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名称:衍景——七位艺术家对当代山水的探讨
展览时间:2021.2.18—2021.5.31
策展团队:林婕珊、陶陶、周小枫
艺术家:蔡陈林、段晓春、林錦樂、Sujin Moon、彭浩旻、Meejung Soh、Ilkwon Yoon

从古罗马壁画里的风景,到宋代山水画,再到托马斯·科尔的《牛倾斜湖》,这些富有历史意义的风景画与本身宁静而艺术家在画作中整合的个人思考给自然增添了浪漫的色彩。从古至今山水画的流行致使人们将山水归总为一种流派,而不是作为一个概念。因此,如何将不同文化和艺术媒介融合并进行发掘成为当代山水的课题。《衍景:Climate: Contemporary Landscape in Flux》集合了七位艺术家的各种艺术媒体包括视频,虚拟3D,绘画,自然实物,刺绣及摄影作品,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角度讨论山水作为概念的变化。此次展览时间为2月18日至5月31日,是又一个亚洲艺术研究所举办的网上虚拟画展。
▲蔡陈林 作品
蔡陈林 生于福建漳州,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现在美国费城德拉华县社区学院(Delaware County Community College)教授绘画,并在费城与纽约地区从事公共壁画项目的创作。他以视觉叙事的方式来创作,回顾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将特定的历史时刻和当代社会事件的图像从其时间背景中抽离出来,并置入当前的时间空间,他创造作品中隐现的肌理质感,源于从小对痕迹的着迷。他将西方油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语言融合在一起,同时基于他对油彩的痕迹和物理属性的熟练掌控,他的作品在透明亚克力材料上呈现出抽象的肌理,诠释着传统的山水图示。

段晓春 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美国的美籍华裔艺术家。她的作品用数字化的实验和概念性的探索将“流散主题”以视觉诗歌的方式呈现。通过在3D动画,3D打印,影像媒体,交互媒体等形式中运用中国传统艺术材料,例如瓷器或丝绸,她的作品从追述历史和演变的角度思辨未来的美学意义。她同时又专注于在科技极速更迭的语境中,讨论海外流散乔民的文化适应与延续,以及人工制品以及数字化仿像是如何启发或干预人们对文化的体验和解读。
▲Sujin Moon 作品
Sujin Moon 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韩国的雕塑家和艺术家。她的作品展现将无形的触摸不到的东西转化为可以“触摸”的雕塑并留下发生的痕迹。感知是她的实践的重要部分,她认为触感是其他感觉的基础,所有感觉都从“接触”某种东西的感知过程开始。雕刻的过程则是感知的过程。在她的实践中,行为的表现承载雕塑和装置是和两个物体接触后相互挤压,从而留下的痕迹联系在一起,从而探讨“身体”的有形和无形,可触,及痕迹。
▲林錦樂 作品
林錦樂 出生于香港,17岁时移民到美国,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现在美国生活工作的纤维艺术家。他的作品着重探索他移居美国后与故乡香港之间的一种遥距关系,而其创作的作品透过编织,缝制,霓虹灯等媒介重新呈现香港的城市景貌,讨论香港正在消失的霓虹灯文化,独特的房屋现象,以及最近的社会动荡问题,探索他与他仍然认为是家乡的城市“香港”之间的复杂关系。
▲Meejung Soh 作品
Meejung Soh 毕业于首尔大学和芝加哥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韩国的艺术家。她的实践通过对自然材料的运用,以自然附于自然之上作为表达,提出关于物体之间关系的问题。她的父亲是一位使用树叶,植物的根和石头治病的医生,而她的母亲练习禅修。自2013年以来,她一直在制作一个基于过程的项目“Something to Something”,其中材料和图像皆为自然的一部分,比如粉碎成粉末的石头被塑造成关于石头的绘画。
▲Ilkwon Yoon 作品
Ilkwon Yoon 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目前在韩国生活工作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讨论快速发展的社会的反面效应。现代人广泛地接受了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其带来的高速发展。然而,他关注的却是高速发展的社会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一刻不停地在前进,人们对过往的麻木使他们渐渐遗忘自己的痕迹。他的作品邀请观众回顾当下的生活方式,并质疑快生活是否是唯一的生存方式。
▲彭浩旻 作品
彭浩旻 目前在芝加哥艺术学院攻读本科学位,是一名视频艺术家与实验动画创作者。他的作品通过动画,电影,装置等媒介,来制作以时间为单位的事物。他在作品中借用类似单机电子游戏的数字化概念,去引发观众对叙事产生更多层次的理解。同时,在承认时基媒介(基于时间的媒体)及其工具的局限性的前提下,他希望尝试创造出复杂的多变的体验。
_关于亚洲艺术研究所
亚洲艺术研究所(RHAA)成立于2008年8月,它是一所在美国伊州注册的非盈利艺术机构,坐落于芝加哥。亚洲艺术研究所以提高美国民众对亚洲文化艺术的认识为使命,并致力于促进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对话与交流,增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文化艺术在国际上的认同。亚洲艺术研究所与芝加哥艺术学院、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等学术教研机构展开广泛合作,策划和组织以当代艺术史,理论和批评为专题的学术研讨会。2012年5月,亚洲艺术研究所画廊正式开放,至今已举办了30多场当代艺术所关切的主题艺术展览。亚洲艺术研究所将持续关注来自于亚洲的新兴当代艺术家,为其提供专业的画廊展示空间及交流机会,使亚洲当代艺术的杰出创作成果进入美国公众的视野。同时,亚洲艺术研究所还主持学术研究书籍出版等公共项目。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