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冠疫情让全球深陷磨难之后,愿此次展览能为我们带来希望之光与万象更新。”

“印象派”的内核是什么?
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就。它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得名于1874年的一次画展,其影响遍及欧美,及世界各地。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莫奈的《日出·印象》外,马奈《草地上的午餐》也极具代表性。

19世纪六十年代的巴黎画坛,一群反对古典学院派的年轻艺术家探索出了一种新的画风。他们主张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光与色的瞬间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这一“反叛”的画风与当时学院派推崇的传统绘画背道而驰,四处碰壁。

1874,这批被被巴黎沙龙拒之门外的新生代艺术家借用摄影家纳达(Nadar)的工作室,举办了一场自发性的民间展览“无名画家展览协会”画展,参与者有史以来第一次自由地展示自己选择的作品,及绘画理念。莫奈送去了八幅画,其中一幅是被其命名为《日出·印象》的海景画。

展览引发一片哗然和争议,保守派批评这些喜爱画户外风景的人画得太快,留下的笔触太明显,展出的都是些素描,换句话说就是些未完成的作品。一位观念非常保守的记者和艺术评论家路易·勒鲁瓦(Louis Leroy)从莫奈的绘画中营造了一个新词:“印象派”。
这一起初带有贬义的词汇随即就被这幅新作的捍卫者们认可使用,并赋予其积极的价值。从此,印象派便成为莫奈及其朋友所组成的团体的名称,《日出·印象》则为其中的象征。
▲ 克劳德·莫奈《伦敦查灵十字桥,雾中烟云印象》,1902 73×92cm,布面油画 ©Marmottan Monet Museum, Paris
永远的“日出·印象”
纵观整个印象派的历史,法国艺术家克劳德·莫奈的《日出·印象》作为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在莫奈的作品乃至整个印象派中都是无与伦比的。
这幅影响世界艺术史进程的作品,象征着现代艺术的希望,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粉丝前往巴黎一睹芳容。

作为镇馆之宝,《日出·印象》现收藏于法国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它也是全世界收藏莫奈作品最多的博物馆,其莫奈藏品绝大部分来自于莫奈儿子米歇尔的捐赠,他向该博物馆捐赠了超过100幅作品。
这幅虚幻风景是画家在1872年创作的绝无仅有的画作,触碰了学院派的界限,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转变,推动了美术观念和绘画技法的革新,以其多重的意义成为西方艺术史上划时代的巨作。
▲ 前往法国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打卡的观众络绎不绝
穿越百年,这幅画于今年在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展出。为了庆祝这一传世之作148周年的诞辰,Bund One Art Museum在展厅内特别策划了一次《日出·印象》生辰庆典活动。
在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的当下,观者得以共同感受莫奈的红日穿越148年为我们带来美好与希望。
▲ 展览现场作品图
《日出·印象》描绘了法国勒阿弗尔港的日出时的海景。天空、水面、船只、远处的海港在太阳的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在这里“光线”成了真正的主旋律,所有的一切都在它的主导下瞬息万变。
它是工业革命时期对光、速度、瞬间之美最早的礼赞。它触碰了具象绘画的界限,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转变,推动了美术技法的革新。
▲ © Marmottan Monet Museum, Paris.
落幕也是开始
上周末,莫奈《日出·印象》”特展正式于上海落幕,累计超过11万观众前来参观。在Bund One Art Museum的这次展览中,《日出·印象》150年来首次亮相中国。
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极大地阻碍了跨国展览的推进,许多与国外的合作计划都纷纷被取消。在万般困难中,正是是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积极参与,才得以促成了《日出.印象》展的顺利进行,莫奈的红日终于在黄浦江边冉冉升起。
展览以《日出·印象》为主题,展出了47件作品,其中有9幅借展于法国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馆藏的莫奈油画作品。9件莫奈的作品中,除了马摩丹莫奈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现代艺术的开山之作《日出·印象》之外,还有《伦敦查灵十字桥,雾中烟云印象》、《帆船,夜晚印象》、《特鲁维尔海滨》、《海滩上的卡米耶》等莫奈经典力作。

同时,展览还将呈现抽象画派大师维琪·科隆贝特(Vicky Colombet)和具象画派大师热拉尔·弗朗格(Gérard Fromanger)的作品,这些精选的画作是当代艺术与印象派共鸣的见证。


展览突破了以往画展的普遍表现形式,创造性地采用了现代科技投影方式打造的光影互动体验展区,从视觉、听觉以及空间体验感等全方位重现了画作背后的创作故事。沉浸式展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变换空间,化为一望无垠的海港、乘风破浪的船只、亦或是冉冉升起的红日,世间的一切都处在朦胧和飘渺的变化中。

去年11月,由法国驻上海文化领事柯梅燕(Myriam Kryger) 发起的展览《第一天,每一天》曾于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展出,这是法领馆首次参加西岸艺博会,也是唯一参展的外国驻沪总领事馆。
该展览以法中当代艺术对话的方式来庆祝《日出·印象》的诞生日,由玛丽安娜·马蒂厄(Marianne Mathieu)(《日出·印象》特展策展人)与策展人、艺术评论家朱朱共同策展。中法艺术家维琪·克隆贝特(Vicky Colombet)、李青、倪有鱼、马思博的作品是展览《日出·印象》的延续,也是跨越时空的共鸣。
▲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第一天,每一天”现场,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倪有鱼的装置《走出画室》对印象派时期画室进行想象,在盒子状的空间里,画架的缺席象征了艺术家们正脱离古典的创作方式;李青的作品以窗格并置各种碎片化的日出景观,呼应了《日出·印象》的名称与创作背景。“如果没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与莫奈作品的结合,就不可能真正体现出该展览与当下的呼应与思考。”马蒂厄说道。


本次展览由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Tix Media),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共同主办,得到了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及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特别支持。



▲ 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展览信息
原文转载自“凤凰艺术”
即将展出展览

展览时间:2021.3.18—2021.8.1
参观时间:10:00-18:00(17:30停止入场)
展览地址:上海中山东一路1号2楼
展览通票:188元
购票链接请猛戳文末“阅读原文”
▼
天协粉丝群
我们不是在送礼物
就是在送礼物的路上

现在群人数已满200,
只能通过群主邀请方式入群
想入群的宝宝请到文章下留言噢!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