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夜话」是一档深度内容分享的趣味性栏目,为您分享与艺术相关的各类内容。期望营造一种当代人乖离白天疲倦,坠入深夜宁静的氛围。简约的视觉,凝练的文字,舒缓的声音,这一切都为深夜的侃侃而谈做足准备。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斯维特拉娜·阿尔珀斯所著的《伦勃朗的企业:工作室与艺术市场》。伦勃朗是所有艺术工作者都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在他作品背后孤独的伦勃朗形象也时常为人乐道。而在本书中,更进而挖掘了伦勃朗社会化的一面,而这种社会化又与崇高的艺术追求结合在一起。在书中,我们将循着伦勃朗和他的作品的脚步,一同离开工作室,步入艺术市场,在市场语境下重新定义伦勃朗的绘画王国。


个人价值,经济价值,审美情趣——显然,伦勃朗的名字已经被用来形容各式各样的事物,毫无疑问,它已经成为各种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伦勃朗”这个名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当“伦勃朗”这个词汇被大量使用的时候,人们已经渐渐地忽略了他的作品。我们是否是继承了19世纪人们的偏见?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调整自己看待伦勃朗及其作品的视角,重新审视是否应当将伦勃朗的作品的制作与营销模式作为典范,并用它来衡量个人价值和资产价值。

对于站在卓越顶端的伦勃朗而言,他的名字已经变成了价值和品味的同义词。在将伦勃朗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生产中,我们更不能将他的社会角度合并考虑在他的职业生涯之内。统治工作室,拥有创作自由,拥抱艺术市场的伦勃朗,比孤独的天才形象更伟大。

第三章:工作室中的大师
P98
伦勃朗创立自己工作室的代价是打破了家庭与艺术的既定关系。普通的荷兰模式是工作室与家庭并存。那个时代荷兰的艺术生产类似于某种家庭副业的家庭手工业。工作室通常是画家宅邸中的一个房间,即画室,在那里,艺术家经常描绘工作中的自己或者其他艺术家。维米尔的《绘画艺术》(Art of Painting),是这类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代表。艺术家的家庭成员经常为他们充当模特,而且艺术家通常也喜欢把自己描绘成家庭的一分子:画家和妻子及孩子一起的场景,偶尔还包括画家为父母画像的场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在第二章提出那个画家将自己的妻子培有成缪斯的观点也证实了她们介于专业模特和家庭成员之间的身份。

第四章:自由、艺术、金钱
P165

《伦勃朗的企业》放弃了传统艺术史以形式或风格分析为宗的研究方法,分别从伦勃朗作品的绘制方法、创作模式、工作室的组织结构和市场运营这四个方面重新考察了其作品从创作到生产的全过程。在阿尔珀斯教授看来,伦勃朗是早期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艺术品制作和营销的典型范例,他不仅是一位绘画天才,更是一位“画架上的经济学家”。这位绘画大师通过教学和工作室运营将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渗透进工作室出产的每一幅作品,并通过市场营销在18世纪荷兰新兴的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中确立了自己的绘画权威。借助这种艺术生产模式,伦勃朗成功地摆脱了原有的贵族赞助体制,并重新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

斯维特拉娜·阿尔珀斯(Svetlana Leontief Alpers),美国著名艺术史学家,20世纪后期欧美艺术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阿尔珀斯1936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其父是俄裔美国经济学家、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瓦西里·列昂季耶夫(Wassily Leontief),母亲是音乐家艾斯特尔·马尔克斯(Estelle Marks)。1957年阿尔珀斯毕业于美国拉德克里夫学院(Radcliffe College),获文学学士学位。1965年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之后随即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聘为艺术史教授,1971年被任命为该学院艺术联合会主任,1979-1980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级研究中心。1998年退休后被授予荣誉教授头衔(Professor Emerita)。现为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顾问、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基金会顾问,并在全球多所著名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其主要著作有:《描绘的艺术:17世纪荷兰美术》、《伦勃朗的企业:工作室与艺术市场》、《蒂耶波洛的图画智慧》(与巴克森德尔合著)、《制造鲁本斯》、《艺术的苦恼:委拉斯贵兹与其他艺术家》。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