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维坦按:
美国排华,无疑是一个异常错综复杂的话题。文化冲突、种族歧视、经济危机,华人本身的“夷夏观”等等等等,都是造成1882年《排华法案》以及后续诸多事件的肇因。比如,第一批到美国的华人移民,由于大多数都属从事低阶收入的工种,在1873年美国经济危机时,美国本土工人举行罢工游行,而华人则被雇佣。于是,本土劳工指责华人抢饭碗,破坏工人运动,从此开始结下仇恨。
前几年我看过一个记者写在意大利的中国人的报道。意大利人对中国人的困惑由来已久:在他们看来,这些人从来不去教堂,所有脏活累活都干,不爱闹事,不参加当地社会活动,所有挣的钱都寄回中国,甚至连人死了都要落叶归根——这难免不让意大利人觉得这些人根本就没打算在我们国家扎根。
今天本文的主角,虽看似是个体和家族的命运故事,但实则是华人这百年来在美的曲折历程。直到今天,该案的影响乃至质疑都还存在。

1870年的一个秋日,一个裹脚的中国女性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取名黄金德(Wong Kim Ark)。他诞生于旧金山唐人街、萨克拉门托路751号后面的卧房中,楼下是父亲开的杂货店。根据1870年的人口调查,当年仅有518个华裔孩子出生于美国,他便是其中之一。
约30年之后,黄金德的出生成了最高法院确定每一个在美国出生的人都是美国公民、享有出生地公民权的依据。“黄金德案”巩固了美国宪法中的第十四条修正案。
当时判定黄金德属于美国公民的法官可能会诧异地发现,直到一个多世纪之后,出生问题仍争议不断。前总统特朗普曾反复称要终止非法移民的孩子获得出生地公民权的“疯狂”政策,并将该问题上升至政治层面。他毫无根据地称奥巴马不是在美国出生,并在选举期间质疑卡玛拉·哈里斯(合法移民后代,出生在美国)的公民身份。到了2021年,许多美国人还在纠结新移民及其子女是否能享有完整的公民权。
黄金德24岁时开始争取合法公民权。从政府档案中的照片来看,当时的他是个容光焕发的年轻人,在镜头面前神情自若。而等待他的,将是数月的拘留,加上三年的等待期,因为美国政府主张他不是美国公民,无权待在美国。是什么促使黄金德在一个拒绝他的国家里极力争取公民权呢?
黄金德及家人的官方记录保存于旧金山和德克萨斯州——黄金德曾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这些资料能让我们管窥一下当时移民的日常生活,及移民执法系统的内部运转机制。政府对中国移民及其家庭的压制性文件印证了我最大的担忧——种族主义和仇外情绪影响了国家移民法和公民法的实施。不过这些档案也披露了一些黄家令人惊异的事迹,让人对长期被视为出生公民权代表的黄金德有了新的认识,也引发了有关移民、公民权和归属感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至今仍困扰着这个国家。
像很多来自中国广东省的移民一样,为了在19世纪鸦片战争带来的贫穷和混乱中寻得生机,黄金德的父母抵达了那片被他们称作“金山”的地方。但当他七岁的时候,黄家决定将美国的家和营生留在脑后,收拾细软重新回到了中国。
他们并未对此次搬迁作出解释,但原因显而易见。就在几个月前,1877年7月24日的晚上,一伙白人暴徒袭击了旧金山唐人街。用《纽约时报》的话说,这些人“决心消灭每一个蒙古人,消灭这个令人憎恨的种族”。他们撕开人行道上的木板条,用作攻城槌,闯入中国人开的店铺,掀翻煤油灯,到处纵火。夜晚结束时,四名中国人倒地身亡,其中一人在暴徒纵火后被枪击,后被活活烧死。而在旧金山惨案的前几年,同样发生过一场大屠杀,当时十八名华裔男子在洛杉矶的唐人街被处以私刑。很可能是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黄的父母决定逃走。
三年之后,黄金德回到了美国。他虽然只有十岁,但学校生活已经结束了。此后,他和一个叔叔待在一起,开始在塞拉山的一个采矿营地当洗碗工和厨师。此后十年,他都没有回中国,直到成家的问题摆在他面前。
1882年,国会在当时反华的呼声中通过了《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对移民设置的第一个重大阻碍,也是第一个公开针对特定种族和阶级的法案。结果,在美国几乎没有适龄的华裔女性,而且根据加州的反种族通婚法,无论在文化还是法律层面,与白人女性结婚都是不可想象的。如果黄金德想组建自己的家庭,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回中国。
但黄金德等了很久,终于娶到了一个十七岁的裹脚女子。他在儿子出生前回到了“金山”,把他在旧金山唐人街当厨师赚来的钱寄回家。黄金德已经成为数百万第一代美国人中的一个,他们来往于两个国家,在美国长期工作,又短暂地与家人回访故土。他的情况和很多案例一样,这种模式因美国带有歧视性的法律而持久存在。这些法律总是将他排除在外,迫使他生活在拥挤的种族聚居区,限制了他对工作和配偶的选择。
黄金德生在美国,在这里度过了大半辈子,但他会觉得自己是美国人吗?从他二十五岁左右拍的照片来看,他仍然保留着传统发辫,身着高领中式长衫,而非西式T恤夹克。在进行移民面试时,他坚持说中文,尽管翻译官指出他英文很流利。从文化上,相较于美国,黄金德也许认为自己和中国的联系更为紧密,至少他年轻时是这么认为。但从法律上,他知道出生在美国土地上已经让他成为了美国公民,这从他进出美国时必须填的表格上就能看出来。
但美国政府并不这么看。1895年8月,黄金德结束了9个月的返乡旅行,再次来到美国。同时,联邦政府认为“出生地”决定公民权在《排华法案》中产生了一个无法令人接受的漏洞。
第十四条修正法案提及:“所有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的人,都是合众国及其居住州的公民。”“受其管辖”的说法意在排除外交官的子女、敌方侵略者的子女和美国原住民,所有这些人都效忠于另外的主权,不被强制遵守许多联邦法和州法规。(如今,根据联邦法规,美国原住民的孩子一出生就拥有美国国籍。)
但政府想把这种说法延伸到那些少数案例之外,在毫无依据的情况下坚称,非美国公民在美国生下的孩子应该效忠于外国,因此这些子女不享有出生地公民权。
沿用这一逻辑,政府拒绝承认黄金德的出生公民权,并禁止他返回美国。他被迫呆在旧金山湾的轮船上,被监禁了四个月,随后三年他一直以保释身份与政府抗争,直到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
黄金德有希望胜诉吗?当时美国最高法院十分拥护那些歧视中国人的法律。在1889年的一宗案件中,法院声称需要这些法律来保护国家免受“东方的入侵”,因为这种入侵对美国的文明“构成了威胁”。但黄金德有一个有利的条件。不仅是华裔,其他所有非公民移民的子女,都面临着丧失出生地公民权的危机。黄金德和他的律师十分清楚,他最好是将自己争取公民权的诉求,和数十万白人移民子女的诉求绑在一起,确保他们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让形势大为不同。1898年,最高法院宣布了对“美国诉黄金德案” 的判决。最终的投票结果为7比2,黄金德胜诉了。他不仅成了一名可在美国度过余生的美国公民,还为每一个在美国领土上出生的孩子赢得了这一权利,无论种族、肤色还是血统。
很多文章在描述黄金德争取出生地公民权的著名斗争时,都以他获得光辉胜诉为结尾。但实际上,他的故事比这种教科书般的圆满结局要苦涩得多。
首先,政府证明了自己是个卑鄙的败诉者。裁决发布后不久,联邦政府官员宣布“中国人是我们社会中不受欢迎的附庸”,因此“每个假设,每个技术性细节……都应该被用来阻止他们加入美国,他们的证词单独存在时不能或不足以被相信”。这种想法演变成了:因为所有具中国血统的证人都不值得信任,声称拥有出生公民权的人必须提供至少两名白人的证明——考虑到中国移民因歧视性法律和实际遭遇而被迫居住在没有白人的聚集区,这很难实现。
在我查阅德克萨斯州的档案时,我发现黄金德在胜诉后搬到该州之后,仍被数次要求证明自己的公民身份。在一堆摇摇欲坠的纸质文件中,我发现了他争取公民权长路上不为人知的一些往事。1901年10月,该州艾尔帕索移民局官员又将他拘留,并打算将他驱逐出境,因为当地官员不相信他是美国人。在近四个月后,他们才承认黄金德具有居留美国的公民身份。
对于黄金德的孩子们来说,事情就更糟糕了。1910年10月28日,他的长子从中国抵达旧金山湾。和大多抵达此处的亚裔移民一样,他立即被扣留在天使岛上。这个拘留所几个月前刚刚投入使用,新闻上很快将其称为“西边的埃利斯岛”(埃利斯岛位于纽约市,离“自由女神像”仅有300米远。1892年美国政府在埃利斯岛设立入境检查处,在移民史上是值得一书的重要事件。译者注),但这两个移民站毫无相似之处。埃利斯岛是处理欧洲移民的地方,且大多欧裔移民都被允许进入美国,如果他们愿意,最后可以成为美国公民。但天使岛则是亚洲移民的扣留营,根据移民法,很多人被拒之门外,并被禁止入籍。埃利斯岛对未来的美国人敞开怀抱,而天使岛对鄙夷的外族人未肯相收。
如果这个年轻人能证明自己是黄金德的儿子,那么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美国公民并有权入境。但移民局官员深深怀疑这一点,在逼仄的审讯室里审问了父子好几天。1910年圣诞节前夜,一个由三名成员组成的委员会一致裁决:证据“确凿表明申请人的主张带有欺诈性”,他们宣称,因为黄金德和该男子的证词之间的“实质性”差异证明他们并非实际父子。黄的儿子于1911年1月9日被遣返至中国,再未入美。
此后数年,黄金德的其他孩子均未尝试来到美国。也许他们在看到大哥被监禁遣返,领会移民官员的敌意后便不抱希望了,又或者黄金德不愿再将自己和孩子重新置于那种处境。
但在13年之后,即1924年,黄金德的三子黄沃修(Wong Yook Sue)横渡太平洋,希望来美国和父亲生活。一开始,他和大哥一样不走运。两父子和之前一样都被审问,最后移民局官员拒绝了黄沃修的申请。
但他选择了上诉作为反击,而非等着遣返,走上下一趟去中国的船。他很幸运,移民局的决定被推翻,他以美国公民的身份得以入境。这鼓舞了黄金德的次子,他在一年后的1925年3月入美。黄金德的小儿子于1926年入美,但在天使岛上被扣留了三周。这个男孩当时不过11岁,不到一米三,孤身一人从中国大老远跑来,和从没见过的父亲团聚。黄金德一定觉得十分欣慰,这一家人的公民权斗争终于结束了。
但政府档案中,还有更多关于黄金德及家人的秘密。黄金德长子、次子、幼子的移民文件早已公开,但三子黄沃修的文件却不见了。2019年3月,一位档案管理员给我发了一封满是惊叹号的邮件——在安静的房间里天天与一个世纪前的文件为伍的人很少会这样情感外露。他说他发现了丢失的文件存放在另一家机构。
我以为黄沃修的文件会和他的兄弟们一样,记录轮船抵达日期,和疑心重重的移民局官员的手写面谈记录。但出乎我意料,文件的第一页标明1960年10月18日,正是这一天,有一个叫欧内斯特.J.黄的人提交了一份成为美国永久居民的申请。他是旧金山联合广场德雷克酒店的厨师。我困惑不已。这个欧内斯特·黄和黄金德、黄沃修有关系吗?
后续文件揭露了个中关联。欧内斯特·黄在申请绿卡的书面证词中写道:“我上次进入美国时,声称自己是公民黄金德的儿子黄沃修,”但是,“我现在承认我是中国公民,且从未是美国公民。我与我的移民父亲黄金德没有任何关系。”
看上去黄金德是这个所谓“纸面儿子”的父亲。“纸面儿子”一词用于指代为了获得美国入境资格而谎称与美国公民有血缘关系的中国移民。黄金德和欧内斯特·黄合伙骗过了移民局官员,成功让这个年轻人进入美国,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被挡在门外。
黄和他的“儿子”并不是唯一这么做的人。《排华法案》生效后,中国移民经常谎报国籍。比起让天使岛的移民官员相信自己是可以合法入境的商人而非非法入境劳工,伪造文书要简单得多。1894年到1940年,有97143名华裔进入美国,声称其是美国公民——几乎占从中国来并获准入境的总人数的一半。历史学家艾丽卡·李(Erika Lee)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很可能带欺诈性。”
在美国移民归化局的“华裔坦承计划”(Chinese Confession Program)中,欧内斯特·黄承认了他的欺诈行为。该计划从1957年开始实施,1965年左右结束。这一计划源于美国在冷战时期的忧虑,害怕中国当局利用“书面儿子”渗透美国政府、破坏民主。联邦政府鼓励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坦白他们在申请公民资格时的谎报行为,回报是以真实姓名登记绿卡,并获得留美许可和合法公民资格。
对于坦诚者来说,这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让家人在美国有一个崭新的开始,而不必再担忧东窗事发。对当时的美国政府来说,这是一个消除共产主义影响的机会。像欧内斯特·黄这样的人通常被批准永久居留,但带有左倾倾向的劳工领袖通常被驱逐出境。
“华裔移民坦诚计划”要求那些想留美的人举报同样以虚假名义入境的家人和朋友。在另一起无关的案件中,欧内斯特·黄被一名坦诚者举报。他当时肯定觉得别无选择,只能承认他的亲生父亲出钱让他冒充黄金德的儿子。在一页纸的认罪书中,他提到“我相信黄金德确实像他所说的那样出生在美国,”而且“第三个儿子黄沃沾(此处原文有错,应为“黄沃修”,译者注),是黄金德的亲生儿子。”
当欧内斯特·黄坦白的时候,黄金德已经去世了。我们无法得知黄金德会如何辩解。但也有人解释说,中国人会觉得没有理由去遵守带有种族主义的法律和政策,因为这些法律和政策仅禁止中国人入境并入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移民局官员要求中国人提供更繁杂的文件,使那些愿意花钱购买伪造证件并在移民过程中接受专家“指导”的人得以通过谎报取得公民资格,尽管这些做法往往会伤害合法公民的利益,比如黄金德和他的长子。一位中国移民表示:“我们如果说出真相就没戏了,所以不得不采取特殊手段。”
一个世纪后来看这些,从道德层面来说,“书面儿子”和美国公民父亲的问题是复杂的——就像今天非法移民的道德规范问题一样复杂。“书面儿子”和他们的父亲是罪犯,还是种族主义和不人道制度的受害者?他们帮助还是伤害了美国?那些在恶劣条件下开采黄金并以飞速建造横贯大陆铁路的移民,那些像黄金德和他孩子那样的洗衣工和厨师,从事着美国白人拒绝做的工作,让“真正的”公民享受便利,美国是否对那些人群心怀懊悔?
援引斯坦福大学教授戈登.H.张(Gordon H. Chang)和雪莱·费舍·菲什金(Shelley Fisher Fishkin)的话,中国移民及其子女,无论合法还是非法,无论从大的还是小的方面,都“帮助建设了美国”。一百年后,当未来的历史学家翻阅档案,寻找今天抵达美国的移民的记录时,他们肯定会说同样的话。
文/Amanda Frost
译/Yord
校对/Boomchacha
原文/theamericanscholar.org/birthright-citizens-and-paper-sons/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Yord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往期文章:






西文学术书1元起拍,点击阅读原文入场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