗意鸡蛋,塞尚的烤番茄,以及莫奈的马德林蛋糕,还配有一百幅彩色插图以及从诗歌和散文中挑选出来引人深思的精粹。

饥饿帝国

《饥饿帝国》选取了二十道美食作为研究大英帝国历史的切入点,通过非洲人如何教美国人种植水稻、东印度公司如何把鸦片变成茶叶、美国人如何成为世界上吃得最好的人等历史事件,详细阐述了从十六世纪至今,英国与其殖民地之间经贸发展、物种迁移、人员流动、技术革新的历史过程。
事实上今天我们吃的每一餐仍然包含着帝国的味道。从远东到新大陆,从鳕鱼、牛肉到香料、茶和糖,帝国利用全球的可食用资源,使英国民众得以告别贫穷、单调、绝望的滋味,迎来食物丰腴的年代。作者莉齐·克林汉姆以其新颖而独特的讲述方式,生动描绘了这些食物在英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为理解帝国的形成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编辑 / Madao、Murphy

昊美术馆(温州)延续昊美术馆(上海)的“夜间美术馆”运营模式,是浙江省首家"夜间美术馆",常规对外开放时间至夜间10点,目前特殊时期开放时间为下午1点至夜间8点(周二至周日)。昊美术馆(温州)将持续为公众呈现丰富的公共教育及户外艺术项目,引领融合艺术、设计、科技的全新生活方式。

昊美术馆(上海)是具备当代艺术收藏、陈列、研究和教育功能的全新文化机构,坐落于上海浦东,共有三层展览和活动空间,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于201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昊美术馆首创“夜间美术馆”的运营模式,常规对外开放时间至夜间10点,目前特殊时期开放时间为上午11点至下午6点(周二至周日)。此举能让更多观众在工作之余前来美术馆观展,昊美术馆也举办“国际策展人驻留项目”、“户外电影节”、“雕塑公园”等国际交流项目和户外活动,以此建立全新的艺术综合体和浦东新地标。
🙋&🙋

即将展出 Upcoming
昊美术馆(上海)
HOW ART MUSEUM (SHANGHAI)

正在展出 Current
昊美术馆(温州)
HOW ART MUSEUM (WENZHOU)
昊美术馆(上海)
HOW ART MUSEUM (SHANGHAI)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