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苏州博物馆“吴地遗珍”展厅中,有这么几件“不太起眼”的展品。
苏博展厅中的王锡爵微缩明式家具
而在上一期《国家宝藏》中,它们也曾随着节目嘉宾邓婕的介绍,缓缓出现在背景屏幕上。
这令人很是困惑,与曾上过《国家宝藏》的诸多光华夺目的珍宝相比,它只称得上朴实无华。特别是作为前世故事主角的四出头官帽椅,简简单单,镌刻着岁月的斑驳。
它的主人是谁?它缘何能称之为“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剧照

1966年,在苏州城西虎丘山的西南,枫桥的东北,人们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座墓葬。待考古学家们进行发掘和研究后,发现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大明首辅王锡爵的墓。
人们原以为,这位内阁首辅的墓葬中,应该充斥着金银珠宝。结果,却发现置于显要位置的竟然就是这套微缩明式家具。
节目中,嘉宾邓婕也对此很困惑,但很快便在另一间展厅中找到了答案。这间布置成明代文人书房的展室里,摆着几乎和微缩明式家具一样的桌椅几案——这既是他们读书的场所,也是文人理想的寄托。
苏博展厅中复原的明代文人书房
在前世故事中,那张特别的木椅是重点。
邓婕饰演王锡爵的夫人朱氏,在朱氏看来,一桌一椅子,是家、是夫妻、是相伴。尔后,朱氏又以“一桌一椅喻夫妻”为国解忧。
的确,这张椅子可以承载很多。它是一种坐具,是家的象征。同时,它还意味着一个座位,明代文人的理想之位,又或者是某种身份地位。
节目中邓婕饰演的朱氏以一桌一椅喻夫妻,为国解忧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木椅尽管小微,但却用的是榫卯结构。在那方寸之间,将明式家具的巧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四出头官帽椅如此有趣,那么它的主人王锡爵,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王锡爵是苏州太仓人,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文人,很有才华,不仅读书好,而且考试棒——嘉靖四十一年,会试第一、廷试榜眼。
清代《太仓王氏图册》中的王锡爵画像 南京博物院藏
王锡爵此人性格刚烈,做人很有底线。他曾逼得内阁首辅张居正给他跪下。可后来张居正死后,大家开始反攻倒算时,又是他仗义执言:“张居正做了那么多好事,你们怎么不说?”
不仅如此,王锡爵为内阁大臣时,其子王衡会试第一,言官弹劾主试官,认为有作弊嫌疑。尽管王衡复试依然为第一,可是王锡爵立誓,自己当官一日,儿子便不参加科举。直到十三年后,王锡爵致仕回乡,王衡才重新参加考试,一举获得殿试第二名,成就了“父子榜眼”的佳话。
王锡爵为首辅时,不仅做了很多对民生有益的事情,还赶上了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眼光毒辣的他一眼看出了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入侵中原的阴谋,力主万历皇帝出兵,于是有了万历援朝之战。
王锡爵墓中出土的忠靖冠。黑素绒面,麻布里子,冠上有五道梁,加上两旁的如意纹,都压缝着金线。
万历怠政,是大明王朝走向衰落的开始,而皇帝怠政的根本,多少与国本之争。万历不喜欢皇长子朱常洛(后来的光宗泰昌帝),又独宠郑贵妃,想要立郑贵妃之子福王为皇太子。王锡爵不仅要劝说皇帝早立太子,一边还得对付那些只会大骂皇帝与内阁们的言官清流,两头为难。这便是节目中前世故事的历史背景。
王锡爵墓中出土的仪仗,有伞、扇、杖、仪牌等十一件,仪牌上还写了两个大字:肃静
王锡爵墓中出土的拔步床
王锡爵墓中出土的六脚脸盆架
王锡爵是典型的好男人,与其妻朱氏很很爱。明人笔记里说,他跟申时行都很怕老婆,但其实王锡爵是很疼爱妻子的。他不仅没有纳妾,而且死后与朱氏同葬,直到1966年被无意中发掘。
王锡爵墓中出土的九寸圆头雨金乌漆竹骨洒金扇,扇面黑底洒金,上有大小菱形图案,共有2把,应是王锡爵的夫人朱氏所用。

王锡爵的一生,值得细细道来,可是,要怎样才能讲好王锡爵的故事呢?
明神宗(年号万历)在位时,是大明王朝的转折点,而王锡爵又是亲历了嘉靖、隆庆、万历时代,如果用一本手账的形式,以第一人称来阐述,通过王锡爵这位大明首辅的角度,来看万历前期与中期的那些重大历史事件,那么将很有趣。
于是,以“我”为视角的《大明首辅日记》诞生了!
这本手账共200页,其中约1/3的篇幅的内容页,共梳理了50余件王锡爵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参考大量的文史资料,进行了合理想象。在叙述方式上,更是大胆创新,所以,画风是这样的——

朱氏成了我的妻子。她爹朱邦臣是嘉靖四年举人,如今为黄县知县。我将与这个比我年长一岁的女子执手一生吗?欢喜、迷茫!
……

我二十九岁了,已近而立。忧伤。
……
设计师也花费了大量的心思,配合这个有趣的文案。
比如:44岁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吓坏我了”?
是因为——

朝中出大事了。九月,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老爹过世。按制,张太岳应该回乡奔丧,守制二十七月。
然而,宫中下旨夺情,不让张居正丁忧。翰林院编修吴中行、翰林院检讨赵用贤、刑部员外郎艾穆、刑部主事沈思孝、刑部观政邹元标,尽皆上疏反对,尽皆吃了廷杖。
我与申时行去张居正府邸,为诸人求情,未料到首辅大人竟跪地,拔刀作自刎状,口中喊着:“尔杀我、尔杀我”,吓坏我了。
事实上,每一页配合的文物图片,也是和王锡爵的大事件相关联的,比如:18岁,王锡爵成亲,搭配了喜庆的微缩架子床文物图片。45岁这一页的插图,因为内容是离开,则是王锡爵墓中出土的小靴子。
当然,王锡爵的四出头官帽椅也必不可少。大家觉得,这把木椅最值得让大家体会的,是其精巧的榫卯结构。尽管尺寸比真实明式家具要小得多,但榫卯结构却毫不马虎。
正如《国家宝藏》节目中介绍的那样,榫卯是古典家具的主要结构方式,是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其中,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智慧,也造就了简约却不简单的明式家具。
为了更好地呈现官帽椅的榫卯结构。苏博请来古典家具专家,根据文物和文献,对这把木椅进行了虚拟拆件。所谓虚拟拆件,是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用软件进行虚拟绘制和拼接。之后,再进行3D打印。经过反复的打样和调试,终于完美复刻了这把特殊的榫卯小椅。
有趣的是,苏博文创的设计师,通过外包装的巧妙设计,让王锡爵坐上了那把椅子,这也暗喻了手账中提及的王锡爵的一生。
我们希望通过它,带着大家回到400余年前,在公元1600年前后,看明神宗万历年间的那些往事;发现那位大明“最后一位无愧于心”的首辅,他那未曾改变的初心,与毕生的坚守。
《大明首辅日记》文创套装,正在销售中。如果想了解更多,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扫码即可加入交流群,打广告勿入)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