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白石 夕照归牛
镜心 纸本设色 67.5cm×33cm 无年款
题款:借山老人齐白石製。
钤印:白石老人(白文) 指纹印
今天是大年初一,
我们终于迎来了辛丑牛年,
祝您牛年大吉大利!
那么,今天我们来说说齐白石的牛,
说起要如何画牛,
我们一般会想到,
画上牛头、牛角、牛身子。
您见过画牛只画牛屁股的吗?
没有头的牛?这是什么鬼?
但齐白石就是这样画牛的,
北京画院就藏有一幅这样的牛背影,
每每看到此画,都让人忍俊不禁。
齐白石为何这样画?
原来是为了“有趣”二字。
胡佩衡曾回忆齐白石这样解释自己画牛:
“只画一个犄角最有趣味,
若画两个犄角部位就不妥当了。”
“在牛尾旁留一白线,没有白线,
牛尾远看是分不出来的。”
除此之外,
在这幅画中,我们还能够看出什么吗?
可否能看出季节与时间?
一只牛的背影,数枝柳条,一抹黄土,
再无其他。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
一位有趣的老师的解读,
面对一群对着牛屁股笑得哈哈的孩子,
他轻轻的问起刚才的问题,
孩子们有的说是秋天,
有的说是冬天,
还有的说出春天。
那么就是春天吧,
因为柳条中已经有了水份,
刚刚度过寒冬开始变得柔软,
初春的信息就这样在几笔柳条中被发现。
再问起:这是早上?中午?傍晚?
孩子们依旧争先恐后,
有的说是早上,有的说是中午,
有个孩子说是傍晚吧,
因为大地被夕阳的光染红。
这也许就是孩子感受到的画中的诗意。
初春的傍晚,
一只耕作了一天的牛,
在春风里,迎着夕阳的光,
慢慢地,慢慢地,
摆动着头和尾巴,
向家里走去,
农家的小孩在背后看着它的背影,
把这一刻永远都印在了心里。
不知道过了多少年,
他执牛鞭的小手,
成为了握着画笔的手,
有人问可画牛否?
画牛不难,难在有趣。
而所谓的与众不同,
不过是那些难以再和别人说起的回忆,
回忆里的童年,
孩童的眼睛看到的趣味,
落在纸上,懂得的人又是谁呢?
(编辑:罗元欣)
图文版权所有,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