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地水南音 : 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 

作者:古新颖 邓卓华


|从南音入戏说起



提到地水南音,可能很多人不明所以,但其实你一早就听过。由关锦鹏导演,梅艳芳与张国荣主演的电影《胭脂扣》,影片开场,从酒家厅房,便是梅艳芳饰演的如花在厅内唱《客途秋恨》: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客途秋恨》在《胭脂扣》中共出现了三次,正好是影片开端、转折和结束的情节。(图源网络)


当然,更年轻的观众,可能是从《小宝与康熙》里张卫健版韦小宝那句口头禅里第一次接触到南音(坊间一直有争议,该口头禅出自周星驰版韦小宝):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虽则我是玉树临风、潇洒倜傥,但我有广大的胸襟加强劲的臂弯。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电影《客途秋恨》,引用了这首描述青楼女子生活与心境凄婉情形的南音之王作为影片的名字,正好配合一个日本女子嫁到中国却没有丈夫陪伴在左右的孤寂情况,导演许鞍华擅长表达的女性情怀亦细腻地呈现于电影中。(图源网络)


《客途秋恨》是地水南音最广为人知的曲目。《胭脂扣》安排如花唱《客途秋恨》作为剧情发展的重要开端,除了暗示如花和十二少(张国荣饰)爱情故事的凄惨结局外,也符合30年代当时烟花巷的时代背景。


地水南音,正是从烟花巷中发展而来。



壹 | 一段广州的历史



广府南音,产生于清朝乾嘉年间的广州珠江花舫妓寨。当时珠江经济发达,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缘条件,带动了群众对文化娱乐的强烈需求,娱乐等消费行业乘势壮大,繁荣昌盛。广州的花舫妓寨,夜夜笙歌,到了乾隆晚期广州帮、扬州帮和潮汕帮三足鼎立,各显神通。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在出版业不发达的时代,木鱼书是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流传载体。(图源网络)


这时的广州帮只唱木鱼和小曲,无法与唱南词的扬州帮和唱潮曲的潮州帮抗衡。为了增加竞争优势,她们与文人墨客一起,在木鱼、龙舟等岭南民间说唱歌谣体的基础上借鉴与吸收南词和潮曲的因素,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粤调说唱新声——南音。流传于广府地区的南音又被称为“广东南音”“广州南音”。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五桂堂是当时出版南音唱本的其中一家书坊。(图源网络)


广府南音一出,很快从妓寨流向民间。原本以唱木鱼为生的盲艺人,纷纷学唱南音,并且把常唱的木鱼书,如《背解红罗》、《紫霞杯》、《观音出世》、《玉葵宝扇》《蔡中兴修整洛阳桥》等改用南音演唱。南音的盛行,书坊纷纷刻印南音唱本,如五桂堂《正字南音观音出世全本》,华兴书局印行《背解红罗》,五桂堂《正字南音紫霞杯全本》等。



贰 | 男称瞽师,女尊师娘



地水南音是广府南音的一个派别,专指街头卖唱的盲人演唱的南音。它声调低沉,弹奏相对简单,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带着一丝凄凉哀怨的情绪。盲人运用独特的唱腔演绎着、诉说着各类经典故事与精彩戏文,如泣如诉,悲痛入目。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相比瞽师,师娘流传下来资料和录音都非常少,有不少师娘的身世也非常悲惨,这和社会发展的性别地位也有一定关系。(图源网络)


地水的说法源自《易经》的地水师卦,旧时盲人多以卖唱与占卦算命谋生,故此,“地水”成为盲人的别称,男性盲人称为瞽师,女性盲人称为瞽姬或师娘。地水南音是龙舟、木鱼说唱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了南词与潮曲等演变而成,文辞优美,唱腔自成一派,音乐富有节奏感。盲艺人只要一件乐器或一个测板,以自弹自唱的方式,就能表达曲调的苍凉哀怨,扣人心弦。



叁 |“有人在唱就很开心了”



越秀光明曲艺队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现由瞽师莫若文担任队长,对内既有同为瞽师,也是莫若文弟子的郑建明,也加入了开眼队员,甚至还有90后,00后的年轻人加入。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曲艺队为这次日落音乐会演出加紧排练(摄影:邓卓华)


越秀光明曲艺队也是广州现存唯一的演唱地水南音的曲艺队。


1956年,在广州市文化局的大力扶持帮助下,越秀失明曲艺队正式成立,队内全是失明艺人,是如今光明曲艺队的前身。曲艺队的组建也让失明艺人们能正式登上大舞台。


瞽师何世荣是越秀失明曲艺队的队长, 是荣腔的创始人。1981年,何世荣不幸病逝,继而由瞽师莫若文接任队长。为将地水南音技艺得到保留与传承,瞽师莫若文队长打破常规,不断发掘人才,招收开眼队员,亲自传授技艺。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莫若文师傅现年80多岁,看到还有年轻人来学唱地水南音,感到高兴与欣慰。

(摄影:邓卓华)


三十多年来,越秀失明曲艺队在莫若文的带领下,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排练和演出、不间断地培养新人、参加省市区的各项曲艺比赛,先后有《失明卖歌人》《卖花女》《今歌昔泪话芳村》《蓝桥泪》《锦绣前程尽化烟》《唱广州》等数十首粤曲获得省市区的演出奖或创作奖。多年来瞽师莫若文带领越秀区光明曲艺队多次组织大型演出,或被邀请参加省港的曲艺专场演出。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郑建明是莫师傅的大弟子,是广州仅有的瞽师之一,也是荣腔的第三代传人,曾经在第四届广东省曲艺大赛取得第一名。(摄影:吴沚玲)


2012年,越秀失明曲艺队开眼队员渐渐增加,更名为越秀光明曲艺队。在瞽师莫若文的努力培养下,“荣腔”第三代传人相继涌现,积极传唱与传承地水南音唱腔技艺。近来,在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光明曲艺队分录制了一些地水南音作品,如瞽师莫若文演唱的《祭潇湘》;瞽师郑健明演唱的《客途秋恨》,此作品获得广东省第四届曲艺大赛第一名;还有王燕芳女士演唱的《叹五更》,黄玉玲女士演唱的《李清照》等也是优秀的南音作品。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如今,曲艺队里的开眼人,既有跟随莫师傅学艺多年的黄玉玲、王燕芳、李俊峰等老师,也有已工作的年轻人,或仍在读书的大学生加入。(摄影:吴沚玲)



尽管地水南音艺人唱的多数是所谓的“俗文俚语”,却是关于一个时代,和一个地区重要的口传文学史。唯愿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到南音的传承与学研当中。



肆 | 演出曲目介绍


向上滑动阅览


《重寻》

演唱:陈小玲

改编:阮兆辉

 

由香港粤剧名伶阮兆辉改编的这首《重寻》虽然并非“大热”的地水南音曲目,介绍资料不多,故摘录词如下,供大家品鉴:

サ淩波路,古城蔭,双攜舊地,獨自重寻。春山無恙人銷黯,渺無尋處舊結嘅同心。同心一結應無憾。怎解相思無計托青禽。記得緣盡個陣時,你仲陪我痛飲,杯杯和淚仲替我頻斟。


《黛玉葬花》

演唱:古新颖

撰曲:刘荫慈

 

《黛玉葬花》是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林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祭潇湘》     

演唱:莫若文

撰曲:陈冠卿

 

又名《潇湘泣玉》。在南音的发展历史上,有过一段“祭亡魂热”,差不多所有失明艺人都会唱以祭亡魂为内容的曲子,亦有唱片公司陆续录制了不少这方面的曲子。《祭潇湘》也是一代荣腔大师何世荣仍有传世为数不多的曲目中较为多在公开场合演唱的作品。如今荣腔传至莫若文师傅,莫师傅又带出了第三代弟子郑建明,之后就没人会唱了。

  

《李清照》      

演唱:黄玉玲

撰曲:林川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香莲夜怨》    

演唱:邓钰莹

撰曲:林川

 

地水南音的曲目大多长篇,有时一首能唱上半小时。《香莲夜怨》这首传统曲目却是属于南音里为数不多的短小精悍的作品。有不少南音名家都演绎过这首作品,并且唱腔表现方式也是多样的。例如郑培英在粤剧舞台上演唱的《香莲夜怨》,气息绵长,声音高亢靓丽;香港仅存的师娘唐小燕的版本,则如泣如诉,凄婉动人。 

 

《客途秋恨》

演唱:郑健明

                撰曲:叶瑞伯                 

 

《客途秋恨》可算是地水南音最广为人知的曲目。最早是由清嘉庆学者缨艮所作的词曲名,其内容讲述恩客缪莲仙在青楼与妓女麦秋娟邂逅,但缪莲仙一直未能为麦秋娟赎身,最后麦秋娟撒手人寰,缪莲仙只能独在人世嗟叹。后来南海人叶瑞伯在清代道光年间重编《客途秋恨》为广东地水南音,一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被誉为地水南音之王,多位粤剧名家例如白驹荣、新马仔在选择演绎南音曲目时都第一时间唱起这首《客途秋恨》。


《大闹广昌隆》  

演唱:黄炳智

改编:黄炳智

 

南音作品《大闹广昌隆》是讲述女鬼廖小乔哭诉自己沦落烟花巷,又被薄幸男儿赵淮安骗去赎身钱的悲惨身世。《大闹广昌隆》源于清末时期,为广州人人知晓的鬼古,由南音、木鱼说唱流传。有说法,《大闹广昌隆》南音版比粤剧版更早出现。电影方面,也衍生了《广昌隆恩仇记》(1937年)、《呆佬遇鬼》(1957年),甚至启发陈果执导《大闹广昌隆》(1993年)等,开枝散叶。





日落音乐会

音乐邻你 Soundbourhood


日落音乐会 | 玫瑰邻你

1.16 周六 16:00-18:00 

时代玫瑰园三期南门

(小区门口报道处报道)

   

门票 

免费(需支付30元报名费)


联合策划 | 李劲松 

嘉宾主持 | 邓卓华


主办 | 广东时代美术馆 

合作伙伴 | 时代物业、 Noise Asia、 

拟像实验室、 香港诗歌节基金会   

特别鸣谢 | 时代中国 


*项目由时代美术馆第五届社区艺术节 “我们的距离?”委任策划


▼扫码预约▼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选择 “日落音乐会01.16”


温馨提示:

1)报名费用为演出报名保证金,演出当天验票后退回。

2)时代玫瑰园三期业主无需报名。

3)为防控疫情对小区进行管理,小区外来观众入场需携带个人身份证并出示健康码于小区入口进行信息登记,每位观众入场必须佩戴口罩。



艺术家介绍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日·落·红·大乐团 Sunset Red Ensemble 

以社区营造为命题的散约式创作艺术单位,由音乐家、诗人、声音艺术家,无法定义的老广与特邀的社区居民组成。它在“时代”中诞生,周围散步。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越秀光明曲艺队 

广州仅存的地水南音曲艺队。由83岁的瞽师莫若文领衔,队内另一瞽师郑建明是其大弟子,两人皆是地水南音宗师何世荣“荣腔”的传人。莫若文,3岁失明,生于广州,从艺地水南音 60 多年。为了传承地水南音,他除了继续带领曲艺队在广州、佛山等地演出外,还向不少对此有兴趣的年轻人授艺,分文不取。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欢迎了解更多社区艺术节活动信息

黄边007的来信 | 第五届时代美术馆社区艺术节

日落音乐会 “音乐邻你” | 第五届时代美术馆社区艺术节

同一屋檐下 | 第五届时代美术馆社区艺术节

隐形剧场周项目预告

隐形剧场周 “声声蔓”  | 第五届时代美术馆社区艺术节

隐形剧场周“身体地图” | 第五届时代美术馆社区艺术节

隐形剧场周“屏幕上的排演” | 第五届时代美术馆社区艺术节

隐形剧场周 “二高表演黄边EA店” | 第五届时代美术馆社区艺术节

便民车的最后一排,大鸽饭的最后一夜——第五届社区艺术节启幕

展览:医院生成美术馆

第五届时代美术馆社区艺术节:我们的距离是个问号



微信添加

美术馆小助手猫爷

及时掌握更多项目动态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与口传历史|日落音乐会导赏 地水南音 曲情 历史 音乐会 作者 古新颖 邓卓华序 南音 很多人 所以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