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数字交互艺术大赛——“彩焕南云”探索计划获奖作品公布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由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云南艺术学院、设计杂志联合举办的中国高校数字交互艺术大赛——“彩焕南云”探索计划旨在探索新时代数字化艺术的创新与转化及未来高校数字艺术教育的新思路;通过数字交互艺术展现云南丰富多彩的自然、地域、文化资源等。大赛以云南文化及生物多样性为主题,关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接纳具有开创性和潜力的优秀作品。经过近4个月的征集和嘉宾评选,现在正式公布2020中国高校数字交互艺术大赛的各类获奖作品:金奖2名
银奖4名
铜奖8名
佳作奖20名
创意奖20名
入围奖若干名
以下为部分获奖作品介绍
(排名不分先后)
《远古幻想》


主题是云南生物多样性。我们选取了其中的森林植被、菌子与已经灭绝的代表性古生物-奇虾为主题 让海里的古生物重现于陆地,将已经灭绝的生物重现于生机盎然的森林,实现一个永远不可能见到的幻境。视频内展示的是vr场景的一部分,实际观看还需使用VR眼镜进行沉浸式观看,效果更佳。


《云·花喃》


主创人员:邱正琪、伏泓谕、左艾鹭、梁起思、梁博钦、杨兴宇
指导教师:郑鼎
学校:云南大学
该设计作品基于云南生物多样性,以高黎贡山选出八大植物为原型,进行动态海报设计,这八大植物分别是山茶、玉兰、百合、杜鹃花、报春、兰花、绿绒蒿、龙胆。作品分别对云南八大名花设计制作了一幅动态海报,并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虚拟应用到云南大学建筑、文林美术馆、云南省图书馆等场景,实现人与海报的动态交互性,促进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传播。


《阿佤山里》


指导教师:王非
学校: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阿佤山里》是以佤族风俗文化为背景制作的游戏场景。场景结合大量的佤族元素,用虚幻引擎表现出佤族村落的生活常态。画面全局实时渲染,视频画面引擎直出。游戏场景的交互,运用虚幻引擎的蓝图编辑功能对佤族传统文化进行简单介绍,并加入动态天空、天气、鸟类飞行以及对门窗的控制,使场景更加丰富自然。


《云南之形》



指导教师:王锦戈
学校:广西艺术学院
为云南省博物馆做的概念设计,从附着着白雪的山峰到最为基础水元素,就像我们逐渐了解、爱上云南的过程——看见、解构、再创造。不同的形状、不同的状态在多样的变化中交织、融合,一个多姿多彩、变化无穷的云南就在我们的眼前、在我们的内心中生成。作品将云南极具文化、艺术底蕴的云南博物馆作为影像的投射载体,不仅象征着传统艺术的新生,同时也是新媒介数字艺术对传统继承的标志。

《菌灵》


指导教师:冯乔
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云南被誉为“真菌王国”,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选取云南菌菇作为创作符号。我们分析菌菇的特点,用菌丝进行概括,结合算法技术对其进行艺术化处理。利用新媒体投影,将“菌”投射在实体枯木上,梦幻的“菌灵”如同精灵一般在枯木上玩耍,观众可以用手与“菌”进行互动。希望通过作品表达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镇脊虎》


指导教师:杨凤梅
学校:玉溪师范学院
《镇脊虎》是由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制作的一款画面风格较为特别的闯关益智手机游戏概念设计。游戏围绕瓦猫大战妖怪保卫村子和平为主线内容,逐层通关益智,选其中一关模拟玩家游戏过程。游戏美术以二维装饰唯美为视觉效果,造型古朴、平实而不失可爱,给玩家带来静中见险的乐趣。

《子衿·云影数字服装秀》


主创人员:邹盼、高雅雯 、王晓艳、朱好钰 、霍晓霞、海麟趾、李秋萍、王雨婷、王浩权指导教师:陈林鼎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沉浸式数字媒体艺术交互体验,服饰是载体,以多种不同纯白面料和纱为立体结构体系,随着模特的变化图案随之舞动,体现艺术和服饰设计的多样性。展示出数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彩云之南的阳光照耀之下,莽荒初开的野性,张扬蓬勃而出;历经青铜时期的烙印,古朴而厚重;情欲的迸发与进化;“入则宁静,出则繁华”的现代时尚文化,嘻哈, 科技文化都将一一呈现;一路流转呈现出云南纯真质朴的姿态。野性狂野的剑齿虎,姿态优美的孔雀公主,灵动飞舞的蝴蝶,顽皮可爱的金丝猴,古滇王妃身上的绝美花卉等等终将通过数字交互艺术与服饰结合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眠》


指导教师:梁芳、夏飞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作品以云南特色物种云南半细毛羊作为设计原型(云南半细毛羊是国内培育的第一个粗档半细毛羊新品种)。设计核心思想是万物有灵,山海合一。作者将羊的胡须进行夸张化设计比喻成海洋,将羊的身体比喻成山脉,实现意识上的巨大化,想传达出我们皆融于自然和谐共处,生灵相融的画面内容。


《云滇秘境》


指导教师:朵雯娟
学校: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在一个蘑菇林中,有一个瓦猫似的房子,它就那样多在蘑菇林中,房顶开满了鲜花。房子周围围绕着各种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蘑菇,来表达云南野生菌众多的特点…蘑菇上围绕着彩灯,飘浮着萤火。房子的灯亮着,房子前铺满了石头做的阶梯?像是在等房子的主人回家。这个场景我们用到了云南特有的瓦猫,和野生菌组成,表达了一中神秘静谧的氛围……

《菌子学院》

指导教师:饶简元
学校: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饮食文化是中国人对于自然历史和人文的心得浓缩,也是各个地方民族风情的体现。云南拥有各异的民族风情和多样的气候,造就了种类繁多的野生菌。云南的野生菌种类数不胜数,每每到了五六月份,野生菌相继出土。在采摘野生菌的旺季,大街小巷里都能看到野生菌的身影,各种各样,让人眼花缭乱。那么,我们真的能正确的分辨野生菌吗?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吗?哪些是有毒的哪些是没有毒的呢?野生菌应该怎么吃呢?菌子学院养成类手游通过一系列任务解锁的形式不仅可以让你了解野生菌的知识,还可以带你感受各类野生菌的烹饪方法,快来菌子学院报到吧!
《止步》


指导教师:闵薇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
《止步》是一件围绕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为主题进行发散性思维,通过MG动画结合AR增强现实技术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品。以云南最为典型的五种濒危动物—云豹,亚洲象,滇金丝猴,犀鸟和孟加拉虎为原型,描述了它们被人类伤害,家园被人类迫害的现状。为了让观看者有更强的共鸣,制作了一个又一个场景的转换和小故事,还有AR增强现实的交互演示,警醒人类应该自发的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俯象鼓声》


指导教师:近藤テツ
学校:东京工艺大学媒体艺术研究科
这个作品是用最能代表云南少数民族的傣族的传统乐器象脚鼓来完成的。象脚鼓因鼓身形似象脚而得名,常与铓锣、傣镲组合在一起,广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传说,当第一次敲响象脚鼓时,百鸟闻声起舞,孔雀也会随着上下起舞。傣家人记下了孔雀的舞姿,编成了优美的孔雀舞,表达人民的愿望和理想。猎人又模仿象的动作,挎上象脚鼓边奏边舞,创造了热情、豪放的象脚鼓舞。

《Unconscious | 无意识》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在这个沉浸式装置中运用了三块可以透光的白布,使其交错悬挂在展厅中,自然呼吸的面料印上颜色,梦境般的色彩与滇池水生物的污染变异交相呼应,勾勒出梦境现实的朦胧边境。地面采用了镜面毯,使布像是漂浮于滇池水面来构造一个沉浸式体验展。
该作品灵感来自云南滇池水域一直以来的污染,我们所厌恶与抗拒的环境恶化,恰恰是我们在无意识中造成的,即我们常在无意识中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感受不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会对自然造成多大的伤害。


《小小世界》


指导教师:李虹江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
《小小世界》结合了AR与VR技术,通过在虚拟空间中的探索,收集动物卡片来点亮“生物多样性”的LOGO。让孩子们在探寻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的同时,学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学问。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相关的自然知识,更深入的了解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

金奖
艺说云南-云南生物多样性VR交互视频《远古幻想》
主创人员:何菲菲、李洋、许易颖
指导教师:何子金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邱正琪、伏泓谕、左艾鹭、梁起思、梁博钦、杨兴宇
指导教师:郑鼎
学校:云南大学
主创人员:王川、朱思源、唐亚辰
指导教师:王非
学校: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主创人员:封远航
指导教师:王锦戈
学校:广西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玉溪师范学院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指导教师:杨凤梅
学校:玉溪师范学院
主创人员:潘志彬、黄天
指导教师:冯乔
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主创人员:邹盼、高雅雯、王晓艳、朱好钰、霍晓霞、海麟趾、李秋萍、王雨婷、王浩权
指导教师:陈林鼎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李振鑫
指导教师:梁芳、夏飞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赵晨博
指导教师:朵雯娟
学校: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主创人员:赖俊延
指导教师:饶简元
学校: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吴凡、王世慧、王京涛、汪弼宇、陈薇
指导教师:闵薇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
主创人员:杜鹏程、鲁亦然
指导教师:近藤テツ
学校:东京工艺大学媒体艺术研究科
主创人员:刘恩鹏、吕颖、伍思慧、刘涛莉、吴雨荷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代梦楠、姜湉媛、谭军、唐向莉、杨茹
指导教师:李虹江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
主创人员:邬正雄
指导教师:马楠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
主创人员:郑涵、陈思琪、王磊、范宝琳、杨斯雯
指导教师:王非
学校: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主创人员:嵇铭俊、代蕾、陈涛、刘怡彤、梁霄
指导教师:胡鹏、袁思洋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主创人员:杨正艺、李世博、李瑞康、余达、程龙
指导教师:陈波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主创人员:王岩、王晨 、郭永康、关焦子寒
指导教师:李洋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主创人员:张哲
指导教师:王春燕、李虹江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
主创人员:罗润民、温邵恒、皮健男、聂鹂影、刘秋宏
指导教师:闵薇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
主创人员:李志伟、赵硕、刘畅、付阅、尚嘉欣
指导教师:闵薇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
主创人员:蒋卓燃、魏静、桂振雄、王敏、鲁苧蔓
指导教师:胡鹏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主创人员:杨卫杰、高超、蔺金金
指导教师:胡鹏、袁思洋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主创人员:吴永祥
指导教师:刘恩鹏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杜鹏程、鲁亦然
指导教师:近藤テツ
学校:东京工艺大学媒体艺术研究科
主创人员:牟守信、李银、侯芮
指导教师:李抒燃、林义淋、马静、张俊、杨轶然
学校:玉溪师范学院
主创人员:马千峰
指导教师:李楚瑶、任龙
学校:吉林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岳少翔
指导教师:俞洋
学校: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主创人员:李文鑫、陈瑜婕、王蓓
指导教师:宋瑜
学校: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主创人员:胡奇彬、范庆杰、张迈 仓丹丹、何雪
指导教师:闵薇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
主创人员:向尧亭、林明全、代锦涵、旃雪萍
指导教师:马静、林义淋、李抒燃、杨轶然、张藤也
学校:玉溪师范学院
主创人员:李世博、陶雨柔
指导教师:陈波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
主创人员:李世博、陶雨柔
指导教师:陈波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
主创人员:杜雅琪、黄华丽、王茜
指导教师:吴镇、洪荣满
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主创人员:汪芷丞、张婧
指导教师:马楠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鲁苧蔓、代蕾、刘怡彤、宋庆文、符娜
指导教师:胡鹏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主创人员:伍淼、张欣雨、周春燕、田武娇、陈丽
指导教师:刘力溯
学校:四川音乐学院
主创人员:吉明、王俊伟、丁同坡、李京哲、康瑶、李洋
指导教师:胡波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主创人员:陈华亮、陈奕澄、钟慧宁、钟志炜、史奕静
指导教师:徐敏君
学校:广东财经大学
主创人员:胡亦鸣、吴昊恒
指导教师:许亮
学校:四川大学
主创人员:张贵阳、孟庆全
指导教师:李京哲、马诗雨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主创人员:高子鉴
指导教师:李耀晖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冯强、肖茜芸
指导教师:许毅博
学校:鲁迅美术学院
主创人员:许煜扬、何婉冬、刁光海、吴志标
指导教师:徐敏君
学校:广东财经大学
主创人员:周子艺、程龙、宋庆文、鲁苧蔓、梁霄
指导教师:胡鹏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主创人员:任硕、吴静凌
指导教师:韩丽贞
学校:山东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精雕数媒联合工作室
指导教师:梁芳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水中帽天)澄江帽天山古生物群科普类app界面设计
主创人员:余青熠、李锐、史锦晨、李雪、陈钰婷
指导教师:马静、程希楠
学校:玉溪师范学院
主创人员:李云峰、陶传龙、赵晨博
指导教师:朵雯娟
学校: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皮-影:基于云南传统文艺与生物多样性的探究(实验装置)
主创人员:何君祥
指导教师:徐敏君
学校:广东财经大学
主创人员:戴羚
指导教师:张昊
学校: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主创人员:梁霄、赵雪莹、陈月玲、周子艺、程龙
指导教师:胡鹏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数·说东巴》游戏Demo设计主创人员:李露露、周悦、杨浩杰、郑同心、高欣
指导教师:陈涛
学校: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主创人员:陈法、贾东泽、陈亮、马睿涵、聂宏金
指导教师:闵薇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
主创人员:海麟趾
指导教师:何子金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夏新、黄煌、李梅花、谢玉洁、祝凯
指导教师:夏飞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任家豪(组长)、刘禹晖、马才炫、刘星霖
指导教师:张丽娜
学校: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主创人员:阿毕雅思
指导教师:赵静
学校: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主创人员:宗蕊、张潇文、梁一、赵国豪、郑绮晴、林樱洁
指导教师:郑鼎
学校:云南大学
主创人员:王亚昆、郭发明
指导教师:马静、程希楠
学校:玉溪师范学院
法身万象 /the dharma body is full of things
主创人员:杜鹏程、鲁亦然
指导教师:近藤テツ
学校:东京工艺大学媒体艺术研究科
主创人员:梁廷焱、许楚玲、林佩佩、李星蓉、郑跃涵
指导教师:徐敏君
学校:广东财经大学
主创人员:张欣然、刘炫、胡琦、郑雪、岳少翔
指导教师:夏飞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房雪芹
指导教师:杨吟川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
主创人员:张潇文、梁一、赵国豪、郑绮晴、林樱洁
指导教师:徐敏君、刘茜蕾
学校:广东财经大学
主创人员:朱珠、程枝、李逸萌
指导教师:罗颖
学校:武汉理工大学
主创人员:姜婷婷、马文迪、夏云萍
指导教师:康瑶、王俊伟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主创人员:徐杰、纪勃兴、欧阳欣雨
指导教师:郑发云
学校: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主创人员:唐兴纪
指导教师:刘恩鹏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张丹婷、辛虹、荀丽
指导教师:何子金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贾悟凡、张嘉隆、王田龙
指导教师:严顺
学校:云南师范大学
以茶为媒——立足于云南哈尼族非遗文化保护与推广的产品开发设计
主创人员:赵婧怡、王崇炼
指导教师:夏飞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代蕾、嵇铭俊、陈涛、梁霄、徐铭霞
指导教师:胡鹏、袁思洋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主创人员:池驿缘
指导教师:韩丽贞
学校:山东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黄欢、唐彤、龙泳洁
指导教师:陈林鼎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陈邦彦
指导教师:刘柏村
学校:台湾艺术大学
主创人员:李伟、宁宏伟、陈一涵、廖琳、豆孟亭、解鑫(拣菌小分队)
指导教师:谢玲
学校:西南林业大学
主创人员:杨宜伟、王颖
指导教师:汪俊琼
学校:兰州大学
主创人员:苏文蝶、陈婉琪、陈瑜钥、廖永图、赵子越
指导教师:徐敏君
学校:广东财经大学
主创人员:税舰锋
指导教师:夏飞、陈林鼎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饶隽禅
指导教师:何子金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主创人员:苟馨允
指导教师:王乃一
学校:四川美术学院
主创人员:刘帅、杨伟涛
指导教师:赵杰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
主创人员:徐鑫财、孙小杰、何兴霖、陈鑫彦
指导教师:杨冷泠
学校:云南民族大学
由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云南艺术学院、设计杂志联合举办的中国高校数字交互艺术大赛——“彩焕南云”探索计划完美收官。大赛自正式启动以来,便受到了国内外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交互艺术等领域的广泛关注,收到上百支国内外高校学生团队投稿参赛。大赛投稿于2021年1月3日截止。

鉴于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大赛组委会决定,本次大赛颁奖典礼将通过线上形式进行,颁奖典礼直播时间为2021年1月29日(星期五)20:00-21:00,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1月29日20:00
中国高校数字交互艺术大赛——“彩焕南云”探索计划
颁奖典礼线上举行
让展开一场思维碰撞的交流盛宴
共同探讨云南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与数字媒体艺术结合的新思路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直播
学术顾问
杨德鋆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昆明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非遗名录评审专家;国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拉班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云南省从艺50年以上文艺家荣誉称号、勋章获得者;文化部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国电影美术学会
云南艺术学院
设计杂志(国家级学术期刊)
承办单位
CCAC中国电影美术学会CG艺术专委会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动画专业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影视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动画专业
云南民族大学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职业学院应用艺术系动画专业
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大理大学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专业
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设计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动画专业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MANA | 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MANA是全球新媒体艺术行业媒体与资源对接平台,致力于建立艺术、设计与科技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MANA持续聚焦追踪行业热点,旨在提升优秀原创、艺术科技跨界的影响力,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励平台,为优秀创作者赋能,为企业及品牌整合对接优质的行业资源,推动行业发展。/ 官 方 网 站 /www.manamana.net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