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i Knoebel, Kadmiumrot C C1-C5, 1975/2018
Acrylic / wood, 5 parts, 228.2 x 344 x 9 cm
© Imi Knoebel. Photo © Ivo Faber. Courtesy White Cube
白立方柏蒙塞空间欣然呈现德国艺术家伊米·克诺贝尔近作展,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2月27日。
展览中多数作品都具有历史渊源。在9 × 9 ×9空间中,一个由六部分组成的单色绘画装置与来自艺术家持续进行中的“星群”(Konstellation)系列作品置于一处,这些作品都是在1975年就开始构思的。毗邻的南一画廊展出多样的全新绘画作品,其中几件的源起可以追溯至1968年及1975年。这些展示一起凸显了艺术家针对非客观艺术那趣味性、渐进式的方法。
Imi Knoebel
'Recent Works', White Cube Bermondsey
20 November 2020 - 27 February 2021
© the artist. Photo © White Cube (Theo Christelis)
三件名为《镉红》(6、9和10, 1975/2017及1975/2019) 的鲜艳镉红色作品,分别由三块、七块和五块不规则的菱形板组成,其灵感来自天体和克诺贝尔自己在1968年进行的光学投影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当光落在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时,光域会扭曲成为复杂的形状。
Imi Knoebel
'Recent Works', White Cube Bermondsey
20 November 2020 - 27 February 2021
© the artist. Photo © White Cube (Theo Christelis)
于克诺贝尔而言,1975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标志着他首次绘出“星群”的草图,也标志着他的色彩实验在与朋友、画家布林奇·帕勒莫(Blinky Palermo)的交谈中诞生,后者是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学生。
Imi Knoebel, Hartfaserbild - 160x130, 1968/2017
Hardboard / wood, 160 x 130 x 8.6 cm
© Imi Knoebel. Photo © Ivo Faber. Courtesy White Cube
Imi Knoebel
'Recent Works', White Cube Bermondsey
20 November 2020 - 27 February 2021
© the artist. Photo © White Cube (Theo Christelis)
在南一画廊,克诺贝尔展示了他定期进行的小型调查之一,以分析他的思维过程。这里,他从《复合板– 160 x 130》(1968/2017)开始,这是一件未上色的复合板作品,而复合板也是他早期的标志性材料,可以追溯至克诺贝尔在19号教室的实验,那里是博伊斯提供给年轻的克诺贝尔和他当时的艺术伙伴伊米·吉斯(Imi Giese)的。复合板这种工业生产的材料有着暖棕色调,这是克诺贝尔所珍视的,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他一直以精心选择的特定尺寸的粗制复合板作为绘画作品而呈现。
Imi Knoebel
'Recent Works', White Cube Bermondsey
20 November 2020 - 27 February 2021
© the artist. Photo © White Cube (Theo Christelis)
“当我被问到,我面对一幅画在想什么的时候,我只能回答:我根本没在想什么;我看着它,只感受到它的美,我不想看到它与其他任何东西间的联系。只有我所看到的,只因为它具备自身的有效性。”
——伊米·克诺贝尔,2015年
三件近作则是在成型铝板上厚涂丙烯颜料;粉红色的《大女孩V.1》(2019),浅棕和深棕混合的《Figura Daleth》以及黄色、绿色、蓝色和红色混涂的《Figura He》(均为2020年创作)显示了克诺贝尔最新作品的创作方向:由自由笔触和任意形态的画板构成的实验,其灵感部分来自于艺术家孙女的着色书。
Imi Knoebel, Figura He, 2020
Acrylic on aluminium
246.5 x 183.6 x 4.5 cm | 97 1/16 x 72 5/16 x 1 3/4 in.
© the artist.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克诺贝尔一直反对那些界定极简抽象的概念和修辞。从学生时代起,这位艺术家就一直寻求拓展俄罗斯画家卡济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在20世纪早期的创新。马列维奇被广泛认为是纯粹抽象最早的先驱,他珍视“纯粹感觉或知觉在绘画艺术中的至高无上”,同样地,克诺贝尔也仅依靠自己的知觉和洞察力,令自己的绘画超越传统定义。
伊米·克诺贝尔
Imi Knoebel
Imi Knoebel. Photo:Franklin Berger
伊米·克诺贝尔1940年生于德国德绍,他目前生活工作于杜塞尔多夫。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大量展出,个展包括:装置艺术之家,瑞士苏黎世(2018);朗格别墅与埃斯特斯别墅博物馆,德国克雷费尔德(2015);K21,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艺术品收藏馆,德国杜塞尔多夫(2015);沃尔夫斯堡美术馆,德国沃尔夫斯堡(2014);莱比锡造型艺术博物馆,德国莱比锡(2011);海牙实力美术馆,荷兰海牙(2010);新国家美术馆,德国柏林(2009);德意志古根海姆美术馆,德国柏林(2009);迪亚比肯美术馆,美国纽约(2008);汉堡美术馆,德国(2004);凯斯特纳协会展览馆,德国汉诺威(2002);瓦伦西亚现代艺术馆,西班牙(1997);琉森美术馆,瑞士(1997);慕尼黑艺术之家,德国(1996);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荷兰(1996)。
“伊米·克诺贝尔:近作”
中文线上展厅同时开启
请点击页面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或
扫描二维码进入白立方线上展厅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