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nd H Art Center
2020
山中天艺术中心
/2020年终回顾
作为一家新的艺术中心,山中天艺术中心于2020年5月20日开馆,在这特殊的一年,也为北京当代艺术地标798艺术区添入了鲜活力量。
山中天艺术中心以开馆展“从屏幕到观念——50年的历史”正式亮相,作为中国首个呈现在线“屏幕艺术”起源的展览,与8月开展的“当速度成为形式——在屏幕里生活”一起,延续和回应“屏幕艺术”或“在线艺术”的发展脉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着“疫情”下人们交流方式所受到的影响这一现状。
在限制条件下进行创作正是乌力波团体的特色,“从自己制造的迷宫中逃出去”——乌力波60周年系列活动于11月-12月间举办,在感受乌力波这一文学团体魅力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参照的可能。
7月份的“艺术节事务所”活动中,“预言·山中天2020科幻论坛”单元汇聚知名科幻作家、科学家、艺术家、策展人、建筑师、学者、航天业者等30位嘉宾,将话题和视野带入现实之上的另一维度。12月开幕的跨年展览“山中桥·山中房·山中园”,则聚焦建筑与艺术、建筑与生活。
正如山中天艺术中心的目标是创办多元化研究型的艺术机构,意在为艺术与生活搭建一架沟通的桥梁,去揭示、去探索和发展人的创造潜力;在2021年的春季活动中,我们将呈现由当代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女性艺术研究者廖雯策划的“存在”群展,以及纪念博伊斯百年诞辰的系列活动,期待各位的参与,我们相约在春天!
山中天艺术中心·2020
展览
《山中桥·山中房·山中园》
2020.12.24-2021.3.7


山中天艺术中心联合十点睡觉有限实验室举办了展现建筑与艺术的展览“山中桥·山中房·山中园”,参展建筑师:陆翔、众建筑、王宝珍。展览于2020年12月24日在山中天艺术中心开幕,展期将至2021年3月7日。展览期间将举办研讨会、讲座及相关活动,敬请期待。
点击查看山中天专访系列
活动
“从自己制造的迷宫中逃出去”——乌力波60周年系列活动
2020.11.21-2020.12.19

在“从自己制造的迷宫中逃出去”——乌力波60周年系列活动中,山中天艺术中心联合二十面体举办了“寻找乌力波”——游戏读书会、呼应与回响:乌力波朗诵会、卡尔维诺木刻工作坊、乌力波人在巴黎、乔治佩雷克影像之夜多场线下活动,与参与者们一起感受乌力波这一文学团体的魅力。
乌力波60周年系列活动
寻找乌力波——互动游戏读书会
2020.11.21


“寻找乌力波”——互动游戏读书会于2020年11月21日在山中天艺术中心举行。每一位参与者都将领到的“乌力波碎片”独立进行了阅读研究并与其他参与者交流,大家积极寻找线索,任思想自由碰撞。
乌力波60周年系列活动
呼应与回响:乌力波朗诵会
2020.11.28


2020年11月28日,纪念乌力波60周年系列活动之“呼应与回响:乌力波朗诵会”在山中天艺术中心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的一个有趣之处在于,线上线下同时进行,且每位推荐人都设置了不同的阅读方式。
乌力波60周年系列活动
卡尔维诺书籍封面设计木刻版画工作坊
2020.12.5


2020年12月5日,“卡尔维诺书籍封面设计木刻版画工作坊”在山中天艺术中心举行。工坊活动分为分享和实操两部分进行。首先邀请到译林出版社资深编辑、世界文学出版中心负责人陆志宙老师与艺术家张宇飞,和参与者进行了交流探讨。之后参与者们尝试用木刻的方法,以乌力波的限制性条件为创作方法进行实践。
乌力波60周年系列活动
乌力波人在巴黎
2020.12.12


2020年12月12日,乌力波60周年系列活动之“乌力波人在巴黎”在山中天艺术中心举行,两位嘉宾湖岸乌力波系列图书责任编辑史亦以及翻译、《二十面体:乌力波》主编Tony Yet和参与者做了分享交流。
乌力波60周年系列活动
乔治·佩雷克影像之夜
2020.12.19


2020年12月19日,“乔治·佩雷克影像之夜”在山中天艺术中心举办。本场活动放映了论录像厅用“单口同声”方式译制的乔治·佩雷克的影像作品《埃利斯岛传说》和《出走的地点》。放映结束后,参与者就两部影像作品,从纪录片主题、文学与影像创作的联系与形式区别等不同方面进行了交流。
展览
当速度成为形式,在屏幕里生活
2020.8.28-2020.10.25


山中天艺术中心展览“当速度成为形式——在屏幕里生活”作为开馆首展“从屏幕到观念——50年的历史”的延续和呼应,邀请了48位/组不同年龄、性别和艺术背景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们,以全新的展览形式,回应“屏幕艺术”或“在线艺术”的发展脉络。参展艺术家:艾敬、白天睿、曹斐、曹雨、陈界仁、陈文令、丁如许、冯梦波、耿雪、何利平、何云昌、胡庆雁、黄敏、黄锐、计洲、蒋志、九口走召、雎安奇、厉槟源、李怒、刘勃麟、刘纬、刘小东、马军、萌-态-奇(宋振熙、姜俊、汪琦琦)、缪晓春、彭薇、邱志杰、施勇、宋冬、孙玛侬、陶辉、童昆鸟、童文敏、王广义、王庆松、吴玮禾、奚建军、向振华、徐冰、杨福东、叶甫纳、喻红、展望、张聪聪、张琪凯、张晓刚、赵安琪。
论坛
艺术节事务所
2020.7.28-2020.8.2



在“艺术节事务所”活动中:由山中天艺术中心·思想天体科幻思想研究所,联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ICAST)共同发起,CAA科幻社(CAA SCI-FI ASSOCIATION)协办。汇聚知名科幻作家、科学家、艺术家、策展人、建筑师、学者、航天业者等30位嘉宾,带来5场不同主题的科幻论坛:
科技——奇点与大停滞(2020.7.25)
文明——“我们”的故事或超越原型(2020.7.26)
生命——异种与基因(2020.7.28)
视觉——科幻与艺术想象(2020.7.29)
社会——星际移民的生活(2020.7.30)
嘉 宾:飞氘、于朕、王乔、王晋康、双翅目、王皓毅、冯庆、卢征远、龙奕瑭、江波、李淼、刘韡、杨平、杨北辰、陆平原、李兆欣、杨宸、陈旻、陈抱阳、陈陈陈、陈晓琼、赵要、胡翌霖、徐维静、常兰、蒋斐然、糖匪、霍甲、魏颖。(姓名笔画排序)
召集人:刘畑、叶楠

由十点睡觉大企业召集“生活中的艺术家”,以「艺术家的狗」为主题,邀请“生活中的艺术家”参与创作。
展览
从屏幕到观念——50年的历史
2020.5.20-2020.7.19


摄影:伊子雷
2020年5月20日,山中天艺术中心以“从屏幕到观念——50年的历史”为首展正式开馆亮相。本次展览是中国首个呈现在线“屏幕艺术”起源的展览,从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吉尔伯特&乔治(Gilbert & George)到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艺术家们在50年前电视刚刚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觉媒体普及的时候,便开始了“屏幕艺术”创作的尝试,它被简称为“电视艺术”。艺术家们也来自不同的艺术类型,如行为艺术、过程艺术、贫穷艺术、观念艺术、摄影艺术等。展览通过23位西方前卫艺术家的影像作品探讨在线屏幕艺术的起源,展示了利用在线屏幕为载体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的早期历史。
参展艺术家:
乔凡尼.安塞尔莫(Giovanni Anselmo),意大利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德国
阿里杰罗·波堤(Alighiero Boetti),意大利
斯坦利·布朗(Stanley Brouwn),荷兰
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法国
詹姆斯·李·贝耶斯(James Lee Byars),美国
皮耶·保罗·卡佐拉里(Pier Paolo Calzolari),意大利
吉诺·德·多明尼西斯(Gino De Dominicis),意大利
吉尔·凡·艾尔克(Ger van Elk),荷兰
汉密斯·富尔顿(Hamish Fulton),英国
吉尔伯特&乔治(Gilbert & George),英国
K 基金(K Foundation),英国
加里·奎恩(Gary Kuehn),美国
马里奥·梅尔茨(Mario Merz),意大利
克劳斯·林克(Klaus Rinke),德国
瑞内·卢森贝克(Reiner Ruthenbeck),德国
乌尔里希·吕克里姆(Ulrich Rückriem),德国
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美国
基斯·索尼耶(Keith Sonnier),美国
弗朗茨·艾哈德·瓦尔特(Franz Erhard Walther),德国
劳伦斯·韦纳(Lawrence Weiner),美国
吉尔伯托·佐里欧(Gilberto Zorio),意大利
山中天艺术中心

山中天艺术中心位于北京当代艺术地标798艺术区南门,由著名建筑师董豫赣设计,建筑师运用园林方法在室内空间创造了山水栖居的意象。
山中天艺术中心集思想孵化、学术研究、艺术展览、协同创新、人文教育、文化体验为一体,目标是创办多元化研究型的艺术机构,打造国际艺术交流的学术平台。
展览中心强调“实验”的概念,以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方向。人文艺术书院面向大众,定期举办各种线上及线下活动,挖掘、激活、传承、复兴中国书院文化传统和精神价值。大师工作坊也是创新研究院,汇聚不同领域专家进行互动,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新的形式、新的作品。
山中天艺术中心注重各学科间的融合交流,开放包容,为各种思想提供展示的舞台,为艺术与生活搭建一架沟通的桥梁,去揭示、去探索和发展人的创造潜力。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