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脱单,先看天气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天气是心情的隐喻,为我们描述情绪提供了一种具象化的语言。我们可以形容一个忧愁的人“愁云惨淡”,一个欣喜的人“春风得意”,一个豁达的人“云淡风轻”,一个愤怒的人“狂风暴雨”。这一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影像作品的创作中,比如《楚门的世界》里永远的晴天,《肖申克的救赎里》主人公逃出监狱那夜的瓢泼大雨。相对于现实,影像的创作是可控的,因此天气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
我们的喜怒无常,就像天气一般阴晴不定。反过来,天气会影响情绪吗?比如一个阴沉的早晨会让心情也随之变得黯淡?当温度飙升,我们的情绪是否也会变得易燃易爆炸?
你也许自有答案,但情况可能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本文为腾讯视频联合出品,预祝你
新年新气象 犇赴好时光
2013年的时候,法国心理学家尼古拉斯·盖根(Nicolas Guéguen)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一位据说颜值颇高的男性研究人员假扮路人走上街头,奉命搭讪——他屡屡走近数位独自走在街头的年轻女性,索要她们的联系方式。“我不得不说,我觉得你太美了”;“我晚点打电话给你,咱们可以找个地方喝一杯。”
结果表明,这位出于工作原因去搭讪的研究人员,要到联系方式的成功率在阴天只有14%,而在晴天却高达22%。(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3/01/130128081950.htm)盖根的研究暗示了这样一个现象:晴天里的单身女性似乎更希望让爱情发生。要想脱单,不妨先看下天气预报。
《泰坦尼克号》里露丝对杰克的初动芳心,《庐山恋》里的“新中国的银幕初吻”,都发生在艳阳天。(实际上,《庐山恋》并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有吻戏的电影,此处暂不展开)
顺带提一嘴,这位盖根老师将其数十年的职业生涯都奉献给了如何帮助广大单身人士提高搭讪成功率上,他曾先后研究过花卉、糕点香气、巧克力、宠物狗等因素对搭讪结果的影响,是个很法国的法国人。让我们共同期待盖根老师进一步的研究。法国人热衷于研究爱情,美国人则喜欢研究金钱。一项半个世纪前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展开的实验发现: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明尼苏达州的食客们会支付给餐厅服务员更多的小费,好天气似乎可以让人变得更为慷慨。(psycnet.apa.org/record/1981-05406-001)
电影《低俗小说》截图
这一实验结果在本世纪初一次关于股票回报率的统计中也被验证——另一帮美国人发现,较之于阴雨天,股票的日回报率在晴天里会更喜人,这意味着晴天能让人们更愿意拿出自己的钱参与投资。(www-personal.umich.edu/~shumway/papers.dir/weath15.pdf)悉尼大学的约瑟夫·福加斯(Joseph Forgas)教授曾经研究过阳光对于注意力的影响。他和同事蹲点在精品购物店的门口,从店里出来的顾客会被随机地薅过来问问题——“您还记得结账区的货架上都摆着哪些商品吗?”
结账区货架上一共摆着十种商品——其中包括一只玩具拖拉机,一个粉红色的存钱罐,诸如此类。结果研究人员发现:阴天进店的顾客能回忆起来的商品种类数量,是晴天顾客的整整7倍。我们在阴天里的情绪敏锐度,似乎远远高于晴天。(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22103108001649)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在坏天气里我们会变得更为警觉与不满足。这是一种千万年进化留存下来的本能——我们的潜意识在天气不太好的时候会更为关注周围环境,努力寻找危机与食物的蛛丝马迹。而福加斯教授的这项研究结果——即阴沉的天气反倒会让脑子变得灵清,太阳晒多了容易变憨憨——在一项1994年进行的一项小型研究中同样得到了验证。在这项研究里,工作人员召集了122名本科生来参加考试。结果发现越是宜人的天气,就越容易让学生犯错。与之相反,阴冷的雨天似乎能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psycnet.apa.org/record/1995-40364-001)
无独有偶,西班牙的社会心理学家尤里·西蒙松(Uri Simonsohn)发现:当面对大学申请生时,入学面试官们在阴天会更看重申请人的学术能力;但如果面试被安排在了晴天,面试官则会更容易注意到他们的非学术能力。如果在预测面试通过率的数学模型中,我们把当天的天气情况也作为影响因素纳入考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将足足提高了11.9%。(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bdm.545/abstract)正如《英国心理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上的一份报告指出,更多的日照时间会降低人们的焦虑、警惕与怀疑想法,温暖的气温会让人变得更友善,更乐于分享,思想更积极。生活太累,多晒太阳。(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95376/)专家开始试图解释这一现象。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晒太阳可以促进大脑分泌血清素。这是一种能够刺激我们的大脑产生幸福感的激素,甚至还与爱情有关。除此之外,褪黑素、维生素D都与我们的情绪息息相关,而这些也会受到光照的调节。这还仅仅是生理学家的解释。而社会行为学家则认为,晴天之所以更容易让人感到开心,还可能是因为晴天会让你联想到那些能让你开心的事情,比如郊游、约会、户外运动——即便你不愿意出门,晴天至少也意味着出门的可行性;与之相反,雨雪天气则意味着不得不临时取消外出计划。
电影《菊次郎的夏天》截图
当然,我们所谈论的天气并非只有阴晴。研究发现,温度也可以影响我们的感受——我们所处的环境温度越偏离20摄氏度,我们就越容易感到不适,且这一影响机制独立于光照-情绪影响机制而成立。例如,我们对他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概率会随着温度的偏移产生衰减。20摄氏度环境里的人最乐于助人,高于或低于这一温度都会让人心逐渐趋于冷漠。
(psycnet.apa.org/record/1981-05406-001)实际上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家就开始着手研究高温与攻击性之间的隐秘关联。研究人员发现,在更为炎热的年份、月份、日子和时刻里,出现谋杀事件、骚乱事件的概率往往会更高,开车在路上的人们也更喜欢按喇叭。换句话说,高温似乎会诱发人的攻击性。在一项对2015年发生在西班牙的共计118289起交通事故进行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热浪日(即当日最低气温高于32.2摄氏度)里发生事故的概率将会上升7.7%。(www.psychology.iastate.edu/faculty/caa/abstracts/2000-2004/01A.pdf)(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013916586182002)(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77777938_High_Ambient_Temperatures_and_Risk_of_Motor_Vehicle_Crashes_in_Catalonia_Spain_2000-2011_A_Time-Series_Analysis)
连语言的攻击性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一项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统计显示,美国记者在高温日所提交的报道里用到的负面词汇,要明显多于非高温日的报道——即便是在一些主要评论中国、而非奥运赛事的报道里亦是如此。心静自然凉,反过来似乎也是成立的。(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205436.2012.677091)
电影《十二怒汉》片段。
除了温度与日照之外,天气的一些其他方面也曾被发现与我们的情绪大有关联。比如潮湿的环境容易使人感到疲惫与易怒;一些研究还发现低气压与自杀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而在下雨的日子里,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普遍较低(为什么分手总是在雨天?)。学术界似乎在逐渐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天气不仅能够影响我们的心情,而且好天气还会让我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好,而在阴雨、高温等坏天气里,我们则更容易多虑、多疑或是焦躁。
你去看过瀑布吗?在瀑布旁边多站一会,总能感到某种润湿的舒适,似乎心情也会随之大好。有人认为这是负离子的功劳。当足够数量的水分子相互碰撞,就会产生大量的负离子,他们相信负离子可以中和我们皮肤上的正离子——而后者则是让人心神不宁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曾邀请罹患持续性抑郁症的参与者连续五周接触高密度的负离子空气。五周之后,超过一半的参与者认为自己的病症得到了显著缓解。(pubmed.ncbi.nlm.nih.gov/16045061/)
瀑布可能太远,但你你可以站在花洒下面。有检测称普通家用淋浴房里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竟然与工业离子发生器相当——而后者的功率远高于市面上可买到的离子发生器。
电影《惊魂记》截图雨天也能带来大量的负离子。轻薄的毛毛细雨好似春风拂面,滂沱大雨则像一个中年自洽的推拿老师傅,带来极致体验。因此有人喜欢下雨,就像另一些人喜欢放晴。爱下雨的心情并非只是某本校园言情小说里的病娇桥段。艺术,源于生活。但并不是所有喜欢下雨的人都喜欢淋雨。哪怕门窗紧闭隔绝了携带高浓度负离子都空气,蜷在沙发上该干嘛干嘛,穿着睡衣在床上翻滚一整天,任凭屋外风在吹雨在打。卧听珠落玉盘,坐看雨打芭蕉,也是一种安逸。于是还有一些专家认为,喜欢下雨的人之所以喜欢,还有可能是因为喜欢雨声。下雨的滴答声是一种轻微无序的粉红噪音。正如2012年的一项小型研究表明,粉红噪音可以降低听者脑电波的复杂程度,进而大大改善参与者的睡眠。由于这种声音既有足够的变化来悄悄吸引我们的潜意识注意,又不足以分散注意力干扰思绪。大脑从而降低了对感觉输入的需求,并将其解读为一种没有威胁的信号,因此获得平静。(pubmed.ncbi.nlm.nih.gov/22726808/)而对于一些日常便已足够焦虑和不开心的人来说,下雨似乎还能起到一些抚慰作用——就像是世界对他们的情绪做出了反馈,好比一种陪伴与共情。反之,在一个阳光明媚、周边人都很开心的日子里,不开心的他们总会感到孤单和落寞。所以,天气将如何影响心情,似乎没有正确答案。正如一项涉及近千名参与者的大型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我们因天气而产生的情绪反应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在这项研究中,工作人员将参与者在六周内的每日情绪自我报告与客观的天气数据相互比照,发现了四种较为主要的不同“天气-情绪”联动类型:1.夏日爱好者,即天气越暖和,心情就越好;
2.夏日仇恨者,即天气越暖和,心情越差;
3.雨天仇恨者,即在下雨天心情会格外差;
4.未受影响。
更有意思的是,天气如何影响你的心情,跟天气如何影响你母亲的心情还有某种趋同性。即,“天气-情绪”的联动类型似乎有家族遗传的特质。但究竟是归因于遗传,还是说仅仅是因为父母对天气的态度影响了子女,专家也没弄清楚。(doi.apa.org/doiLanding?doi=10.1037%2Fa0024649)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好天气有可能让你心情变得更好,也有可能让你的心情变得糟糕。
假若情绪低落的时候恰逢坏天气,那我们就可能会把自己的低落情绪归咎于天气;但假如当时的情绪仍同样低落,窗外却阳光明媚,我们就很容易觉得自己的情绪与天气无关。我们总是更愿意去留意和记住那些与期望相符的事情,这并不奇怪。天气没有好坏,天气就是天气。好与坏,只是心态。就像伦敦经济学院的行为科学教授保罗·多兰(Paul Dolan)所总结的那样:天气对情绪未必有实质性的影响——除了当我们思考天气及其含义时,我们所感受到的(自身的)“微渺(miserable)”。“有一项研究对美国加州人与美国西北部人的幸福水平做了评估。他们原以为加州人会更快乐,因为那边阳光更充足,但研究的结果显示其实都差不多。如果每天都是大晴天,你就会习惯于此,阳光也不会给你带来额外的幸福感。”多兰教授继续说道:“我们的大多数焦虑都源自未来的不确定……但是,这世界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你的2020年,是什么天气?
年初骤然而至的疫情似乎给2020年定了个并不明亮的底调,谁也没想到口罩一戴就是一整年。紧接而来的是高考延期,奥运停办。全世界都措手不及。
澳大利亚燃起了熊熊大火,东非蝗虫带来满目疮痍。印尼的洪水灾民无家可归,美国黑人死在了警察膝下。我们同时面临着来自大自然与人世间的双重挑战,在这个时代周刊笔下的“史上最差一年”里,我们也前所未有地成为如此一个命运共同体。
好在总有亮光驱散阴霾。亮光来自紧紧抱着考拉跑出冲天山火的消防员,来自誓死捍卫人权与生命的有色人种,更来自全世界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所有向往美好的人。
2020并不顺利,但总有人在给我们加油打气。
【晴天】
适宜相约结伴游玩,感受武林魅力。
推荐收看:
——《长歌行》——
长虹自有气贯,江湖与你同行。
适宜遨游宇宙秘境,夜观星光璀璨。
推荐收看:
——《吞噬星空》——
天空没有极限,星辰唾手可得。
适宜搜寻稀世秘宝,练就绝世神功。
推荐收看:
——《斗罗大陆》——
燃起炽热情义,渡劫好友相伴。
【雨天】
适宜小吃瓜子饮料,开怀畅饮畅赢。
推荐收看:
——《NBA》——
赛程惊心动魄,专治雨天手痒。
适宜沙发盘腿而坐,横竖躺平随意。
推荐收看:
——《吐槽大会S5》——
下雨不生闷气,谨防笑到岔气。
适宜线上观看对战,盖伦草里蹲人。
推荐收看:
——《LPL春季赛》——
三线齐头并进,水晶不值一提。
【雪天】
适宜暖气开到最大,品尝温情狗粮。
推荐收看:
——《余生请多指教》——
暖胃不忘暖心,天越冷心越热。
适宜消融隐秘罪恶,惩恶扬善扶弱。
推荐收看:
——《扫黑风暴》——
驱散重重阴霾,天地间立正气。
适宜探寻雪鹰之巅,汲取无尽元气。
推荐收看:
——《雪鹰领主》——
劈开无尽混沌,灵肉归于浑源。
文/由甲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由甲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