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讲坛
明宣德青花瓷研究专题(9)
一元多式梅瓶形纹设计
梅瓶是中国传统的瓷器品类,造形随着时代的审美观念而有高矮胖瘦之变化。宣德时期的梅瓶呈圆唇小口、「)(」形短颈、肩部丰圆、腹部深长之状,形状颇为秀美,表面以云龙纹、螭龙纹、花卉纹、松竹梅纹及鱼藻纹等题材为主纹,搭配不同的附属性纹样,产生一元多式的设计。
01
云龙纹梅瓶形纹设计

明 宣德 / 云龙纹梅瓶
此器以蛇身龙纹为主题,龙纹昂首、拱身,环绕腹部一圈,表现真龙天子的气派。
云龙纹是宣德青花瓷上的典型纹样,普遍见于瓶、罐、壶、盘、碗、洗、尊等器物上,布局随着器形而异,在梅瓶上作为腹部的主要纹饰。
图一为宣德时期的青花梅瓶,瓶口和颈部留白,肩部和底部勾勒弦纹为边框,表面绘画四个兽面纹、一个大龙纹、若干云纹及简化的壼门纹边框,肩部横向书写「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
龙纹双眼圆如眼镜,额头低平,上颚翘起,头颈处的鬃鬣成束往前飘,龙身背上脊板竖立,体表采笔触留白法绘画,以深浅相间的色差表现鳞片,修长的龙身状如巨蟒,环绕瓶腹一圈,四肢前后展开,配合飘带与关节毛呈现御风而行的动态。
龙纹下方的简化壼门纹边框,具有补白的功能,龙纹上方的兽面瞠目露齿,双眼炯炯有神,在圆阔饱满的瓶肩衬托下,为真龙天子增加威风凛凛的气势。
02
螭龙纹梅瓶形纹设计

明 宣德 / 螭龙纹梅瓶
螭龙纹梅瓶,长尾分岔如卷草,在细笔勾画的如意云头串珠纹衬托下,显得优雅祥和。
宣德青花瓷有数种不同的龙纹形象,除了普遍可见的鳞片蛇身龙纹外,还有口衔花卉、尾若卷草或肩肘带翼等造形,习以螭龙、夔龙或应龙称呼,它们的数量并不多,以螭龙而言,主要见于梅瓶和蟋蟀罐上。
图二为宣德时期的青花梅瓶,瓶口和颈部留白,肩部勾勒二圈弦纹及如意云头纹边框,框内填饰垂珠纹,腹部绘画螭龙纹,龙首上方横向书写「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下方以双弦纹和如意云头纹边框内填串珠纹托底。
龙纹鼻吻朝上仰望,口中衔着灵芝,身躯朝后蜿蜒,体表绘画中脊,中脊两侧有对称的短弧线节纹,四肢上下开展,呈俯视下的状态,龙尾分岔卷曲,犹如藤蔓卷草,回绕到龙首下方。
螭龙口衔灵芝代表祥瑞,体态优美如草叶,与云龙纹象徵权势的遒劲雄健不同,而上下方陪衬的如意云头串珠纹也与螭龙互相呼应,使此器特别具有清新优雅的美感。
03
花卉纹梅瓶形纹设计

明 宣德 / 花卉纹梅瓶
缠枝花卉布局繁密,壼门纹边框排列整齐,以深浓的钴蓝突显主纹的生动活泼。
花卉是宣德青花瓷器的常见纹样,画在梅瓶上面的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及折枝花果等图样,大多作为腹部的主纹。
图三为宣德时期的青花梅瓶,瓶口和颈部留白,肩部披覆壼门纹边框内填圆珠纹,腹部绘画缠枝花朵,近底部亦环绕一圈壼门纹边框内填圆珠纹,与肩部纹样上下呼应,花朵上方横向书写「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
缠枝花卉包含牡丹、菊花及茶花等等,花朵由斜角俯视或俯视角度取象,配合上宽下窄的瓶身,呈现逐瓣展开、朝上仰放的样子,虽然数量不少,但以上下左右交错的形式排列,灵巧的枝叶朝往各个方向,犹如在风中自由翻转。
位于瓶肩与瓶底的壼门纹边框采蓝地白花法绘画,浓重的钴蓝突显出这二圈整齐的边饰,既能衬托缠枝花卉的活泼生动,又有稳定视觉重心的效果,使此器显得生机盎然、高雅大方。
04
松竹梅纹梅瓶形纹设计

明 宣德 / 松竹梅纹瓶
岁寒三友为主纹,壼门纹边框为副纹,主副纹的画面切割,使松竹梅纹比例合宜自然。
松竹梅纹深受文人画家的喜爱,也是青花瓷的传统题材,在宣德梅瓶上作为腹部的主题纹样。
图四为宣德时期的青花梅瓶,口沿和颈部留白,肩部和底部分别绘画一圈壼门纹边框内填圆珠纹,以框尖相对的形态彼此呼应,腹部绘画松竹梅所组成的岁寒三友图,竹叶上方用楷体书写「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年款。
在腹部的岁寒三友图中,松树和梅树呈Y字形并列一起,老枝横向四方,嫩枝昂首向上,纵横交叉的枝干产生前后交错的空间感,椭圆形的松针密聚成团,朵朵梅花渐次绽放,苍翠的修竹挺立其间,铺陈出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的精神。
以蓝底白花法绘画的壼门纹边框,可以突显岁寒三友的图象,透过器面的分割,使松竹梅纹获得最佳的比例与自然的构图。
05
鱼藻纹梅瓶形纹设计

明 宣德 / 鱼藻纹梅瓶
此器配合高长的器身,以大型莲丛鱼藻纹搭配水藻和小型莲荷,增加莲塘水域的景观深度。
鱼藻纹常见于宣德时期的青花瓶、盘、碗、洗、罐等器物上,在青花梅瓶上以腹部主纹为多。
图五为宣德时期的青花梅瓶,此器通体绘画莲塘鱼藻纹,上腹部有四丛大型莲荷平均分布,莲丛朝上开展,与圆阔的器身呼应,莲丛之间各绘一条鱼儿,两两相对或相背,翘首扬尾,作回游之姿。
梅瓶肩上散布水藻,下腹部绘画小型莲丛,这些次要纹饰与大型鱼藻纹堆叠在一起,增加莲塘水域的景观深度,是配合高长形器身所作的设计。
综上所述,明代宣德青花梅瓶以各式主纹搭配副纹,切割高长的器表,使主纹得到合理的比例布局,表现生动自然的美感。下期将以蟋蟀罐为主题,介绍此一品类的形纹设计概况。
本文选自《震旦月刊》第 579期 2019年10月刊
文/吴棠海
图/震旦博物馆
©版权为震旦博物馆及震旦集团共同拥有
若需转载请先联系
关于震旦博物馆云讲坛

震旦博物馆官方微信号特别推出栏目“震旦博物馆云讲坛”,系列性的为大家带来不同主题的知识与探讨。
关于四楼青花瓷器展厅

“青花瓷”展以“中国历代青花”、“青花瓷的外销”与“青花瓷古器物学研究”为展陈主题,精选馆藏元、明、清三代青花瓷器,运用古器物学的研究方法细致剖析,在清晰勾勒青花瓷器绵亘六百年的风格特色和发展脉络之余,以此为媒介重现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盛况。
关于震旦月刊
震旦月刊创刊于1971年7月1日,是一本提升职场竞争力的知识伙伴的公益刊物。致力于关注企业经营管理、职场中的创新现象和热点,摘录名人大师的前沿实用的观点,赏析经典设计和文物佳品,同时分享有关震旦集团的新闻资讯和公益活动。
👇

扫描二维码
免费订阅《震旦月刊》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