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
9000年前,骨笛悠扬
1986年5月,贾湖遗址的第四次发掘中,考古学家张居中教授在刚刚清理出来的78号墓中,仔细地端详着刚刚出土的,两根带有穿孔的骨管。
这个时候,谁也不曾想到,面前这两根被八九千年泥渍包裹着的骨管,就是改写了世界音乐史的骨笛。
这个时候,他还没有被命名为“贾湖骨笛”,暂时被严谨地命名为“穿孔骨管”。
虽然之前贾湖遗址已经经过了三次大规模的发掘,但“穿孔骨管”却是第一次面世。在场的所有人都凭直觉认定这是一种远古乐器。
随着发掘的深入,多件“穿孔骨管”纷纷面世。
是萧?是笛?抑或是猎哨?还是其他的器物?还能吹奏吗?一连串疑问萦绕在张居中先生心头。
为了解开这类器物的未解之谜,1987年6月,贾湖遗址第六次发掘结束后,张老师和郝本性、裴明相等先生一起,带着一支珍贵的“穿孔骨管”前往北京,拜访民乐研究者萧兴华老师。
萧老师一见到这件骨管便大吃一惊。这根骨管,构造和新疆塔吉克族的鹰骨笛极为相似,如果这真是一件乐器的话,它的历史,绝对比文献记载的任何一件都要久远。
经过测音,萧兴华老师认为这支来自八千多年前的骨管,已经具备音阶结构,是件名副其实的乐器。
遂请张居中一行来到中央民族乐团向刘文金团长请教,刘团长让笛子演奏家宁保生等先生试吹。宁先生用斜吹的方法,吹奏出了笛子的基本音阶。
萧兴华老师彻底被这件远古乐器迷住了。
1987年11月3日,萧兴华老师特意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黄翔鹏先生、武汉音乐学院院长童忠良先生,及徐桃英、顾伯宝两位工程师,携带了当时最先进的闪光频谱测音仪,来到郑州。
萧老师和徐桃英女士分别用斜吹的方法,吹奏了上行和下行的音序。最后竟用这件远古乐器,吹奏出了河北民歌《小白菜》。
准确的音高和坚实嘹亮的音色令在场的人大为震惊。这是来自八千多年前的声音,是远古时期的贾湖人,用无与伦比的聪明和智慧,留给后代的嘹亮笛声。
“穿孔骨管”被正式命名为“贾湖骨笛”。
今天的贾湖骨笛,是河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一直被考古专家称为“中华第一笛”。是世界上发现最早,迄今为止仍可吹奏的乐器。
关于贾湖骨笛,经历过30多年贾湖遗址发掘的张居中教授总结:
贰
历史,远比想象中更加丰富精彩
随着贾湖遗址的大面积挖掘,距今约9000年历史的贾湖遗址带来了更多的惊喜。
或许现代人很难想象,早在9000年前,我们以为人类还在饮毛茹血的时候,祖先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定居,生生不息,并发展出了早期的文化、艺术和审美。
1983年至2001年,考古队在这里先后进行了7次大规模的发掘,发现了种类丰富的陶器、石器和骨器,而且还有房址、窖穴和墓葬。
更奇特的是在这里竟然发现了比殷墟甲骨文还要早的龟甲契刻符号。
考古发现告诉我们,远古人的生活,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丰富。
叁
新石器系列大型公益讲座
郑州图书馆天中讲坛牵手象蕴文化,共同打造“新石器系列大型公益文化讲座”。
以时间为序,从9000年前跨越到4000年前,远古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更精彩!
八位考古一线大咖,讲述那些隐藏在考古现场以及出土文物背后的繁华与神秘故事。
各位热爱华夏文明的朋友,可以不受地域和空间限制,不用出家门,打开手机,就能连线考古一线专家,身临其境般收听。
第一讲,特别邀请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发掘者--张居中先生,讲讲骨笛、龟甲以及贾湖遗址的发掘故事。
【主讲人】
张居中教授
肆

“天中讲坛”是2015年3月,郑州图书馆创办的公益性文化讲座。
坚持为读者提供高品位文化讲座、打造高标准文化品牌项目,至今已举办200余期。先后邀请王立群、二月河、李伯谦、李文儒、刘心武等文化学者和领域内知名人士担任主讲。
本次天中讲坛与象蕴文化牵手,积极探索创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从线下走到线上,从报告厅转向直播间,使读者不出家门,不受地域和空间以及时间(可以无限回放)限制,便能跟各位专家一起,领略中华文明的起源,用一块小屏,连接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第一讲【时间】
【主题】
【课程大纲】
欢迎添加我们客服微信,进群获得更多福利
时 间:元月2日晚上七点半
欢迎喜欢历史文化的朋友加入我们,
一起发现古人智慧、学习古人精神,
欣赏古代之美!
欢迎各种形式商务合作,可加微信
18939251610
欢迎各路英雄投稿,投稿邮箱
447341744@qq.com

象蕴文化,以深度体验的方式,组织各种形式对我国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游学 涉及内容:古建、雕塑、碑刻、青铜玉器、金银瓷器、墓葬遗迹、古典书画等等 游学形式:主题讲座、公益免费讲座、各地文保项目实地考察、博物馆看展览、非物质遗产 项目课程 资深的专家讲师,更深更专业的学习体验; 纯粹的考察游学,专业的领队,细致的服务; 有共同兴趣的人一起 探索历史; 团员年龄从9岁-60岁,不同项目,不同深度,不同体验;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项目计划定制,提供定制服务 ; 专门体验当地社会口碑高的特色餐饮; 小团行动,每团6-20人。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扫码即可加入交流群,打广告勿入)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