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修武县的孩子们在诗歌课上一起练习。图片来源:左靖工作室。
种下一本教材,收获未来之美!
01
王沁雪 & 杨沫彤
王沁雪
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建筑系,都市实践URBANUS城市研究员。设计师、策展人、创作者。
杨沫彤
丹麦皇家艺术学院 KADK - 建筑系、伦敦⼤学院 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建筑与交叉学科研究、柏林巴德学院⼈文课程项⽬。创作者,也是记录者。


评审评语:
“杨沫彤、王沁雪对于儿童教育,在地文化认识以及课程系统有着全面的认识。在课程设计上就课程目标,儿童认知方式,学习对象,在地化的探索方法以及材料应用都用心思考,并有较强的理念认知及专业基础。很适合就整体项目设计,课程系统梳理上做出贡献。”——李杰,麓湖·A4美术馆首席策展人
“两位的海外留学背景便于开放式参与教学,通过主动在地发掘写作素材、搭建认知路径而不安于常规套路;两位的策划视野、经验及积累会助力教材大纲的在地主动意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大纲+写作就是’策展’。”——刘庆元,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兼实验艺术系系主任
02
实验小组
王明美(实验小组成员)
毕业于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现就读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李鹏鹏(实验小组成员)
艺术家、艺术教育实践者,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
创作说明:
教材创作——我的百科全书。教材性质及定位:修武县小学美术课本。教材内容丰富、便于阅读和行动参考。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自觉将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

全案挖掘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观察生活环境,观察身边的物、人,以行动为特色,每学期一次实践课,学生组织实践。从知识-认识-实践,从书本知识,到自然、现实认识,到(艺术、文化)实践。

实验小组课本设计方案节选。
评审评语:
“实验小组在绘画及综合材料的课程设计中非常细致和巧妙地考虑了不同方面的在地文化及微观故事所构成的课程背景,通过对儿童趣味的把握及学习能力的激活,将其转化为艺术教育的系列课程。该小组在当地儿童的绘画等视觉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其艺术课程的建构能力,为当地儿童构建一系列适合当地的艺术课程。”——李杰,麓湖·A4美术馆首席策展人
“就我的理解,实验小组的课程可以理解为将’观察’作为了核心,后续的作业设置、思考实际上是对观察的一个延展,我觉得课堂是启发和教授观察方法的最重要的环节,相反最后的成果或创作并不着急,所以推荐。”——马仕睿,平面设计师、艺术指导、中国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成员
03
施维娜
施维娜
1993年出生于广东汕尾,201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2020年获得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硕士学位,创作方式以动画、手绘为主,通过手绘来记录,通过动画来开发自己的脑洞、“描述”能力和身体。
创作说明:
若动画不为故事而创作,而是为了通过它去学习观察以及表述。动画创作内容的主题为“听、看、触、嗅、尝”,这五种主题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观察内容、计划中动画创作使用的材料和呈现方式也会对应着观察内容以及观察的方式而有所变化,五个部分呈现会尽可能选择在修武县完成,再进行合成编辑。

施维娜水彩作品集截图。
呈现实施的可能性(挖掘身边一切可以承载动画的“屏幕”,这包括我们的身体、书本、黑板、田野、水流等等等等)
最后整合五个部分的制作结果,选择舞台展示,用这五个感官去重构某一件事物。

施维娜动画作品《头发长了》视频截图
评审评语:
“基本功非常扎实,平时工作很踏实,对自己的出品有要求,既是高阶的绘本作者又是动画制作者。作品可看性强也能保持通俗易懂。本教材绘画需要一种’在地的日常发现和曼妙组合’,包括编导意识;这对整个教材的推出很重要。”——刘庆元,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兼实验艺术系系主任
04
吴雪影 & 卢晓夏
吴雪影
四川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硕,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研究生交换生,主研方向为标志设计和信息设计。现为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人,讲师,负责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计划等的编写修订工作。
卢晓夏
中南民族大学新闻学学士,美国华盛顿大学数字媒体传播硕士。现为多媒体内容创作、设计、调研策划及兼职英语教师。
根据四至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修武县本地风景、物产、民俗等特点拟定美学教材创作大纲说明重点如下:
一、教材采用立体交互式的结构形式,三个年级拟定三个不同研究主题线,再以上下学期划分每条主题线的前期后期、局部整体或具体抽象。

卢晓夏作品集节选。
二、以STEAM跨学科课程方式为指导,融合自然、人文、历史、社会、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教材中提供主题项目知识内容和方法指导,并预留作业采访、记录、调研空白页和半成品立体结构,引导学生共同创作完善独特个性化的美学教材。
把美学作为实践工具,从“产品”的角度设计修武县小学美育教材:
- 教材的“用户”:修武县小学四五六三个年级的学生以及任课教师;
-设计目标:
作为课外辅助材料,提供主题,视角,工具,研究方法等,激发学生对家乡日常生活,自然风物的观察和参与兴趣;帮助教师协助学生开展美学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互动方案。

卢晓夏作品集节选。
- 设计呈现方式:
不必拘泥于传统课本的思路和形式,美育教材可以是一个丰富的工具箱(toolkit),材料包,素材库,并且能够通过持续的主题实践活动越来越丰富其内容。
设计方法:利用驻留的时间参与到教材“用户”的使用场景中,采用访谈、焦点小组,主题工作坊、问卷等形式收集创作素材;同时在互动中邀请“用户”参与到创作中来,给后续的美育“工具箱” 提供范例。
评审评语:
“行业经验背景在驻地实践工作中会是非常重要的能量转化方式。如何做不一样的设计,需要亲和力与较高的参与度;专业能力多样化便于工作即时展开,互为原素补充;既是导演也是演员,可以维系整体工作的稳定推进。” ——刘庆元,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兼实验艺术系系主任
修武县村落景色。图片来源:左靖工作室。
此次创作驻留需要与修武在地的老师们共同创作完成。由于疫情原因,为了创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健康考虑,我们将原定1月11日开始进行的驻留创作及工作坊推迟至寒假结束后的3月进行,期待在春暖花开时于河南修武县相会。
评委嘉宾(A-Z)
(请向上滑动查看)
- 完 -
主办机构简介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教育体育局
修武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2所,在校生46186人,教职工2863人。其中,公办学校87所,学生35473人;民办学校6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2所,学生共计2297人),在校生10713人。近年来,修武县按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扩大优质资源总量,加快教育内涵发展,义务教育学校初步实现了“网点布局相近、建设标准相同、办学条件相似、师资力量相通、质量管理相当”的均衡格局。2014年12月,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2015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验收。另外,还获得“河南省职教强县”、“河南省民办教育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www.bcaf.org.cn
中国唯一专注于当代人文艺术发展的公募性基金会和文化智库
BCAF以“发现文化创新,推动艺术公益”为使命,在文化创新、艺术公益和智库研究三大领域展开类型广泛而富有活力的公益项目,让更多人自由平等地分享文化艺术,构建创新中国为主线的人文公民社会。BCAF致力于支持具有全球视野的艺术家和创作者,将中国当代文化推介至国际舞台,支持中国新一代的国际文化合作与交流。BCAF团队已与12个国家的国际性平台紧密合作,并策划组织了多项高规格的文化交流项目,如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2015)、创新中国文化节@美国(2017-)、中国艺术电影基金等等。在艺术公益方面,BCAF“中国新民艺”、“中国设计公益联盟”、BCAF MINI CLUB系列将公益融合艺术教育、精准扶贫、公共空间改造等领域。
左靖工作室
创办于上海,旨在以乡村的地方性知识为工作对象,进行跨领域的文化研究与实践。近十年来,工作室创始人在安徽、贵州、云南、浙江和河南的乡村工作中,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出版和展览工作,以及实体空间的具体实践,逐步确立了乡村工作的基本原则:“服务社区、地域印记和联结城乡”,以及在“乡村的社会设计”中覆盖“空间生产、文化生产和产品生产”三个领域。工作室因循“往乡村导入城市资源,向城市输出乡村价值”的路径,强调文化创造力和可持续性,并以培养社区的文化自觉、改善当地的文化环境等等作为目标方向。
- 完 -
捐赠方式如下:
银行转账汇款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万国城支行
账号名称: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银行账号:0200209119020121596
请在转账附言栏内注明您所捐款的项目、您自己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以便我们在收到汇款后给您邮寄捐赠证书和捐赠收据。对BCAF进行捐赠的机构或个人均享有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资格,详情请联系:邵一雪 : shao.yixue@bcaf.org.cn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