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对话艺术家:钟云舒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驻地工作坊第25期 “家和危险”



冀然:欢迎大家来到华侨城盒子美术馆第二十五期驻地工作坊的对谈,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艺术家钟云舒老师来进行驻地创作。同时也感谢项目总监何岸老师对本次驻地项目的支持。

     根据本次展览我完成了一篇文章《藏在刺里的感觉》,这篇文章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写我对本次钟云舒展览的感受,分别是:思想的模样,安全的危险,物品的侦探,空间的反转。其实我在动笔之前是这样想的,第一,在这篇文章里不能出现其他艺术家的名字;第二,我不想引用任何哲学类的经典术语,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也是因为刚才子军说他看到钟老师的作品非常感动,何岸老师看展时也用了一个词叫做朴素,其实这两点我本人也是有感受到的,不管是在我和钟老师的工作交流中,还是在看到作品的过程里,都能感受到这种朴素的质感,所以我觉得在这篇文章的完成上也应该有朴素的感觉,与钟老师的工作坊作品相契合。通过钟老师对本次展览的概念,再加上她对于“物”本身的探索,最后我是从她的随机中得到灵感,有一句话她随机说过两遍:如果我们作为每一个观者进入到场域之中,人是鸟或者鸟是人这样作为观者的话,他达到了怎样的一个视角上的变化。

     那么,接下来邀请钟老师一起参与到我们对谈当中,跟我们聊聊这次工作坊的创作思路,以及作品的想法。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钟云舒:我觉得一个展览会有很多的出发点或者角度可以聊,比如说可以从现场大家能够看得到的一些比较明显的物件来进入,比如用绳子去分割这个空间,相当于绳子有了像展墙一样的功能,但它是一个空心的展墙,实际上是一个没有用到展墙的展墙,或者是像多件作品中都出现过的鸟刺,本身它的功能上是具有攻击性的,鸟刺本来是被固定在围墙或者房顶上,用来阻挡鸟的降落或者是野猫的攀爬,它实际上是有一个拒绝或者是抵抗的功能,但是如果把鸟刺倒过来使用,鸟刺的刺本身就相当于我们看到的这个美术馆的众多柱子一样,变成了一个支撑,支撑起一个平面,这个时候鸟刺的危险马上就反过来了,反而变成了一个很安稳的平台,刺越多,它支撑的平台越稳定,所以矛盾或者是反转,可能是这个 “家和危险”的名字的一个可以切入的方向。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拒绝 ,2021
鸟刺,木棍,铁质底座,纸张
200*150*140cm 


冀然:钟老师谈到了鸟刺,它在朝向天空的时候,对于进入人类居所的鸟类是一种拒绝或者是一个阻碍,而反过来,它作为一个结构作为力的支撑,因为它刺越多,它的受力点就越均匀,每一个刺接触的力度就慢慢被平均地扩大,所以说它整个力量可能就更强。刚才钟老师是这样讲到,那么在这样一种结构关系当中,鸟刺被广泛运用在几个作品中,钟老师为什么会想到用鸟刺来作为展览的主要材料或者是媒介?
 
钟云舒:其实整个展览中大部分用到的材料都来自于顺德本地,我驻留了15天,其中5~8天是有租一辆车,每天开车到处逛市场,在街上随便乱转,但鸟刺和伞兵绳这两个材料不是在本地购买的,一开始我并没有想要用到鸟刺,是看到美术馆的空间中有很多柱子,但是这个柱子本身并不是最吸引我的,因为我看到柱子很明显,它在各个地方,但实际上这个柱子构成的空间是靠这个墙,比如说我们回到最原始的视野,一个点和一个点,它拉开,在二维上形成了一根线,这一根线再竖起来,它就形成了一个墙。其实我在随笔中有讲到高度的需求形成了空间,比如说地面和天花板之间是有一个高度的需求,这个需求形成了两层之间夹着的空间,比如说我们看到路灯,路灯需要有三米高,所以它的杆子就是三米高,比如说晾衣服,床单长1.2米,所以需要至少1.5米的晾衣架才能撑得起这1.2米的床单,是先有一个这样的需求,才会有这样一个直立的东西的产生。在关于高度的思考中,我又往外想得更多一点,比如说,自然环境里的树,它是依托在土地中,朝着天空直立生长的,可能最高的地方只是一片树叶,它顶到的极限是什么?就是会有一些这种比较微妙的变化,这是比较吸引我的。

那回到鸟刺,到底是正放还是反放,因为它反放的时候所撑起来的安稳的空间,刺与刺之间的空间,我觉得还挺重要的,比如说鸟刺反放时支撑了软垫子,支撑了一个彩色纸的平台,所以其实它在作品中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可以,2021

鸟刺结构,海绵垫,陶瓷寿桃

180*200*40cm



冀然:接下来有请何岸老师来谈谈对这次展览的看法何意见。
 
何岸:我第一次看到钟云舒的作品是在武汉的剩余空间,鲁明军老师策划的展览,当时我感觉钟云舒对材料的运用,确确实实在国内就好像没有看见过。钟云舒的三个个展我都看过,其中给我印象最好的是2020年的最新个展“那只敏捷的棕狐狸跃过那只懒狗”,展览充满丰富性,我感觉这个驻地展应该说是她个展的思维方式的延续,是吧?我感兴趣的,反而不是她呈现出来的结果,像刚才钟云舒说的话是她的想象力的落脚点,因为任何东西都需要有一个想象力落脚的地方,实际上那些话是她对“线”的描述,特别个性化,有她自己产生的像童话般的描述,会想象自己是一只鸟飞到这个空间里,因为鸟刺是要和鸟有关系的,是吧?到了空间之后怎么样通过自己和鸟置换,变为鸟看空间里的这些线的形成的方式,我觉得这是一个艺术家的判断。

我们经常说如何描述它,有很多的优秀艺术家,特别是女性艺术家,都会靠着一点点神话色彩,我们如何区分神话和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当然我不是说钟老师的作品是一个关于神话的故事,实际上不是的,是我们如何来定位这个神话,按照过去的定位,关于人类学的定位都是不正确的,为什么会需要有神话?这个神话是不存在于物和物之间绝对的划分,神话是可以在物和物之间穿行的,自己可以幻化成一棵树,然后从树里面幻化成一个人,再从人里面幻化成一只鸟,这在我们的另外一个现实的具体的世界里,我们觉得这完全是另外一种方式,一种非研究型的方式,而用研究性来做作品的方式,是大行其道,对于我们男性来说,我们会找一个哲学家来为自己铺路,但是在神话学里这一切都存在的,他这一切是完全成立的,所以说人类是必须要有神话。思维关系,它是个连续体,是一种像托福造型一样不断地分析的方式。在这种方式里,它对于线的描述是富有情感的,这种带有很大象征主义的情感就是人性,我们看世界的一种方法。像钟云舒在户外做的作品《生于荒地的杂草》,邓子军老师也说他很感动,好像很多艺术家在面对户外的时候是不具备的,我们可以说出很多道理,但这种道理不是一种神话般的思路。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最后我解答一下之前提到的神话能够给我们艺术家带来什么。我前几天看了卡尔维诺的《新千年文学备忘录》,我在上厕所刚翻第一页就一下子把我给震住了,书中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也能回答关于钟云舒的创作,对于我们艺术家来说什么叫作为艺术家的方式,这个故事说帕尔修斯把美杜莎的头颅割下来了,但那个头割下来以后他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是美杜莎的头,放在哪哪都会产生一种非常毒害的作用一种绝对的质的变化,后来他就想了一个很具有艺术家情怀的办法,他找了很多干枯的海草铺在地上,准备把她的头脸朝下放上去,这样它的头既不接触大地,也不会看向大地,因为它中间有一层海草隔绝,这样就不会对其它造成伤害。这种对美杜莎来说类似于级别不够又很浪漫的比较嫩的干枯的海草,接触到了她的头颅,产生了质的变化,质感的物理性的变化,海草变成了珊瑚,这个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非常符合我对优秀艺术家的判断,也是我对钟云舒的判断。因为她对“线”的描述是非常突出的,她会告诉你这个线是怎么生成的,高度是在哪,这种高度是来源于她对她的生活的记忆。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生于荒地的杂草,2021
弹簧,鸟刺,园艺铁杆
尺寸可变

冀然:谢谢何老师刚才精彩的描述,关于刚才提到的神话,其实我在和钟老师聊天之间,包括我在写作的时候,有一点我没有去涉及,应该是4号作品《可以》的陶瓷寿桃,我觉得在整个场域的物件中,这个寿桃它的符号概念有时候其实是不言而喻的,每个人看到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包括思维本身,所以我在整个写作里没有放进去,然后可以把这个空间留给每一个观者。
    
在钟老师第一天到顺德的时候,我问了“现成品”这个问题,她说其实她没有刻意地去在意这些“现成品”的意义,她举了个例子,她说如果是在原始社会或者是工业不发达时期,一个艺术家想要创作,可能她只能用土,这个土可能是陶土或者是各种各样的土,这个土在自然中就可以得到,但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所有的土都被钢筋水泥大楼全部覆盖掉,那么你在做创作的第一件事,就像在顺德驻地期间去买或者是网购,第一件事就是去消费,钟老师的随记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如果创造的第一步是消费,那有什么可以无中生有。”这句话触动了我,也是我完成这篇文章中某几个观点的线索,在与钟老师的交谈,包括观察她在创作中用到的一些思维一些手段,大概在15、16号,钟老师把展览基本布置出来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她跟我说的她没有把“现成品”的意义看得那么深,我才能够完成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现成品”所引发而来的展览概念是过程、是引申、是桥梁,但在艺术家这里,唯独不是结果。我觉得“现成品”在钟老师的作品中是一种过程,是艺术家完成的过程,也是我们每一个观者观看作品的过程,然后去引申,去扩展概念,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去往前推或者倒推,比如说鸟刺、海绵垫、伞兵绳这些物件,它也是桥梁,有嫁接起作品之间场域之间,包括整个美术馆之间的这样一个意义。那么在这些概念之后,我也非常认同何岸老师刚才讲的,是一种对“线”的对空间的一种非常质朴的表达。其实钟云舒在描述一个东西时经常是一种同语反复的方式,比如说钟老师描述这个茶杯,她会说这个茶杯是用来装茶的,这个描述在座的每个人都知道,三岁小孩都知道,但是她会把这东西重新再说一遍,如果是其他人来说这句话我可能会觉得对方在开玩笑,但是钟老师她真的是在表达,非常诚恳非常质朴地表达这个东西。我曾经问她在北京的Tabula Rasa Gallery画廊的展览中,为什么会用网来分割空间,她说网是什么,网是让鱼留下,让水流走的一个物品。如果说是另外一个人和我说这句话,我会觉得那个人在逗我玩,但是从钟老师嘴里说出来,你会知道她对这个物件本身是有思考的,所以说这也是为什么只要是能够走进这个展览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质朴。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可以,2021

鸟刺结构,海绵垫,陶瓷寿桃

180*200*40cm



钟云舒:我觉得前面你提到的“土”可以补充一下,因为我觉得如果大家是内容生产者的话,经常会考虑到我为什么会选择做出这样的选择,就会有一些根源性的问题,其实我对于我自己所做出来的东西我也有疑问,我为什么会用,比如说我为什么会选鸟刺,我为什么要把这个空间分隔成这样?如果我自己也问自己,这些生产出来的东西它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上次聊到的“土”,我觉得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环境,就是我们之前说到的原始人的例子,当他们身边环绕的都是自然之物时,他们就用自然之物来做一个工具,来达到一些目的,我所选择这些东西也是环绕在我们现在生活中的这些东西,这也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自然环境,这个环境里面什么都有,所以我就会觉得这些东西的使用对我来说,这个功能性的剔除也不是刻意的,它的存在,就是我会用它的原因,它已经在这了,我为什么不用它呢?所以这也是我用“土”来举例的原因。

然后关于“无中生有”,其实是我自己会反思我创作的习惯,我几乎很少会去捏造或者凭空创作一个新的形状,形状和功能尽可能使用已经存在了的东西,比如说像这一次展览中,作品“拒绝”中立柱的底座是唯一一个需要再加工的物件,因为功能性,需要把这个柱子立起来,其他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它原来的样子,或者是利用它的样子去做连接,没有额外生产一些东西,这个地方所涉及到“无中生有”,其实是我觉得我不擅长无中生有,比如说当我面对一些做雕塑用的泥巴或者是一张空白的纸的时候,我如何去计划去构思它的形态,这一个步骤对我来说是非常难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做驻留之前没有任何方案,我也没有任何想法,就完全真的是空着大脑来了,我没有办法在我来到现场之前,或者是和你们对话之前就做出一个很完善的方案,怎么先去寻找一些现有的东西,而不是我去无中生有,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是压力是挑战,慢慢会转变成一个擅长的东西。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不言而喻 ,2021

桌面板材,纸张,夹子,花盆, 鸟刺

140*120*80cm


冀然:刘可老师对这个展览有什么样的想法?

刘可:我就讲一下我的感受,我今天一直在看这张地图,地图上有三个黑点,也就是这三根柱子,还有一个方的形状,方的里面其实是有包着一根柱子,实际上是有四个黑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外面的围墙实际上它是不载重的,完全是靠这四根柱子把这天给撑起来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那几根柱子实际上是在接受着压力,所以我当时感觉钟云舒的创作方式,就像这里是一片森林,她是一只很聪明的鸟,在搭一个窝,这个窝有一种很自由很简洁的状态,搭这个窝的材料,都是它在附近能找来的,这个比喻可能不是很恰当,我觉得这有一种家的感觉,它会去寻找一些让自己很舒服的东西,所以天和家,他是没有绝对的理由的,我感受到一种柱子之间压强的力量与小鸟生活的家的状态,这样一个力量对比的感受,我觉得这个其实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包括其他延伸到外面的一些东西,一些关系,我觉得这里面是有一种比较自然的又很有力的关系。这是我的感受。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方便,2021

伞兵绳,鸟刺,麻袋编织绳

400*80*170cm



冀然:刘老师刚才的话,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因为刚好盒子的上一个展览“流动的间隔”,艺术家金亚楠也用到了展厅的柱子,两位艺术家给我的是完全不同的感觉,金亚楠的展览中会特别强调柱子,因为展厅的柱子被刷了等距离的黑白漆,有一点极少主义的感觉,这个柱子其实是在强调这个场所本身的历史意义,因为柱子本身是承重的,是先于美术馆这种文化概念存在的,所以说在金亚楠展览中柱子是代表场所的历史,是先于整个历史存在的。然后在钟云舒的展览,她觉得如果是家和危险的话,以家来看的话,墙面才是主要的,因为墙面提供了一个空间,有这个空间它才能够遮风挡雨,是有一个具体的场地的概念。因为刚好是前后合作的两位艺术家,所以对我思想上的这种冲击其实也是非常大的。其实我和钟老师聊天时也有谈到墙面问题,到了布展的时候,何岸老师说了一句墙上是没有挂任何东西的,没有使用钉子,这时我才想到这可能是故意设计的,是一种对墙的保护,因为墙在钟老师展览中是构成一个家一个场域的概念,如果是像刘可老师比喻的,它是一个巢,筑巢其实也需要一个结构去支撑的,这结构其实就是墙面本身。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何岸:冀然老师之前提到的,对钟云舒来说,杯子是装茶的这句话是有诗意的,就和禅宗一样,另外的人听起来杯子当然是装茶的,但实际上就跟“这不是一个烟斗”一样,它不仅仅是装茶的,对吧?那么钟云舒老师用到了“茶”这个概念,她肯定是跟自然有关,这种叙事方式是我更感兴趣的,她如何完成她的叙事方式,是通过关于线、关于面的装置艺术来投射到她的作品。我还好奇,冀然老师的文章中提到“在这里我不想把视觉缩小以儿童文学的方式再描述一次展览的全貌,但借用普鲁斯特在《斯万家那边》中的一段……”为什么不想把视觉缩小以儿童文学的方式来描述,又为什么非要借鉴普鲁斯特?当然借鉴得挺好。
 
冀然:其实整篇文章我是分了三次不同的方式去看这个展览,第一次是不涉及任何具体的材质,不涉及任何作品的命名,只是非常粗略地看了一下;到了“物品的侦探”这一部分,我把对应的作品名称全部带进来,带大家再看一遍;到最后一部分,提到不以儿童文学的方式来写,我其实是觉得好玩有趣,如果我们想象是几个小孩在展厅逛来逛去,我们的视角会低一些,这些鸟刺可能和我们差不多高,是可以直接去取的,或者是像刘可老师说的那样,我们想象自己是一只小鸟,在三根柱子之间低空飞行,从外面寻来一些东西,在自己的新巢中进进出出,这期间其实我是一直在三根柱子之间徘徊的,我就突然想到很久之前看的普鲁斯特的书《追忆似水年华》,这三根柱子不就是马丁维尔的三个钟楼吗?于是我就借用了书中的这一段话,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比较好的,如果我把自己想象成小孩或者是小鸟以低空的方式,再把整个展览描述一遍的话就会显得非常多余,因为通过文本的方式,已经用三种角度带着观众逛了几次展览了。

何岸:我特别注重叙述语言的叙述感,包括户外作品的叙述感是很强的,我想到的也是儿童文学的方式,我还真的期望有谁能用儿童文学的方式来描述描述,那对于钟云舒,我觉得她的内心可能更靠近这些,实际上我觉得她的作品具有文艺范,有儿童文学的那种优美性。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模凌两可,2021

桌面板材,纸张,夹子,花盆,伞兵绳

140*120*80cm



王子芸:我感觉自己在看展场的时候,像是在看身体,比如说像骨骼的延伸,身体软组织的延伸,它们之间的危险的关系,就像是有点功能失调,比如说合不上的眼睛,抓不住东西的手,或者是各种细胞之间的关系。我其实挺想问钟云舒,你做这个展览时,你会写一些笔记或者参考什么散文或是小说吗?

钟云舒:参考别人写的东西就创作起点的话我觉得是没有的,但是在工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被要求给这个展览起一个名字,当我坐下来给这个展起一个名字的时候,我就试着写了一些文字,梳理了一下目前的创作有一些什么样的内容,你刚刚提到书籍,随笔里面就有提为什么要叫家和危险,有提到我最近看的一本书,名字是《无人相机捕捉到的自然》,这本书其实和艺术没多大关系,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位日本摄影师宫崎学,他经常自制无人相机在山区和森林里拍摄野生动物,用无人相机捕捉那些在没有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动物身影的照片。这本书实际上是一个访谈,是有另外一个人在采访摄影师,就问到了摄影师他持续几十年给野生动物拍照这件事中,除了拍照本身还有做过哪些努力,摄影师表示他会去改装照相机的快门,会去了解不同动物的习性,再去布置一些不同动物爱吃的食物,或者是改变土壤的特征,让某些动物能够更好地降落在摄影机前面,书中也会放了摄影师工作室的照片,工作室中有很多改装得很微小的机器和零件,我觉得在看到他给这些动物拍照的时候,就会跟他有一些共鸣,有很多瞬间是有契合的。比如说他提到过他觉得他的摄像机就是树的眼睛,比如说人站在那拿着照相机去拍动物,和人不在了,照相机远程去看动物,动物所呈现出来的状况是不一样的,因为照相机是一个静态,一直等候在那里,动物是非常安心地经过照相机的,所以那个时候记录下来的影像和平时人拿着相机去拍照的影像是很不一样的。在文章中冀然老师有提到我是对物品的侦探,其实这本书也提到了他所拍摄的照片是一个对自然环境的侦探,或者说是一个照片作为证据的存在,虽然我和摄影师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内容,但我觉得其实很多点是比较契合。如果说展览中有什么参考的书,那这个就是比较有意思的一本书。



驻地艺术家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钟云舒
Tant Zhong

1990年出生于武汉,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2012年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2014年于伦敦艺术大学获得纯艺术类硕士学位。


个展:

2020-(那只敏捷的棕⽑狐狸跃过那只懒狗)Tabula Rasa Gallery, 北京

2017-(长长)J:Gallery, 上海

2016-(雪梨和雪梨纸)Tabula Rasa Gallery, 北京

2016-(力的力的力的)剩余空间, 武汉

 

部分群展:

2020-(形式的密谋)剩余空间,武汉

2019-(金银岛之幻)CLC画廊,北京

2019-(PALATE/ETTE/)沪申画廊,上海

2019-(原力寺)油罐艺术中心,上海

2019-(剩余价值)BANK画廊,上海

2018-(有点意思)广州画廊,⼴州

2018-(坚决提高非生产性建筑的标准)东画廊,上海

2018-(当媒介成为日常)星汇当代美术馆,重庆

2018-(偶然数)艾可画廊,上海

2018-(Condo-Shanghai)J:Gallery, 上海

2018-(艺术家书)空白空间,北京

2017-(全球定位)乔空间&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上海

2017-(不可思议)艺术门画廊,上海

2016-(废墟来的信息)台北亚洲艺术中心, 台北

2016-(B-Movie)J:Gallery, 上海

2016-(过剩的想象,无所事事的绝妙)没顶画廊,上海

2015-(华宇青年奖:青年的尺度)亚龙湾百花谷, 三亚

2015-(离岸)M艺术空间, 上海

2015-(夜间的友谊)立木画廊,香港

 

奖项和提名:

2018-(FutureGreats 2018) ArtReview Asia 

2015-(华宇青年奖入围)三亚,海南

2013-(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夏季展入围) 皇家美术学院, 伦敦

2011-(M50新锐奖入围) M艺术空间, 上海

 

项目:

2018.9-2018.10 “当媒介成为日常”项⽬,星汇美术馆,重庆

2017.7-2017.8   Kooshk驻留,德黑兰,伊朗


Tant Zhong(b.1990,Wuhan,China)

Now living and working in Shanghai.

completing BA a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t Shanghai in 2012.

Obtained her MFA from 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in 2014.

She was nominated to Hua Yu Youth  Award in 2015.


Solo Exhibitions

2020-The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TabulaRasa Gallery, Beijing

2017-TheEndless Spring, J:Gallery, Shanghai

2016-Tissueand Tissue Paper, Tabula Rasa Gallery,Beijing

2016-Lead,Lead,Lead,Surplus Space, Wuhan

 

Selected Group Exhibitions

2020-ElLissitzky’s Rooms, Surplus Space, Wuhan

2019-TreasureIsland Phantoms, CLC Gallery Venture, Beijing 2019-Palate/ette/, SGA-ShanghaiGallery of Art, Shanghai

2019-The Force Temple, Tank Shanghai, Shanghai

2019-ExchangeValue, BANK Gallery, Shanghai

2018-That’sQuite Something, CANTON Gallery, GuangZhou

2018-SteadfastlyRaise the Standards in Nonproductive Construction,DonGallery,Shanghai

2018-QuestioningPhotography Now, GCA, Chongqing 2018-Random Figures, AIKE Gallery, Shanghai

2018-CondoShanghai, J:Gallery, Shanghai 2018-On Paper Two, White Space, Beijing

2017-IDo(Not) Want To Be Part of Your Celebration, Qiao Space & Tank ShanghaiProject Space, Shanghai

2017-Inexplicable,PearlLam Galleries, Shanghai 2016-Message From the Ruin, Asia Art Center,Taipei 2016-B-movie, J: Gallery, Shanghai

2016-ExtravagantImagination, the Wonder of Idleness, Madein Gallery, Shanghai

2015-Scenariosof Time:Inter-Subjectivity, Flowers Valley, Yalong Bay, Sanya 2015-Off Shore, MArt Center, Shanghai

2015-NocturnalFriendships, Lehmann Maupin Gallery, Hongkong

 

Awards and Nominations:

2018-selected for the FutureGreats 2018, ArtReview Asia

2015-as a finalist for the HuayuYouth Award of Art Sanya 2015.

2013-as a finalist for the RASummer Exhibition, Royal Academy of Arts London

2011-asa finalist for the ‘Creative M50’prize, M Art Center, Shanghai

 

Program:

2018.9-2018.10“Questioning Photography Now” Program, GCA, Chongqin

2017.7-2017.8  Kooshk Residency, Teheran, Iran


(滑动查看艺术家英文简历)


对谈嘉宾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冀然

策展人、写作者,现生活工作于广州。法国双硕士,分别于毕业于法国高等艺术研究院、巴黎国际商学院。曾策划“洞察之律”王蓬个展、“流动的间隔”金亚楠个展、“极光”荷兰黑点艺术小组展等多个展览。发表论文《生态博物馆学——形成与演化的再思考》,译有《能力与民主化的对抗?法国大区当代艺术基金体系的建立与革新》等文。


正在展览: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驻地工作坊第二十五期

家和危险


艺术家:钟云舒

2021年01月20日 - 2021年02月21日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是由广东华侨城全资建设,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策划组运营管理的非营利公益性机构。华侨城盒子美术馆由范勃担任馆长,周力担任艺术总监,刘可担任执行馆长,正式开馆日期为2017年9月28日。美术馆坐落在顺德区顺峰山公园内,包括四个标准的室内展厅和室外公共展览空间。美术馆致力于整合地区及国际资源,呈现出国际化高水准的艺术样态;并依托美术学院研究与教学平台、顺德当地的传统特点和现代化发展,将艺术展示、公共交流和本地文化结合在一起,促进本土的、社会的、国际的艺术实践与文化产生。

OCT Boxes Art Museum

OCT Boxes Art Museum is builted and financed by the OCT Group, a non-profit public benefit organization operated and managed by The Oil Painting Department Curatorial Group of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OCT Boxes Art Museum has invited Fan Bo to serve as Museum Director, Zhou Li to serve as Artistic Director, and Liu Ke to serve as Executive Museum Director. Official opening day is on September 28, 2017. The museum located in the shunfeng mountain park in shunde district, its consists of four standard indoor exhibition halls and outdoor public exhibition Spaces. The museum strives to integrate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manifesting in a high-standard of artistic temperament, relying on the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as both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platform. The museum combines Shunde local specialties with modern development, uniting art exhibition, and public discourse with local culture. Its also promotes local, social and international art praxis as well as cultural production. 



地址 /Address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佛山市顺德区顺峰山公园(南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OCT Boxes Art Museum, Shunfeng Mountain Park,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开放时间 /Opening hours
10:00-18:00 (周二至周五)
10:00-20:00 (周末)
10:00-18:00 (Tuesday to Friday) 
10:00-20:00 (Weekend)



3D展厅 /https://www.artvrpro.com/1512629135720992
Email /电子邮箱 boxartmuseum@163.com
Website /官网 http://www.boxesart.com
Instagram /boxesartmuseum
TEL /电话 0757-22916960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对话钟云舒:物品的侦探 崇真艺客
(点击二维码关注我们)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