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说,每年1月1日这个日子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它是新一年的开始,而在于两个字——放假!
在享受假期之余,你有没有好奇过:使用传统历法——阴历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用阳历,并将阳历1月1日确定为一个节日的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一位伟人——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图自网络)
辛亥革命以后,清廷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各省纷纷采用新的纪年法,有用干支纪年的,有用黄帝纪年的(以黄帝诞生的年份为纪年之始),有用孔子纪年的(以孔子诞生的年份为纪年之始),还有的省份用同盟会天运年号纪年,称1911年为天运辛亥年。
孙中山先生敏锐地意识到:历法的不统一只是表象,隐含的是各省“各自为政”的危险。因此,历法改革,必须提上日程。
同盟会员王有兰在《迎中山先生、选举总统副总统亲历记》中记载:武汉光复后,独立各省代表齐聚南京。农历辛亥年十一月初六,孙中山抵达上海。南京方面派出马君武等六人到上海迎接。两天后,在上海的孙中山寓所,孙中山与马君武等人有过这样一段谈话:
先生又谓:本月十三日为阳历一月一日,如诸君举我为大总统,我打算在就职那天,同时宣布中国改用阳历,是日为中华民国元旦,诸君以为如何?
同人答:此问题关系甚大,因中国用阴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习惯,如毫无准备,骤然改用,必多窒碍,似宜慎重。
先生谓:从前换朝代,必改正朔,易服色。现在推翻专制政体,改建共和,与从前换朝代不同,必须学习西洋,与世界文明各国从同,改用阳历一事,即为我们革命成功后第一件最重大的改革,必须办到。
同人答:兹事体大,当将先生建议,报代表团决定。
可见,孙中山先生废除阴历,改用阳历,并不仅仅出于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考虑,而是希望中国从此与国际社会接轨,与世界各国开展更深入的交流,实现社会的进步。这一举措在20世纪初的中国,可谓是远见卓识了。
第二天,马君武一行回到南京,向各省代表报告了孙中山先生建议改用阳历的消息,引起了代表们的激烈讨论。
虽然,代表们“于改用阳历一节,主张暂时不改者为多,辩论甚久,莫衷一是”,但最后,马君武强调,“中山先生于此事持之甚坚,甚望同人勉予赞同”,改用阳历的建议方才被采纳。
农历辛亥年十一月初八,江苏谘议局代表会上,代表们经过讨论,通过了“改黄帝纪元为中华民国纪元”“改正朔为阳历”的决定,并充分考虑到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习惯,不禁止在阳历之下标注阴历的日期、节气等。
公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就职仪式上当场发布《改用阳历令》,以当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中山手书大总统誓词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第二天,孙中山又发布发布《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通电全国各省:
各省都督鉴: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经由各省代表团议决,由本总统颁行。定于阳历正月十五日,补祝新年。请布告。孙文。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摄于总统府前)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中国人将阳历1月1日作为节日来庆祝的历史,从此开始。
当然,临时政府也没有对阴历“一刀切”。阴历在中国毕竟已经沿用了几千年,不是一纸电报、一道命令就能够轻易废除的。所以,在《命内务部编印历书令》中,临时政府一方面要求内务部“于阴历十二月前制定历书,颁发各省”,另一方面又允许“旧时习惯可存者,择要附录”,而阴历历书中的封建迷信内容,如“吉凶神宿”,则一律删除。
在改阴历为阳历的过程中,很多地方官员也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措施,处理历法变更带来的种种问题。
例如,上海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商业城市,沪军都督府在改历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到商家的态度,同意“沪上各商店往来债款,仍于阳历二月十七日,即旧历十二月卅日,暂照旧章分别结算收还”。以后每一年的账目在何时结算,由商务总长邀集各商“从新组织办法,颁布实行”。
民国上海街景(图自网络)
公元1912年1月1日正值中华民国成立,庆祝阳历新年的活动没有来得及举行,因此,政府格外重视1913年的阳历新年。当时,各机关“自(阳历)正月初一日起至初三日止停办三日”。1月1日当天,还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
北京自总统府国务院以下,外省自都督府民政府以下,相与悬旗结彩,脱帽鞠躬,欢呼“民国万岁”。
由英国公使朱尔典领衔的英、美、法、德、俄、日等十四国公使向时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祝贺新年。
末代皇帝溥仪派贝子溥伦贺喜。
……
1914年1月,北洋政府为了照顾社会上广大仍然使用阴历的人群,又“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
从此,阴历新年多了一个“春节”的称呼,而“元旦”则用于称呼阳历的新年。
于是随后的阴历新年“春节”,官民同庆,机关停止办公,大小店铺休业,人们喜气洋洋,一派“过年”的气氛。
阴历新年与阳历新年都要庆祝,阴历、阳历在中华大地上并行不悖,这一传统,直到今天,仍然延续了下来。
最后,祝大家元旦快乐~
参考资料:
吴善中《孙中山与阳历的推行》
方潇《革命与承袭——中国传统历法的近代转型》
赵凤欣《历法之争下的新年变革——以民国时期上海为中心的考察》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扫码即可加入交流群,打广告勿入)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