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艺术》的编辑和撰稿人总结选取了有助于定义这一时代的15个展览。这并非一份重要展览或项目的完整名单,而是对那些体现千禧年后特色思想张力和感知方式的项目的再次研究;不是排名,而是对展览的回顾描述。这些展览奠定了我们今天所经历的这个艺术世界的基础。”
——摘自《美国艺术》提名前言
OCAT学术委员会主席巫鸿教授于2004年与国际摄影中心策展人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Christopher Phillips)共同策划的展览“过去和未来之间:中国新影像展”,被选为《美国艺术》杂志于2020年12月评选公布的“定义千禧年代的展览”之一。
在举出的获选理由中,评选人认为该展览具有突破性和实验性质,首次研究并大规模展示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后涌现的中国影像艺术热潮。包括来自60位中国艺术家创作的约130件作品,分为四个主题部分:“历史与记忆”,“人物与地方” ,“表现自我”和“重新构想身体”。这些作品是对八十到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的空前变化作出的一系列高度个人化的回应,使整个世界对当代中国摄影和录像有了全新的认识,并提供了对21世纪中国文化动态的非凡见解。
展览由芝加哥大学斯马特美术馆和纽约国际摄影中心联合主办,合作机构为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和纽约亚洲协会博物馆。展览在纽约和芝加哥两地各有两个展场同时展出,随后进行了美国国内和国际上的系列巡展。
《过去与未来之间:中国摄影与影像展》

关于巫鸿
巫鸿教授是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和策展人。于1987年在哈佛大学获得艺术史和人类学博士学位,并在1987年至1994年期间于该校任职。现任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贡献中国艺术史”讲席教授(Harrie A. Vanderstappen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in Chinese Art History)、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也是美国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和美国哲学学会成员。其研究及著作范围跨越中国古代和现当代艺术,主要著作包括《武梁祠》、《中国古代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重屏:中国古代绘画的媒介与再现》、“Remaking Beijing”《再造北京》、《黄泉下的美术史:宏观中国古代墓葬》、“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A History”《当地中国艺术:一个历史叙事》、《聚焦:摄影在中国》、《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关于展览的展览:90年代的实验艺术展示》、《空间的美术史》、《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等。
关于《美国艺术》
正在展出
关于OCAT研究中心
OCAT研究中心是OCAT在北京设立的非营利性、独立的民间学术研究机构,是OCAT馆群的有机部分。它以研究出版、图书文献和展览交流为主要功能,研究对象包括古代艺术和自上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主义的视觉艺术实践,研究范围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艺术展览、艺术思潮、艺术机构、艺术著述及其它艺术生态,它还兼顾与这一研究相关的图书馆、档案库的建设和海外学术交流,它也是OCAT馆群在北京的展示平台。
OCAT研究中心旨在建立一种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历史研究”的价值模式、学术机制和独特方法,它的学术主旨是:知识、思想与研究,它提倡当代艺术史与人类精神史、观念史、思想史和视觉文化史整体结合的学术研究传统和开放的学术研究精神,关注经典艺术史著作的翻译出版与现当代艺术史与古典艺术史研究的学术贯通。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