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 导言:在“非相”展厅中有一幅《有时兜里只剩一个》(2009),是艺术家李俊记录生活物品逐渐积尘的系列影像创作之一。色调沉静柔和,吃灰的圆形平台上有圆形硬币留下的痕迹,大小虚实相对的、呼应的圆令人沉静。这幅作品从属于李俊2008年的组照《无时常》,今天将以一篇来自作家钟鸣的评论,全面解读《无时常》中的物件与灰埃的微妙关系。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 “非相”展览,木格堂艺术空间



在我印象中,李俊的作品每次完成,在标题上,都表现出一种徘徊不定、反来复去、忧虑不决的状态,包括两组内容完全不同的《受困》,这次也不例外。我想,除了概括本身的不确定性外,还和他的性格有关,极简,因极简而准确,弱而敏锐。再者,则牵涉到摄影的难度,因为现代摄影的野心,一直在两端挣扎:欲把幻影表现为可见,或相反把可见消解为幻影。简单说,李俊趋于后者。就这点而言,《无常时》超过了《受困》。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艺术家李俊(Li Jun)

无常时,有时候兜里只剩下一个,2009,60*75cm,艺术微喷

© 木格堂艺术空间



先从标题看,“无常时”可两解:一为杜撰,“无”,即没有,缺失,“常时”,即平常之状态;二者,运用梵语“无常”,“时”只是摄影师想定义作品的时间性。“无常”本义就是时间性的问题。翻开丁福保编的《佛学词典》,温故如新:“世间一切之法,生灭迁流,刹那不住谓之无常。”也就是《六祖坛经》所言:“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而天下是没有一事一物不被无常所吞没的。读到这里,摄影师的企图也就十分明显了。因为在这里,小东西、或小物具们――家庭极小的使用物,和梵界时间的极小单位刹那是吻合配对的。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 李俊,无常时,床上的刀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 李俊,无常时,缺席的诗人



让我们再定神看看,李俊是如何来实现自己悲观想法的,其语境如何?从图式看,仍然是他一贯的单纯,这方面他的专业精神显现出来,因为这样的单纯,并非来自构图,而恰恰是更内在一点的敛神屏息,摄影的闭合排除了散漫。很像我们看电影时看到紧张的地方,不由怵惕。不过这里的画面不是动态的,而是静态的,是摄影――不同的室内物质,在积淀的尘埃中留下了自己的轮廓,非生命,但和生命相关。


生命在这里,首先是指和物具相关的握持、接触――和这些物具一样,并非所见,再者,则指物像所隐喻的空无一物,就像世俗常说的来去空空。这些观念的置换,因为出自摄影家之手,控制了色彩,光线,用灰埃造型,所以又恍若酝酿已久的阴谋。人人熟悉这阴谋,怕它发生,又不得不发生,而且经常发生。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 李俊,无常时,一个花瓶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 李俊,无常时,十块钱买的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 “非相”展览,木格堂艺术空间



这些物质,包括司空见惯的手表、拖鞋、菜刀、灯线、耳机、花瓶、剪刀、墨镜、木菜板、锅铲、啤酒瓶、碗筷、牙膏、遥控板、药丸、衣架、像框、碟子、圣经……,但这些熟食般的器物,都不是实体呈现,而是由灰尘限定的空轮廓,虚无,空洞,因为我们看不到这些具体的物质,摄影师就是不让我们看到,而只会想到,这里曾放过些东西,一些和我们皮肤、饮食、视觉发生过关系的东西。


方法我们不必探讨,但应该知道,这是摄影师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在自家封闭的室内,精心安排策划的,其过程,我们能想象出这很象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某种程度的结合,然后把一切抽空,去除。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锦囊妙计,但还很少看到操控灰尘的。表现痕迹的很多,但把灰尘之积累作为摄影的表现过程,由表及里,延伸其观念的外延,从而触及生命的本质,这点,摄影师准确而成功,这和不少摄影家拍了一大堆毫不相关的东西,最后安装一个大而无当的名称相去甚远。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 李俊,无常时,塑料做的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 李俊,无常时,上面有很多人的影子



李俊控制了灰尘,因为灰尘的厚度是基本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就没有犹如沙雕的造型,这是“尘雕”,尘雕就意味着抽空,而不是堆积。这是灰埃文学化、宗教化的先决条件(比如《圣经》中的来于尘土,归于尘土),它预设了虚无与化和等等悲观主义的情调,清秀,微观,世俗,短暂而美丽。


就这点,在艺术史上,最能让我们亲切地回想起博依斯(Joseph Beuys)的作品,他的《马铃薯和福鲁克萨斯灰尘》就利用了灰尘的现存状态。我并不是说,李俊的作品没有新意。死亡、生命之流转,是所有艺术的常涉主题,不啻摄影。关键,我们得看具体作品所依据的环境、手段,最后完美的程度。显然,李俊不是从艺术出发,更不是那种为了艺术商业成功搞的自是欺人的文化讹诈,而是由具体语境自然生发出来的――这正是《无常时》最有价值的地方。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 李俊,无常时,唱给上帝的歌



2008年是多事之秋。而这“多事”中最令人震骇的就是蜀地的“5·12”大地震。整个事件自始至终――甚至迄今也处于一种令人窒息的闭合状态。这样的氛围,和艺术的暴涨,不免促使摄影和图像患了饥饿症,横空盖世,犹如另一种灾难,几乎和废墟死亡步调一致。而究竟有多少图式,避免了机会主义的挟持,我们是看得见的。


身在蜀地的李俊,一直凭借单薄而微弱的身躯,盈濡而进,在真实与拟像之间,确立着自己简洁含蓄的风格,震余之后,对虚假意识和摄影的及时行乐,他不可能不“愤世嫉俗”,直诋宣传,进而超越这种蜀人的悲天悯人。遍地哀鸿,呼吁和灰尘,尖叫在那些日日夜夜中转而为图像,但那是不同的图像。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 李俊,无常时,电视DVD机的连接线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 李俊,无常时,断了表带的swatch


摄影师本人并不认为《无常时》是直接表现地震的,但却置于其背景之下,――至少,它的图式让我们尝试着回忆那种惊骇之后,这对大难不死者并非一种慰藉,反而是一种提醒,提醒生命之无常,时间之无常。更重要的是,这些淡彩般的照片,在褪出区域性的事件和时间后,又淡入一种更为持久的经验,――也就是文化上人人谈虎色变的“现代性”。


按马歇尔·伯曼的说法,现代性是一种人人共享的经验,一种关于时间和空间、自我和他人、生活的各种可能和危险的经验:“所谓现代性,就是发现我们自己身处一种环境之中,这种环境允许我们去历险,去获得权力、快乐和成长,去改变我们自己和世界,但与此同时它又威胁要摧毁我们拥有的一切,摧毁我们所知的一切,摧毁我们表现出来的一切”,最后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 李俊,无常时,一个人用的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 李俊,无常时,失效的



回头想想《无常时》丰富的语义,灰尘之扬起,不光来自于自然,也来自人为,正是这样的人为,李俊所处的城市,才被称作“尘都”,而非“成都”。当然,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何止这一方面的悲观和隐忍难受。


但,更可悲的是,当我们同摄影师在如此的环境中,一块感到无所作为时,我们也就共同拥有了图像中的那种“旮旯经验”,我将其称作“局部经验”。李俊一直在用摄影探讨这种经验,非常无用,也非常必要,因为这种经验,正把更多的人拖入行将就木的独善其身。或许我们应该把“危巢之下,岂有完卵”改为:危尘之下岂有物相。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 李俊,无常时,被剥去血肉的鱼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李俊,无常时,厨房里的一把菜刀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 李俊,无常时, CD <open your mind>  





 关于作者 
 About Zhong Ming

钟鸣,诗人,随笔作家。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年始写现代诗,80年代始写文化随笔。1991年短诗《凤兮》获台湾《联合报》第14届新诗奖。出版随笔集有《城堡的寓言》,《畜界,人界》,3卷本《旁观者》,《涂鸦手记》等。2016年获"东荡子"诗歌奖评论奖。




 关于李俊 
 About Li Jun

1977年生于重庆,2000年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2006年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媒体工作室,作品在广东美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上海民生美术馆、连州摄影节、A4当代美术馆、日本越后妻有三年展展出,2013年获新星星艺术节“新人奖”、2013年获第五届三影堂摄影奖大奖。曾被《南方周末》、《艺术世界》、《典藏国际版》、《生活》、《明报周刊》、《IMA》(日本)、《PRIVATE》(法国)等媒体广泛报道,现工作生活于成都。



更多关于“非相“展览:


画廊|《非相》:鸟不在其中,但我总觉得那里要飘出鸣


画廊|塔可:颂扬当代中国及其荒野中不受拘束的壮观




了解展览详情或收藏空间展品请联系我们

Email:mugetang@foxmail.com

WX: mugetang2018




正在展出 
点击海报查看更多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非相”和“佐内正史写真书展”



展票

免费


 开放时间

2020年11月29日-2021年1月9日

周六-周日

13:00—18:00PM

周一至周五

预约制(weixin:mugetang2018)




参观须知 

·入馆观众请佩戴口罩。
·艺术空间内请勿吸烟、喧哗及不恰当行为。
·本次展览中有易碎品,如带上小孩,请监护人一定照顾好孩子。
·空间内有猫咪常驻,请宠物过敏者提前告知并做好保护措施。
·请携带好随身物品,祝观展愉快!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编辑:苏菲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Mugetang Art Space

由艺术家木格创办于2015年的木格堂,是一个复合型艺术空间,涵盖木格堂画廊、木格堂影像艺术教育、木格工作室三个品牌内容,空间全年呈现包括展览、教育、出版、现场活动和讲座在内的多样化艺术项目,旨在为公众提供一个丰富且开放的艺术平台。


CONTACT US
Tel⎥086-028-64100848
Email⎥mugeartspace@foxmail.com
Add⎥成都市蓝顶当代艺术基地2期48栋

画廊|灰尘和物影,消失成为了存在的证据 灰尘 画廊 物影 证据 导言 展厅 兜里 艺术家 李俊 生活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