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以多伦路为例 被文化仪式包裹的空间景观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1967年,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第一次提出了异质空间的概念。在福柯的定义中,异质空间与其他所有场地相关联,却质疑、中和并反转那些它所指征、映射或显示的关系。

由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主办的“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系列项目之“异质越野:多伦路”,将视角锁定上海具有历史遗迹的文化街——多伦路,特邀青年建筑师及艺术家共同参与进入这条既容纳着居民具体的日常生活,又混杂了某种文化失衡的场景符号。

以多伦路为例 被文化仪式包裹的空间景观 博文精选  多伦路 米歇尔·福柯 艺术介入城市空间 崇真艺客

建造多伦,王雪睿、邓剑、沈晨思、展/城工作室,效果图由展/城工作室提供 

被保存下来的物品与建筑元素往往存在于一个等级体系中:文物价值定义了它们的普遍意义。当多伦路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将自身不断博物馆化时,许多保存在实物中的历史信息也被一层层过滤、消泯、甚而散失。

作品《建造多伦》回应了多伦路过滤历史信息的方式,并尝试通过地图、记录、档案与照片形成互证,以时间轴的形式,重新书写以多伦路为中心的建筑兴造、人物故事与城市空间变迁,在此过程中揭示实体空间、历史事件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以多伦路为例 被文化仪式包裹的空间景观 博文精选  多伦路 米歇尔·福柯 艺术介入城市空间 崇真艺客

砼亭,灰空间建筑事务所,UHPC混凝,3040x2900x2800mm,2020 

建筑师以一个多方向的休憩空间装置置入街道,探讨人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

策展人认为,多伦路的城市空间,一种与同质化生活空间明显不同的差异性显现于密集的异质空间中。真实可感的社区生活、典型的景点式街区美化、各类游客的迷惑行为、逐渐消失的历史记忆以及违和的跨代装饰元素在时间的积淀与牵引下,在这里互相干扰交错。

以多伦路为例 被文化仪式包裹的空间景观 博文精选  多伦路 米歇尔·福柯 艺术介入城市空间 崇真艺客

角落,田方方,摄影,2020,图片由田方方提供 

角落是一个空间概念,街道是城市的一角,建筑又是街道的一角,依附于建筑又有无数个空间角落,在一条街道中,正是无数个这样的角落组成了我们生活的日常。多伦路就是这样的一条街道,各种风格的建筑汇聚于此,在近百年的历史时空里才编织出当下的生活图景,承载着名人轶事,也贯穿着百姓的日常。

这一组《角落》照片,是将镜头聚焦于多伦路无数个日常的空间角落,它们可以是一扇斑驳的窗,一个被商业牌匾占据的门头,或是一段破损的墙壁,甚至是一棵不知道年龄的大树……一瞬间这些角落从繁复日常的生活中被抽离出来,同时又将人们再次带入日常的想象中去,关于过去的,当下的,甚至未来的。

以多伦路为例 被文化仪式包裹的空间景观 博文精选  多伦路 米歇尔·福柯 艺术介入城市空间 崇真艺客

悬竹,来建筑设计工作室(马岛),原竹、麻绳、镀锌铁丝、钢板、镭射自粘贴纸膜,6300x1760x2610mm,2020 

在城市一隅将张悬之势发挥到极致,《悬竹》重新唤起人们对幽远文化的身体性体验,重拾茂林修竹的贤者之境。在熙攘的街道之中,一方竹之乐园,悬于市井,心系林泉。  

本次“异质越野:多伦路”项目以一种夸大或缝合的越野方式,在城市空间中植入特定艺术作品,让日常被忽略的城市角落凸显,并将其形成的新的、弹性化的异质空间系统叠加在现状之上,中和曾经失控的街道场景。

以多伦路为例 被文化仪式包裹的空间景观 博文精选  多伦路 米歇尔·福柯 艺术介入城市空间 崇真艺客

另一个入口,展/城工作室,铁,2400x2200x2200mm,2020,效果图由展/城工作室提供 

线网形成的一个立体的入口,二元的色彩,随试点运动而产生空间的扭曲与虚幻。在多伦的一些不可进入的建筑门口,形成一种对话的关系。

作为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的具体实践,本次项目中的艺术家们所使用的媒材丰富多元,包括城市构筑物、社区家具、与在地空间紧密契合的特定装置、空间文本研究以及摄影作品等多种类型。通过观察者、体验者和使用者三者不断切换的平行视角,策展人用临时的策略艺术,进行试探并收集反馈,从而引导逐步趋于老龄化的社区走向鲜活,缝合社区生活与美术馆场景之间的差异。


其它在地作品呈现 


以多伦路为例 被文化仪式包裹的空间景观 博文精选  多伦路 米歇尔·福柯 艺术介入城市空间 崇真艺客

重树 ,姜齐冰、朱元双 ,亚克力镜面、 三维打印透明树脂,1500x1500x3500mm,2020 

在多伦路的沿街上的一个没有树木的树坑,孤单而落寞。如日渐淡出人们记忆的多伦路一样,已经记不起曾经的样子。所以作品希望能够在这原有的树穴上重新植上一棵“树”,一段对于过往的回忆,也是一份对于重树多伦路繁华的期望。

 

以多伦路为例 被文化仪式包裹的空间景观 博文精选  多伦路 米歇尔·福柯 艺术介入城市空间 崇真艺客

梦,李维伊,钢,2000x2570mm,2020

“去年秋天做了一个可以携带的梦,今年将一个更大的梦带来多伦。”

 

以多伦路为例 被文化仪式包裹的空间景观 博文精选  多伦路 米歇尔·福柯 艺术介入城市空间 崇真艺客

阿波罗,王智一,激光切割镜面阴级316L钛钢、自然光、亚克力彩色贴膜,2000X400X400mm,2020

作为自然光线的写照,阿波罗是众所周知的太阳神,同时作品也延续了艺术家关于“寓言”与“寓体”方面的语法探索。针对自然公共空间的人造物的属性,艺术家着重思考了材质与光源在多伦及周边社区的映射及联系。

 

以多伦路为例 被文化仪式包裹的空间景观 博文精选  多伦路 米歇尔·福柯 艺术介入城市空间 崇真艺客

延展的边界—用光的反射连接天空,沈凌昊,2020,效果图由沈凌昊提供 

《延展边界 - 用光的反射连接天空》是艺术家沈凌昊为此次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特别项目“异质越野:多伦路”创作的场域特定装置作品。

艺术家试图将“灰空间”中消失的原始建筑边界,通过激光的轨迹与RGB彩色光源所形成的“光的场域”重新构建起来。RGB彩色光源被安装于匀速运动的轨道装置之上,并透过原建筑结构所形成的的阴影投射于空间中,同时高频激光发射器会以不同的速率与运动轨迹在空间中变换、交错与穿透,并构成我们对原本已消弭的空间边界的再次想象。激光通过光学镜面的反射形成的光轨与RGB光源形成的彩色运动阴影将“灰空间”重新切割、链接与融合,如同光对于边界自由延展,最终射向天空。


以多伦路为例 被文化仪式包裹的空间景观 博文精选  多伦路 米歇尔·福柯 艺术介入城市空间 崇真艺客


主    办: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展出地点: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附近)

展出时间:2020年12月11日—2021年1月31日

开幕式:2020年12月16日 14:00

学术主持:李翔宁

策展人:姚微微、吕凝珏

参展人/机构:来建筑设计工作室、灰空间建筑事务所、姜齐冰+朱元双、李维伊、沈凌昊、田方方、王雪睿+邓剑+沈晨思、王智一、无界共和、展/城工作室(按姓氏首字母排名)

特别鸣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无界共和、K空间、锐字潮牌字库

技术支持:建华建材集团、上海境道原竹建造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优积科技、iStructure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