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主题:
乌托都会:侨人街,科技,生态资本
此前的30年,对于时间推移与被铭记的历史我们总是确信着一种知识与理性的力量,未来终究朝向乐观的方向奋进是我们对于人类理性光辉的一种笃信,这里的未来包含了世俗物质世界的想象以及社会和伦理的向往。而2020所发生的一切将进化论般的愿景打得稀碎,相比起这些愿景,一些基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不切实际反倒更让人感到警醒和莫名的亲切。
在此我们虚构一个现实而逼真的未来形态,去大胆地预言过去的社会现实主义经验于未来的再现。展览本身拒绝将科技智能与思想形态相割裂,反之思想形态在未来与科技的捆绑将更加地紧密。后疫情时代的一个已经到来的现实则是,我们的数据已经被合理地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回收汇总,而智能系统在最大程度上提供专属服务的同时也意味着个人领域的丢失,一切都向数据(以及背后掌握并操纵数据的人们敞开着。以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流水别墅为灵感,将自身比作一幢“生态建筑”它集合了来自物质的、来自历史的、来自功能的、来自自然的、来自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认知程度的多方思考。整个展览也将会在这个整体性上进行推演。
以粗粝的现实主义生态作品为起点,首先回顾了我们立足于何处来展望我们的未来?现在与未来(中国形象的塑造方向):内向主义-共荣体系/与内在全球化-威权-科技与经济-基建与基建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高度网络化/非实体生活模式-不再参与世界而是成为世界。而这一切或将受到系统性的挑战,孤立主义随之而来的分而治之让许多功能性失效,而他们的偏转很可能是一种内向的,并指向社会现实主义底色。
而过去的共产主义美学的视觉与理论遗产-人民与集体主义的名义-所有与乌托邦思想相关联的现代主义文化:苏联先锋派,从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赖特到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石上纯也的建筑理想。这些,可能会被重新拾起,在功能迭代和科技发展的助力下法效出既经典又超越的含义。
“乌托都会”在此被提出以预言未来中国城市形态,涉及资本与消费、行为与控制、科技与生态、一切事物的多重性共存。首先提出的侨人街概念代表着以中国为主体的思维与构想未来世界的方式,概念本身系为虚构。依照“唐人街”的表述方式,在全球化与中国本身的经济发展与“大国崛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新概念。主要用于诘问今日的中国在经济,政治,与民族普遍心理上已经跨越了“洋务”的阶段,从而确立了一种新自我的主体性,甚至在向世界输出这种新的主体性。但同时,侨人街概念保留对这种新的子民心态的怀疑态度,是否这种主体性成为了民族国家叙事的一个工具,这是有待讨论的。而科技指涉科技的不纯粹性以及极端科技主义的隐患,以及思想形态对于自由技术的反向利用,科技发展带来不可避免的关于职权分寸的指向。地域生态中的垄断资本代表着在全球话语中,生态作为一个通用命题与对话语言,而潜在的是生态问题对于资源能源产业的制衡,各方势力之间的博弈。
展览结构:
现在与未来(中国形象的塑造方向):
内向主义-共荣体系/与内在全球化-威权-科技与经济-
基建与基建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高度网络化/非实体生活模式-不再参与世界而是成为世界。
共产主义美学-共产主义视觉与理论遗产-人民与集体主义的名义-所有与乌托邦思想相关联的。
现代主义文化:
苏联先锋派,从柯布西耶/赖特到库哈斯/石上纯也的建筑理想。
侨人街:
代表着以中国为主体的思维与构想未来世界的方式。
极端科技:
指涉科技的不纯粹性,以及思想形态对于自由技术的反向利用,科技发展带来不可避免的集权指向。
地域生态中的垄断资本:
代表着在全球话语中,生态作为一个通用命题与对话语言,而潜在的是生态问题对于资源能源产业的制衡,各方势力之间的博弈。
布展概念:
展览将不设置章节概念与动线设置,观众始终被赋予了一个“闲散者” (Flaneur)以穿梭作品之间。身份展厅将由具有强势视觉概念的“建筑”(参考图1)搭建和极具社会主义符号特征的展墙设计(参考图1)和围成一个具有城市景观概念“都会”。在此主题概念的关照之下,参展作品在此设置的映照下其社会功能的部分将被放大,艺术家创作的社会主义渊源和与西方的关照关系在此被强调,甚至寄希望于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倒置与混乱。
展览将依据空间楼层的自有形态区分为三个展区。F1”街心花园”区域内作品大都跟环境相关、既有现实主义映射又具有对现实的超越性。墙绘(方力钧《欢乐颂》草图、王广义《世界,你好》草图、吴山专《小肥姘》,理想状态是获得艺术家惠允后制作为真实壁画)部分勾勒出整体氛围和展区视觉基调。F2“综合街区”区域的作品涉及更大维度对于当代生活的思考以及未来形态的揣测,例如刘建华的作品作为一种商品概念在区隔与打断空间。黎炳声的《威士新城》则是以一个半虚构的中国西南沿海的房产案例,在现场“销售”模块化的未来居住方式。“屏幕间”与“手机玩我”在空间的缝隙用碎片化时间概念的作品黏接碎片化的空间区域。F3“广场”展区中,架上绘画作品将作为某种浓缩的情绪分别放置在策展人设计的社会主义美学展墙上,比较均质的分布于展览当中,这些绘画艺术家都从西方现代主义和社会主义绘画传统当中生长出来了一套具有本土性和本土语境的绘画特征(例如仇晓飞《宜家姑》、周啸虎《散点透视 No. D4 Scatter Perspective No.D4》、吴衫《四方玉 ,天净沙,雁儿落, 金络索 ,粉孩儿,仰山亭,桂枝香B,叨叨令》、周力《致挚爱的蓝》之十二-人文、自然),作为一种隔档却又无法忽视的深层内在感性因子弥撒于整个展厅。像是陶辉《德黑兰的黄昏》作为最为浪漫的差异性文化呈现与王久良《垃圾围城》最为真切直接的现实主义,点状的散播在路径当中。展区中部会搭建一个具有理想主义象征概念的高塔(如图),并于顶部四周播放具有未来及宣传意味的录像作品(李汉威《液态健康:我们相信文明的力量》、陆明龙《中华未来主义》、黄汉明《重塑唐人街》、缪晓春),作为一个制高点环视四周。

参考图1. 虚构的社会主义美学特征展墙(上方)用于成列绘画作品,及最终用于呈现录像作品的高塔奇观建筑搭建方案(下方)。

参考图2. 中央“建筑”录像作品播放效果构想示意图。
布展平面图:

F1. 街心花园

F2. 综合街区

F3. 广场
新增艺术作品:

陆明龙,《中华未来主义》,2016
中华未来主义(Sinofuturism)这个词由英国艺术家Lawrence Lek提出,他使用它作为一个2016影像作品的标题,以此来阐述一些21世纪中国语境下的主题,包括人工智能,后人类主义,人机关系。这是一部已经存在的科幻小说。中华未来主义通过对中国社会的七个关键定型观念(计算,复制,游戏,学习,成瘾,劳动和赌博),它展示了中国的技术发展如何被视为一种人工智能。

黎炳声,《威士新城》,2019
威士(Wealth)新城是一个半虚构的房地产计划,它利用一种介于项目研究、销 售展示以及推广活动这些形式之间的混合方法,展示了企业资本、土地法律与社会阶层之间 的关系。它源自于真实的个人史和地域性的建筑美学,探讨“地缘企业”文化对于社会景观 的塑造和社会体制的构建。 威十新城将空间设定为恒固公司投资的一个房地产展销会现场,公司的负责人——一位销售 建材(主要销售水泥)起家的房地产商,他勤俭、刻苦,喜欢现代主义艺术,在机缘巧合之 下,通过并购的方式在关后村得到了一块留成地,并开展了威士新城房地产项目。伴随着预 设的脚本,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危机开始酝酿,政府、村民、黑道卷入其中......真实的、 想象的一同构成了威士新城的叙事,个体经历、家庭记忆和真实历史融合在一起,其中,家 庭记忆中的元素是整个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情感上是刺激的,在逻辑上也 是严密的。

王久良,《垃圾围城》,2011
当一袋垃圾离开我们的房间,到底要经过几番辗转几多成本才能离开我们的城市。当北京近郊11座大型垃圾填埋场在未来两三年内均被填满,我们的垃圾处理又将何去何从。我们一方面在鼓励民间力量介入垃圾的处理,可我们又不得不同时面对“黑色垃圾产业链”所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当一条短短的河流其流域却遍布着上百座的垃圾场时,当所有的野垃圾场几乎天天都在冒着毒烟时,当接近全部的餐饮垃圾都变成了猪肉再回到我们的餐桌时,我们还能确定什么不被蒙上垃圾的阴影?可我们仍然沉醉于资源的开采、城市的扩张、消费的膨胀。当我们的城市突破垃圾的包围继而踏着垃圾前进时,在我们的地下,将永远存在了“一个垃圾的世界”。

李汉威,《液态健康:我们相信文明的力量》,2018
液态健康是李汉威于2017年创立的概念品牌。该品牌以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性为目标,荐举一系列 基于中国文化美学的生活方式和产品,并且尝试构建出一种适应当前中国全球化进程中的宣传体系。李汉威 《液态健康:我们相信文明的力量》通过对品牌干告语言的研究,描绘了当前国家意识形态下的文 化景观,并且尝试构建出一种适应当前中国全球化进程中的宣传体系。

李汉威,《世界之窗(第二部)》,2014
《世界之窗》从舞台布景的与演绎的角度,文化考古了中国对待科幻与未来的态度。那么,什么是未来?什么是亚洲的未来?由此黄汉明开始研究科幻小说,尤其是中国大陆的科幻文学。艺术家不喜欢机器人打斗、娱乐片式的美国科幻,他更多是对有哲思的、与未来世界秩序有关的作品感兴趣。

黄汉明,《重塑唐人街》,2012
此作品灵感源于罗曼波兰斯基1974年所拍攝的好莱坞经典《唐人街》,四十年后,黄从美国移民史、身份認同與文化殖民的角度,批判性地重塑了这部电影。《重塑唐人街》是黄汉明第一个以美国电影为创作背景的作品,他主要利用了波兰斯基《唐人街》里的标志性手法,来探讨洛杉矶的多功能性和可塑性。黄汉明将文本作为媒介去创作该作品,这个文本可供其栖息,也可将地缘特点拟人化。《重塑唐人街》在模仿主流电影技法的同时也将其简化,以强化作为电影技法基础的戏剧特性。
参展艺术家:
陈彧君、陈彧凡、方力钧、姜杰.刘建华、屏幕间(周姜杉)、仇晓飞、手机玩我(杨欣嘉)、陶辉、汪建伟、王广义、吴山专、吴杉、周啸虎、谷文达、倪有鱼、段建宇、周力、黄一山、娜布其、史国威、王功新、王思顺、翟倞、韩建宇、彭薇、薛峰,杨诘苍、李燎、缪晓春、徐小国、朱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