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2020年,适逢胡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央美术学院与广州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通过展示其珍贵的作品、手稿,以及大量口述史和文献资料,来纪念这位深刻影响了中国20世纪美术走向的大家。展览于11月23日开幕,并举行了学术研讨会,业已引起艺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少从事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学者通过观展以及阅读相关资料对于胡一川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临近展览闭幕之际,我们再次组织专题研讨会,从叙事、媒介以及跨文化语境等角度对胡一川这一重要个案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并总结展览的经验,以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及展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持人:

胡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教授)

曹庆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


主题发言:

1、对“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主题与实现的检讨

曹庆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本次展览策展人)   


2、在胡一川研究中如何“重返历史语境”?

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


3、胡一川时期:迟轲的艺术批评、艺术史写作

樊林(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


4、“席箱”和《马赛曲》:克罗多、斋藤佳三与胡一川早期现代艺术经验的形成

蔡涛(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       


5、胡一川和西盖罗斯的1932

于渺(研究者、策展人)


6、从平民意识到革命意识——胡一川早期版画创作中的现实主义(1930—1937)

魏祥奇(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策展人)


7、木刻与宣传:胡一川的1930年代     

艾姝(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


8、胡一川、鲁迅与“新兴木刻”的诞生——以《征轮》为视角

曾小凤(艺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9、个人还是集体?——胡一川在鲁艺木刻工作团的表现转向及其背后策略     

杨灿伟(《美术》杂志责任编辑,美术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  


10、大众的色彩:胡一川1940年代的套色木刻与民族形式建构

郝斌(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共和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11、宣传战中的新年画 :探析鲁艺木刻工作团1940年的新年画创作实践

冷俊岐(中央美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12、从“缺失”到“重现”:胡一川《轰炸敌舰》及其意图转换

李惠子(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讲师、新中国美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3、牛犋变工队:马歇尔背后的画

盛葳(《美术》杂志编审、副主编)


14、塑造"大生产:胡一川《牛犋变工队》的集体叙事

邹佳睿(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博士在读)   


15、历史转折中的艺术变奏——胡一川《攻城》作品相关问题刍议

郑石如(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管理处)   


16、象征的踪迹——胡一川的“城楼”及其变动的意义

丁澜翔(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副研究馆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17、新艺苑与旧战场——观胡一川1982年风景写生作品后感

刘鼎(艺术家、策展人)   


18、现实与理想之间——胡一川风景油画初探

巴音娜(中央美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19、突破规则与建构秩序——“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的展览设计语法   

纪玉洁(设计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部主任/总监,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虚拟策展实验室设计顾问)   


对谈嘉宾:

杨小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

吴雪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周博(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

蔡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影像艺术中心主任)

董冰峰(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

郑梓煜(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


01

胡一川先生简介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胡一川是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美术活动家、美术教育家。


胡一川1910年生于福建永定中川务滋楼。1925年从印尼回国入厦门集美学校,1929年入杭州国立艺专,参加并组织最早革命美术团体杭州“一八艺社”。1930年夏,响应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是左翼“美联”发起人之一。1937年赴延安,任延安鲁艺教员,组织“鲁艺木刻工作团”到敌后。1942年被邀请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新中国成立后,与徐悲鸿先生共同领导组建中央美术学院,为第一任党组书记、教授。1953年受中央文化部委派,到南方组建中南美专为第一任校长。1958年学校迁至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任党委第一书记兼院长。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人大第四、第五届常务委员。曾任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州美术学院顾问、广东画院艺术顾问,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顾问、广东省文化艺术界咨询委员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


胡一川教授在艺术上以饱满的激情、鲜明的爱憎、强烈的人道情怀与粗犷、浑厚的气韵笔力,创作了大量富有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的木刻作品,成为我国新兴木刻运动史上重要的开拓者和艺术家。


胡一川教授还是我国油画艺术的突出贡献者,他的油画艺术,无论人物或风景,都襟怀坦荡,质扑挚诚,在单纯、浑穆、粗壮中透彻着文质相映的魄力。尤其是简洁的构图、酣畅的笔意、鲜明的主题、丰富而高度概括的色彩语言,浸渍着沉雄博大非的凡气度,在当代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胡一川的版画《到前线去》《牛犋变工队》等作品和油画《开镣》《挖地道》《南海油田》等已列入新中国美术的经典性作品。他的美术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艺术家,其艺术活动和教育方面的卓越贡献,已载入史册。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1931年下半年,杭州一八艺社未解散前部分成员合影于西湖边的国立艺专。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1953年胡一川南下前,中央美院同事为他送行后留影。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1940年,朱德组织的晋东南文艺座谈会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1949年2月22日,文献报刊《北平新民报:艺术工作者大汇合——记一次不平凡的座谈会》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1939年,华北新华日报总编辑何云聘请胡一川为本报木刻记者聘书。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 关于年画》,胡一川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文章(1944年1月15日于延安)


02

胡一川先生代表作品(部分)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开镣》,胡一川,1950年,北京,布面油画,174cmx244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开镣》局部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南澳岛》,胡一川,1962年,广东,布纹纸油画,35cm×49cm,广州美术学院提供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挖地道》,胡一川,1974年,广州,布面油画,146cm×112cm,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转折前夕》,胡一川,1977年,广州,布面油画,131cm×170cm,广州美术学院提供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饥民》,胡一川,1930年,杭州,黑白木刻,尺寸不详,刊于《一八艺社1931年习作展览画会画册》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到前线去》,胡一川,1932年,上海,黑白木刻,25X33cm,上海鲁迅纪念馆藏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专题研讨会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会议室


专题研讨会时间:

2020年12月22日  9:00——18:00


*本次研讨会为内部会议,暂不对外开放。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  抖音官方账号

Cafam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  官方微博账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  微信公众平台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叙事、媒介与跨文化语境:“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专题研讨会 人生 前线 胡一川 艺术 文献展 研讨会 专题 媒介 文化 语境 崇真艺客

< 官方网站

www.cafamuseum.org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