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转自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我们对于“牛”的印象不论是其形态特征、象征意义、还是文化寓意,或许常常是相对固定的。想知道艺术家对“牛”有什么看法和想法?他们会用什么方式去创作表现“牛”?
牛年新春到来之际,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邀请了五位通过绘画方式创作的艺术家,命题作画,请他们各显神通画出自己的“牛”。看看艺术家们画的牛到底牛不牛?看看“艺术家画牛”系列作品是否挑战了你对“牛“这个动物形象的固有认知呢?
居家过年之余,让我们也来跟随艺术家的创想,抒发对牛年新年的愿望,重新发现“牛”,画出不一样的“牛”——“你牛我也牛”!
本期艺术家

■ 宋拓
■ 被称为“中国艺术界的川普”,其作品包括书法、影像、绘画、公共干预、服装设计等。
你可以开始点牛了。

宋拓《如何画牛(2021牛年特别版)》。
一张普通的A4纸,一支最常见的黑色啫喱笔。1.5分钟之内,行云流水般,宋拓应邀为PSA创作完成了一幅憨态可掬的2021牛年特别版作品,这也是时隔9年,他再续前缘,为《如何画牛》录像作品画的第24只牛。
缘份使然,艺术家宋拓的录像作品《如何画牛》创作于2012年,与PSA开馆同年。在这部影像中,宋拓一边与朋友闲聊,一边依照朋友信口的要求挥笔自如地完成了23幅牛的画作,每幅平均时长不到1.5分钟。在这看似随性的34分钟中,宋拓实则揭示了“如何”与“画”之间的内在矛盾:许多人将“画”当作模仿的过程,在既有作品中寻找典型,为了模仿典型而产生了“如何画”的问题;但宋拓却没有回答朋友请他“讲些方法步骤”的要求,而是从心所欲地勾画了牛的各种形态,不仅线条自由奔放,造型鲜活夸张,还从俯视、仰视、背面、正面等各个角度呈现牛的形象,甚至给牛插上翅膀,或是给牛赋予了恐龙的模样,完全跳脱了“方法”和“应该如何画”的想象限制。宋拓“画”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本真状态,而不是一个需要揣摩“如何”的结果;一旦落入“如何”的窠臼,“画”将也不复存在。
少年时期的宋拓也曾像在家乡广东的公园里现场表演画画的那类天才儿童一样,在众目睽睽下当众表演画画。然而后来他并未把画画作为自己的“职业”,如今身份多元的宋拓更多时候只是把画画作为一种“100%单纯的享受”。或许值得我们反思是,如何才能把一种爱好作为人生乐趣一直保持下去?成年以后如何才能不受规矩所限,像孩子一般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的自在玩耍?
——也许,摒弃压力和自我束缚,自得其乐的状态才是我们最需要的。牛年伊始,你是否也希望尝试一下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画一画呢?来,准备好纸笔,小试牛刀吧!
了解更多北京公社展览及艺术家信息,请访问:
官方网站:www.beijingcommune.com
微博:@北京公社
微信:北京公社
Instagram: beijingcommune
Facebook: beijingcommune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