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上圆桌|反思中国当代艺术历史的叙事—关于“绵延”常设展的对谈
主办: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
时间:1月7日 周四 9:30—12:00
线上地点:腾讯会议
主持:宋晓霞
嘉宾:董冰峰、李峰、鲁明军、汪民安
参与线上圆桌活动需要预约
请将预约信息(姓名+手机号)发至邮箱sara_19972009@yeah.net
预约成功后将通过回复邮件获得线上会议ID地址
“当代艺术的历史书写”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研究生专题课程“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研究”的最后一个单元,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主办的首个中国当代艺术常设展“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叙事的一场实验,成为该课程单元的重要一环。“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 常设展,尝试展示当代艺术在中国生长发展与通向未来的过程本身,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历史观;董冰峰、李峰、鲁明军、秦思源、汪民安五位策展人,从各自视角展开的梳理,呈现了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本场对话是“绵延”常设展策展团队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的一次思想的对话与观点的交锋。这一场面向未来的展览策划人、艺术史研究者、理论研究者、机构创办人与运营管理者的对谈,也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着我们时代文化与历史的鲜活书写。
对谈主持
宋晓霞,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史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硕士。曾执行策划“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美术转型”跨学科学术研讨会(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学术研讨会(上海美术馆),主编《“自觉”与中国的现代性》(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6)。曾任《美术研究》编辑(1988-2003)、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2003-2018))。主要研究方向: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史、艺术批评和理论研究
对谈嘉宾
董冰峰,现为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曾先后担任广东美术馆与尤伦斯当 代艺术中心策展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栗宪庭电影基金艺术 总监、北京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他曾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 奖”(2013)、“《YISHU》典藏国际版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2015)和 亚洲艺术文献库“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驻留奖”(2017)。董冰峰的 研究领域包括影像艺术、独立电影、中国当代艺术史、展览史与当代批评理论
李峰,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负责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关注和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当代艺术史、机构管理运营与文化写作等。2007年起参与中国首家金融企业为背景的艺术机构的筹建和管理运营,先后担任副馆长、馆长,参与“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1979-2009”、“中国影像二十年1988-2011”等重要展览的策划,发起“民生艺术史”论文奖等项目
鲁明军,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策展人,剩余空间艺术总监。近年策划《疆域:地缘的拓扑》(2017-2018)、《在集结》(2019)、《缪斯、愚公与指南针》(2020)等展览。近著有《目光的诗学:感知—政治—时间》、《美术变革与现代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进根源》等。2015年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2016年获得YiShu中国当代艺术写作奖。2017年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ACC)。同年,获得第6届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CCAA)。2019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AAC)年度策展人奖
汪民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批评理论、文化研究、现代艺术和文学。著有《罗兰·巴特》《福柯的界线》《尼采与身体》等11部。主编《人文科学译丛》(河南大学出版社),《生产》辑刊等
正在展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