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丰富的含义,《说文解字》中有:“牛,大牲也。”也有:“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在天干地支中,逢五者曰午,为天地之数,“牛”为“午”字出头,喻指牛之体大气盛。古人又以正月初五为牛日,此日各地也有迎财神的习俗,也于当天走访道贺、开市贸易。清代顾禄所著《清嘉录》中曾引蔡云一首《竹枝词》:“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生动地描绘人们大年初五恭迎财神的情景,也体现了人们消除灾祸,迎福纳祥的美好期盼。今天依旧历为传统的牛日,让我们一起欣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书画展厅中的《牧牛图》,祝愿大家“牛”年“牛”日“牛”转乾坤!


《牧牛图》 王震 1927年
纸本设色 83×43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正在本馆“清华藏珍·翰墨流芳”书画展中展出

王震《牧牛图》外签条 吴东迈
王震作为海派画家中重要的一员,同时也是海派画坛重要的推动者,更是由于他对有着“海派巨擘”之称的吴昌硕的扬誉,使得吴氏的绘画在东瀛广受推崇。除了画家的身份之外,属于他的标签还有“实业家”“慈善家”“政治家”等。正是由于他政、商两界的身份,所以能够为后期海派艺术的发展进行强有力的“加持”并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在当时的画坛更是与吴昌硕被誉为“海上双璧”,又被亦师亦友者吴氏盛赞为“天惊地怪生一亭,笔铸生铁墨寒雨”。
王震《牧牛图》局部
诚然,判断绘画作品的水平高下首先要看笔墨韵味,王震其画初学任伯年,后追摹吴昌硕。但观其画,无论花鸟、人物都呈现出自我的风格。王震的画简淡了吴氏笔墨中特有的“雅艳”,巧妙地弱化了任氏风格中的“秀逸”,将更为粗健的笔墨代替精密的勾勒,以更为高古的设色取代早期海派画家们一味迎合市场的鲜妍,造就了一种酣畅脱俗的绘画气质,更能体现出他挥毫泼彩之际的胸襟。清华艺博所藏《牧牛图》作于1927年,同样是那年春天齐白石受林风眠之邀于北京艺术专门学校讲授中国画,开启了他新一重的职业方向。
吴昌硕《无事》 纸本 1927年
是年秋天,吴昌硕在上海去世,《无事》为缶翁绝笔。题款为:丁卯秋杪,吴昌硕。指楚足酸,延医调治,求无事而不得,奈何。时年八十四。钤:吴俊之印(白文)、吴昌石(朱文)。并有钱瘦铁识箱为:无事。缶庐先生绝笔。盒内题签:是帧缶师归道山旬日前为土屋先生力疾所书,苍古可爱。戊辰秋日,钱厓敬题。钤:钱厓私印。那一年,南北画坛两大阵营(“海派”和“京派”)代表人物的命运各异。而王震作为海派重要的画家之一,他的绘画也逐渐走向了炉火纯青,以其更加宽博的风格拓展了海派艺术的面貌。
王震《牧牛图》局部
观历代《牧牛图》,除了带有“品藻”意味的儒家理念之外,同样也有着禅宗的意韵。《佛遗教经》中谓:“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此处的牧牛,实为“牧心”之意。王震晚年多取偈语题画,亲近禅宗三昧,画中的“耕罢犁来无个事,高歌一曲过前径。”正是体现这种超然物外的恬淡心境,而吴东迈所题“短笛无腔信口吹”,也似画外之音,抚平焦躁,一任天真。
《仿李嵩春社醉归图卷》局部 张善孖 1932年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牧牛图》 李可染 近现代
纸本设色 70.5×35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奋进》 吴作人 赵朴初 1975年
纸本墨笔 74×51厘米
曲格平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浅塘闲话》 李可染 吴作人 1978年
纸本设色 46×58厘米
曲格平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清华藏珍 · 书画文创
清华艺博官方网店
淘宝搜索店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https://shop402247198.taobao.com/
经典馆藏系列 · 复刻版画
经典馆藏系列 · 复刻版画
经典馆藏系列 · 复刻版画
经典馆藏系列 · 文件夹
经典馆藏系列 · 明信片
经典馆藏系列 · 明信片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