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艺个展:风物写真
Wu Yi: A SNAP OF LIFE
策展人:戴卓群
Curator: Dai Zhuoqun
2021.2.18-3.13
Opening: 2021.2.18 6-8 pm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香港空间(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10楼)
Tang Contemporary Art (10th Floor, H Queen's, 80 Queen's Road Central, Central, Hong Kong)
风物六帧
戴卓群
武艺,一身武艺。心、手、眼合一,堪称“画家中的画家”。既独步当代水墨领域,又在油画方面另辟蹊径。以古人标准入传统,从现实尺度写风物。
武艺少受家学,祖父武国勋是蒋兆和先生的学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就读于京华美专,父母、兄妹一门皆画家。

大学师从卢沉先生,就学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1993年留校,任教壁画系至今。作画媒介、形式不拘一格,二十多年来,油画、水墨、版画、水彩……绘画语言受具体环境与自然启发反馈生成,可谓品物流形,样样拿来便用,但求最契合贴恰处。
《景山西街》,30 × 40 cm,布面油画,2008
《马坡》,30 × 40 cm,布面油画,2008

此次香港唐人展览“风物写真”,选取了武艺从2005年至今创作的六个不同主题系列的53幅油画。故此文将以《风物六帧》为名,依照创作时间为序,逐帧图画,分别评介,借此六个主题的创作,专以油画为媒,概览数十年来武艺个人艺术的形貌与轨迹,也跟随武艺的目光和脚步,东看一看,西瞧一瞧,正如他融汇中西画法,在油画和水墨间穿行。
一、部队生活(2005)
1988年,武艺到陕北绥德体验生活,完成了八张画,题目叫《陕北组画》,而这也是武艺的本科毕业创作。“组画”做为一种形式,在其艺术生涯的肇始已经不自觉地被使用,之后便一路延续和深入了下来。
《男兵》,60 × 50 cm,布面油画,2005
2005年,武艺实现了一直想去部队写生的计划,他打算先画陆军,再画海军,最后画空军。在总参通讯营依山傍水的军响(地名)京郊驻地,北京城中心北海一墙之隔的总参谋部,还有良乡的海军航空兵基地,短暂逗留的武艺,开始了向往已久的“部队生活”。

“部队生活”应该说是武艺最早的成系列的油画“组画”,带着别样的眼光,他画汽车连,画班长与卫生员,画清晨和午后的女兵,新兵,海军航空兵,部队俱乐部换上夏装穿上裙子的女兵……
武艺喜欢用油画的圆头笔做画,因为和毛笔很像,可以发挥线的魅力,把神采勾勒和提炼出来,油画也便带有了“写”的味道,以书法线条入画,平面化的造型和只用固有色的画法,形成武艺油画的个人风格。
二、东交民巷饭店(2006)
武艺好吃,贪吃,看得出,也十分善吃。
《午饭》,40 × 30 cm,布面油画,2006
在翻看他数目庞大的出版物时,连篇累牍的游历随笔和札记里,关于吃的记录和描写,真是浩杂琐碎、巨细靡遗。“部队生活”里,一头扎进的便是伙房了,而无论在巴黎、布拉格、大船和京都,乃至少时的长春,每每三句话离不开吃,一说到吃,浓浓的深情,沉浸不能自已。

这不,2006年春末夏初,正是好风日。他潜入了北京东交民巷饭店,办了员工卡,早上8点刷卡上班,中午在食堂刷卡买饭,下午5点下班,过起了上班族的生活,有模有样。

所不同的是,别人做饭,他在做画。从后厨到前堂,若干场景,尽是细节,观察之入微,犹如侦探,或更像导演,用图画蒙太奇制作出一幕幕丰盛情景剧。
《面点工》,70 × 60 cm,布面油画,2006
武艺敢画,鸡啊鸭啊满盘子,照常人是绝难入画的对象,就愣生生怼着画,艺高人胆大,但看风物动人。
也许,善吃的武艺,早已化画笔为刀叉,珍馐美味尽入腹中矣。

三、德国爱莎芬堡(2007)


《Karl街的一个后院》,40 × 50 cm,布面油画,2007

四、北京的冬天(2008)



五、布拉格(2013-2014)
——武艺《布拉格》
《开业之前》,30 × 22.5 cm,布面油画,2013

《画室之一》,32 × 22.5 cm,布面油画,2013


六、敦煌(1998-2019)
自1994年至今,二十多年时间里,武艺每隔几年就要去趟敦煌。
《水站大嫂》,50 × 40 cm,布面油画,2010





武艺,1966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祖籍天津宁河。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卢沉教授,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壁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实验水墨研究所副所长。
武艺个展包括:2019年“修真图·武艺作品展”(巽汇(XUN WAY)展览空间,上海);2017年“采茶歌 - 武艺个展“(MEBOSPACE 美博,北京);“悟 - 武艺水墨近作”(银座美术馆,济南);2016年“溯源·二十四孝图 - 武艺个展”(MEBOSPACE 美博,北京);2015年“《西湖》:武艺个展”(中央美术学院,北京);2014年“逍遥游:武艺个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3年“布拉格之夏”(Galerie Vaclava Spaly,捷克布拉格);2007年“简·武艺作品展”(久久画廊,德国爱莎芬堡);2001年“武艺作品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1998年“武艺画展”(深圳美术馆,深圳);1993年“武艺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等。
武艺的作品多次参加群展,并在海内外展出:巴黎卢浮宫,巴黎皮尔卡丹艺术中心,德国汉堡美术馆,德国柏林国家美术馆,德国哥平根美术馆,美国费城美术馆,纽约贾维茨中心,洛杉矶托伦斯艺术博物馆,意大利卡萨雷斯博物馆,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墨西哥圣路易波多西和平剧院,白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塞尔维亚历史博物馆,波兰华沙王宫博物馆,匈牙利农业博物馆,罗马尼亚现代艺术博物馆,克罗地亚科学艺术院雕塑博物馆,伦敦拉·盖拉里亚艺术中心,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伦敦萨奇画廊,以及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国家会议中心,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太庙艺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省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南京博物院,中国版画博物馆,武汉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松美术馆,保利艺术博物馆,宝龙美术馆,悦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银座美术馆,金鸡湖美术馆等地展出。
武艺自1999年来个人先后出版多部个人旅行日记及作品专集。武艺的作品被编入《当代中国美术二十年启示录》(1998)、《中国实验水墨二十年1980-2001》(2001)、《中国油画百年史》(台北艺术家出版社,2002)、《实验水墨回顾1985-2000》(2005)、《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2006)、《中国新艺术三十年》(timezone8,2010)、《中国当代水墨画》(timezone8,2012)、《灰色的狂欢节-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2013)、《中国当代艺术史》(2016)。
武艺为《艺术财经》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艺术家(2009)(2014)。曾应新华社邀请为日本每日新闻社绘制月刊《少林寺拳法》封面(1992),应邀为英国BBC绘制大型专题片《中国》专辑封面(1997),并作为首位亚洲艺术家为捷克语《老子·道德经》(二卷,2016)绘制插图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美国艺术出版社 TIMEZONE 8 推出《武艺》专集并于法兰克福图书展首发(2009)。
关于策展人
戴卓群,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曾于2007年创办并主编《当代艺术》杂志,2009年发起并联合策划“暖冬计划”北京艺术维权,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艺术事件。先后与众多艺术机构、学院与美术馆合作策划展览与讲座,文章亦陆续发表和登载于众多专业期刊及相关出版物。策划的展览主要包括:“物的觉醒”,“长物志”,“文明”计划,“歧感激流:通向语言的绘画”,“笔法与心迹”,“神之格思”,“北京新语”,“自由棱镜,录像的浪潮”等。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