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武艺个展:风物写真

Wu Yi: A SNAP OF LIFE


策展人:戴卓群

Curator: Dai Zhuoqun


2021.2.18-3.13

Opening: 2021.2.18  6-8 pm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香港空间(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10楼)

Tang Contemporary Art (10th Floor, H Queen's, 80 Queen's Road Central, Central, Hong Kong)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将于2021年2月18日推出武艺全新个展“风物写真”。展览由独立策展人戴卓群策划,选取了武艺从2005年至今创作的六个不同主题系列的50余件油画。




风物六帧


戴卓群

 

 

武艺,一身武艺。心、手、眼合一,堪称“画家中的画家”。既独步当代水墨领域,又在油画方面另辟蹊径。以古人标准入传统,从现实尺度写风物。

 

武艺少受家学,祖父武国勋是蒋兆和先生的学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就读于京华美专,父母、兄妹一门皆画家。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角楼》,30 × 40 cm,布面油画,2008


大学师从卢沉先生,就学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1993年留校,任教壁画系至今。作画媒介、形式不拘一格,二十多年来,油画、水墨、版画、水彩……绘画语言受具体环境与自然启发反馈生成,可谓品物流形,样样拿来便用,但求最契合贴恰处。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景山西街》,30 × 40 cm,布面油画,2008


早年,在相继完成《陕北组画》、《鲁美组画》、《辽东组画》、《西北组画》、《夏日组画》、《黄村组画》、《大山子组画》之后,2002年,武艺在寓居巴黎半年间,画下超四百多幅游记式小画,并配以文字,结集出版《巴黎日记》。自此,行走与游历、日常观察、绘画和文本记录并行的复合书写,形成了武艺后来游记式创作的个人方法范式。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马坡》,30 × 40 cm,布面油画,2008


武艺的油画,多以游历处地名作为主题,以全维度“组画”的形式,配以细腻入微以至琐碎如流水账式的日记文本,捕捉下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也因游历中的条件限制,所画皆小尺幅,正如武艺所言,旅途中画小画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可以方寸间最大限度扑捉当时气息,第二则是,需要用许多幅小画,来组成一幅大画所要表达的东西,是为“组画”。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晚霞》,30 × 40 cm,布面油画,2008


 此次香港唐人展览“风物写真”,选取了武艺从2005年至今创作的六个不同主题系列的53幅油画。故此文将以《风物六帧》为名,依照创作时间为序,逐帧图画,分别评介,借此六个主题的创作,专以油画为媒,概览数十年来武艺个人艺术的形貌与轨迹,也跟随武艺的目光和脚步,东看一看,西瞧一瞧,正如他融汇中西画法,在油画和水墨间穿行。


 

一、部队生活(2005)

 


1988年,武艺到陕北绥德体验生活,完成了八张画,题目叫《陕北组画》,而这也是武艺的本科毕业创作。“组画”做为一种形式,在其艺术生涯的肇始已经不自觉地被使用,之后便一路延续和深入了下来。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男兵》,60 × 50 cm,布面油画,2005


2005年,武艺实现了一直想去部队写生的计划,他打算先画陆军,再画海军,最后画空军。在总参通讯营依山傍水的军响(地名)京郊驻地,北京城中心北海一墙之隔的总参谋部,还有良乡的海军航空兵基地,短暂逗留的武艺,开始了向往已久的“部队生活”。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女兵之二》,50 × 40 cm,布面油画,2005

“部队生活”应该说是武艺最早的成系列的油画“组画”,带着别样的眼光,他画汽车连,画班长与卫生员,画清晨和午后的女兵,新兵,海军航空兵,部队俱乐部换上夏装穿上裙子的女兵……

 

武艺喜欢用油画的圆头笔做画,因为和毛笔很像,可以发挥线的魅力,把神采勾勒和提炼出来,油画也便带有了“写”的味道,以书法线条入画,平面化的造型和只用固有色的画法,形成武艺油画的个人风格。


 

二、东交民巷饭店(2006)

 


武艺好吃,贪吃,看得出,也十分善吃。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午饭》,40 × 30 cm,布面油画,2006


在翻看他数目庞大的出版物时,连篇累牍的游历随笔和札记里,关于吃的记录和描写,真是浩杂琐碎、巨细靡遗。“部队生活”里,一头扎进的便是伙房了,而无论在巴黎、布拉格、大船和京都,乃至少时的长春,每每三句话离不开吃,一说到吃,浓浓的深情,沉浸不能自已。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厨房》,80 × 100 cm,布面油画,2006

 

这不,2006年春末夏初,正是好风日。他潜入了北京东交民巷饭店,办了员工卡,早上8点刷卡上班,中午在食堂刷卡买饭,下午5点下班,过起了上班族的生活,有模有样。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短信》,70 × 60 cm,布面油画,2006

所不同的是,别人做饭,他在做画。从后厨到前堂,若干场景,尽是细节,观察之入微,犹如侦探,或更像导演,用图画蒙太奇制作出一幕幕丰盛情景剧。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面点工》,70 × 60 cm,布面油画,2006


武艺敢画,鸡啊鸭啊满盘子,照常人是绝难入画的对象,就愣生生怼着画,艺高人胆大,但看风物动人。

 

也许,善吃的武艺,早已化画笔为刀叉,珍馐美味尽入腹中矣。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鸡》,100 × 80 cm,布面油画,2006 



 

三、德国爱莎芬堡(2007)

 


2007年初秋,武艺在德国艾莎芬堡住了一个月,这是一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建筑低矮,街市整肃,走在街上,常常不容易见到太多人。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Karl街/Erthal街》,50 × 40 cm,布面油画,2007
 
翻看这组作品,空旷的飞机场、火车站、广场、教堂、街道、加油站,无论何处,空无一人,似乎连空气也是凝固的。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火车站之二》,40 × 50cm,布面油画,2007
 
用武艺的说法,整个城市安静的就像静物,“画这儿的街道、楼房,就感觉是在画静物,是在一个大的、露天的房子里画一组组好看的静物。”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Karl街的一个后院》,40 × 50 cm,布面油画,2007


这样把城市当静物来画,后来武艺在日本京都也尝试过,只不过手法又是不同。2012年,武艺置身京都的寺庙、民宅、街巷,风物依然如初,文物般定格在那里,那也是武艺第一次,使用了格尺做画,严谨如描绘古建筑的界画,这都是遵从绘画对象殊别特性而调整绘画语言和形式的方法。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Damm 区的 Loewer 花店之一》, 50 × 40 cm,布面油画,2007



四、北京的冬天(2008)

 


2008年的北京,正是举国奥运的高光时刻,鸟巢、新央视、大剧院、水立方等等一批实验建筑纷纷落成,一时间似乎为北京这座向来有些沉闷的古都,带来不少亮色。此时的北京,是武艺生活了20年的城市,一切看来再熟悉不过,武艺说,“我画北京的冬天,是想画一个裸露的城市,没有遮掩的城市……”。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景山》,30 × 40 cm,布面油画,2008


冬天的北京,草木枯黄,树叶凋零,盛夏里被浓荫遮蔽的城市和建筑的轮廓几乎完全地裸露了出来。开着车到处转,一边转悠一边画,就从护城河、国家大剧院开始,沿长安街向东,转过三里屯使馆区,再掉头向西,经朝阳门,往北海方向折回,这一路会经过东四、美术馆、角楼、故宫、景山……都是熟悉又陌生的景象。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东四北大街》,30 × 40 cm,布面油画,2008

武艺说自己的油画都是写生,如果将写生的对象只做为图像来看待,那么风景或者人物的概念便都消失了。武艺亦极善临摹,他临写的富春山居图和永乐宫壁画已臻无我之境。对图像的写生,某种程度上说,也就跟临摹无异了,对造化的临摹,风物的写真。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东四环》,30 × 40 cm,布面油画,2008 




五、布拉格(2013-2014)

 


“7月5日中午,我正在看一部捷克电影《Kraska v nesnazich》片尾曲还未放完,我给伊瑞和阿覃打电话:我想去布拉格。
一星期后,伊瑞发来邮件,要我与大使Libor Secka先生联系。我与大使有过简短的通话,就这样捷克驻华使馆为我迅速办理了签证⋯⋯       

——武艺《布拉格》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开业之前》,30 × 22.5 cm,布面油画,2013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红衣女郎》,31.5 × 22.5 cm, 布面油画,2013


传说中说走就走的旅行。
 
武艺在布拉格,入住巴黎街129号五层,友人Sklenar先生的房子。对于此次逗留,就如同5年前在日本大船一样,他似乎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甚至一度感觉就像一个日本人或捷克人那样生活。参加当地朋友的家庭聚会,结伴郊游,跟同行的艺术家、收藏家、评论家、画廊主、美术馆长以及大使、医生各色人等往来憧憧。武艺也在布拉格画了不少人体写生,他的模特,有咖啡馆的服务员、画廊的会计,还有戏剧学院的学生……只要对上了眼,就大大方方请来画,一个个洋溢逼人的生命,画家很动情,生命的美打动了画家,一系列的摄影和绘画泉涌而出。后来,捷克出版的《道德经》,全书使用了武艺笔下的女人体局部做为书籍插图,一本极美的书。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画室之一》,32 × 22.5 cm,布面油画,2013


2013年12月冬春交际,武艺个展“布拉格之夏”,在布拉格Spaly画廊举办,一个完美的句号。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KLIKOV PISKOVNA 之一》,28.5 × 21.5 cm,布面油画,2013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圣诞节之七》,60 × 50 cm,布面油画,2007


 


六、敦煌(1998-2019)

 


自1994年至今,二十多年时间里,武艺每隔几年就要去趟敦煌。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水站大嫂》,50 × 40 cm,布面油画,2010


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像其他前去朝谒的同行那样,径直钻进古代壁画中,埋头对临。而是选择了远远地绕着圈打转,他没有铺陈水墨摹写壁画,却流连在敦煌的现实生活中,街头、旷野、美术所的院儿里,依旧操着明快洗练的油画笔触,在西北大漠的偏远一隅,为那些平实质朴的面孔和身影留下写真画像。他以这样的方式,捕捉到了敦煌的颜色,油画的温润和质感,洞窟里壁画的斑驳,三危山的日影,在武艺的画笔下,被调和到了一起。2010年春天,武艺在敦煌住了两个月,完成了五十六幅油画,内容有敦煌壁画、在敦煌工作的人们及莫高窟周边的风景三部分。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化学实验室》,50 × 40 cm,布面油画,2010

武艺的母亲,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曾沿西北一线考察写生,只身一人远赴敦煌、麦积山、永乐宫……画了近千张速写,同时也写下若干考察文字笔记,记录下她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迷恋。母亲写下的大量笔记和心得,更是对武艺艺术认知的蝶变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母亲在敦煌可以一个人安静地在洞窟里临摹壁画,令武艺十分艳羡,可惜这种“奢侈”的待遇,一去不复返了。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保卫处食堂》,40 × 50 cm,布面油画,2010 
 
直到2014年起,武艺才开始尝试用水墨来画敦煌,他坚定了自己以古人标准入传统的思想,也确信到,自己将不会陷进传统窠臼中去。那一年的夏天,他在敦煌完成了近90幅水墨,内容全部是敦煌壁画,有《本生故事》、《飞天》、《45窟》、《菩萨》四部分。至此,画家经过了漫长的二十多年艺术生涯,才渐渐感知如何以水墨语言来传达敦煌壁画。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 40 × 50 cm,布面油画,2010 
 
武艺说,那种幸福感,特别充实。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关于艺术家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武艺1966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祖籍天津宁河。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卢沉教授,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壁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实验水墨研究所副所长。


武艺个展包括:2019年“修真图·武艺作品展”(巽汇(XUN WAY)展览空间,上海);2017年“采茶歌 - 武艺个展“(MEBOSPACE 美博,北京);“悟 - 武艺水墨近作”(银座美术馆,济南);2016年“溯源·二十四孝图 - 武艺个展”(MEBOSPACE 美博,北京);2015年“《西湖》:武艺个展”(中央美术学院,北京);2014年“逍遥游:武艺个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3年“布拉格之夏”(Galerie Vaclava Spaly,捷克布拉格);2007年“简·武艺作品展”(久久画廊,德国爱莎芬堡);2001年“武艺作品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1998年“武艺画展”(深圳美术馆,深圳);1993年“武艺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等。


武艺的作品多次参加群展,并在海内外展出:巴黎卢浮宫,巴黎皮尔卡丹艺术中心,德国汉堡美术馆,德国柏林国家美术馆,德国哥平根美术馆,美国费城美术馆,纽约贾维茨中心,洛杉矶托伦斯艺术博物馆,意大利卡萨雷斯博物馆,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墨西哥圣路易波多西和平剧院,白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塞尔维亚历史博物馆,波兰华沙王宫博物馆,匈牙利农业博物馆,罗马尼亚现代艺术博物馆,克罗地亚科学艺术院雕塑博物馆,伦敦拉·盖拉里亚艺术中心,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伦敦萨奇画廊,以及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国家会议中心,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太庙艺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省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南京博物院,中国版画博物馆,武汉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松美术馆,保利艺术博物馆,宝龙美术馆,悦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银座美术馆,金鸡湖美术馆等地展出。


武艺自1999年来个人先后出版多部个人旅行日记及作品专集。武艺的作品被编入《当代中国美术二十年启示录》(1998)、《中国实验水墨二十年1980-2001》(2001)、《中国油画百年史》(台北艺术家出版社,2002)、《实验水墨回顾1985-2000》(2005)、《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2006)、《中国新艺术三十年》(timezone8,2010)、《中国当代水墨画》(timezone8,2012)、《灰色的狂欢节-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2013)、《中国当代艺术史》(2016)。


武艺为《艺术财经》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艺术家(2009)(2014)。曾应新华社邀请为日本每日新闻社绘制月刊《少林寺拳法》封面(1992),应邀为英国BBC绘制大型专题片《中国》专辑封面(1997),并作为首位亚洲艺术家为捷克语《老子·道德经》(二卷,2016)绘制插图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美国艺术出版社 TIMEZONE 8 推出《武艺》专集并于法兰克福图书展首发(2009)。



关于策展人

 

戴卓群,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曾于2007年创办并主编《当代艺术》杂志,2009年发起并联合策划“暖冬计划”北京艺术维权,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艺术事件。先后与众多艺术机构、学院与美术馆合作策划展览与讲座,文章亦陆续发表和登载于众多专业期刊及相关出版物。策划的展览主要包括:“物的觉醒”,“长物志”,“文明”计划,“歧感激流:通向语言的绘画”,“笔法与心迹”,“神之格思”,“北京新语”,“自由棱镜,录像的浪潮”等。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唐人评论 | 风物六帧:戴卓群写武艺 武艺 戴卓群 风物六帧 唐人 个展 风物 写真 LIFE 策展人 Curator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