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AMVIEW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浙江省提出,要在“十四五”时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到2035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美术馆建设蓬勃发展,积极响应文化和旅游部在美术馆专业化建设的举措,在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等一系列项目中成果斐然。
美术馆事业是紧密连接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代最新精神创造的重要纽带和展示平台。浙江美术馆作为杭州西湖的重要文化地标,以鲜明的审美文化特色,在弘扬主旋律精神、为国家典藏艺术精品、引导服务艺术家创作、塑造城市文化精神、搭建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为广大公众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持续发挥独特作用。

“浙美观点”栏目刊发第三期:
应金飞馆长在2021年1月下旬接受《中国文化报》采访时发表的相关论述和观点。
浙江美术馆对于公众而言是一种精神家园的概念。要阐释清楚这一点,还是需要从我们的展览和活动入手。
如何让公众把美术馆看作是一个家园?
首先,我们要有各种与公众的互动项目。“纸上谈缤——中华纸文化当代艺术展” 中有一件由3万多的公众直接参与创作完成的“万羽千言”。该作品在创作之初,向每一位杭州市民发出邀请,许一个心愿,折一只纸鹤,共同完成一件大型装置作品。这件名为“万羽千言”的大型艺术作品,连同活动全程纪录片一起,在浙江美术馆开馆十周年特展之“纸上谈缤——中华纸文化当代艺术展”中重磅亮相,公开展示一个半月时间。这就是让观众深度的介入到我们的展览和活动中来,把观众带进来。

万羽千言
第二,我们在展览和活动的设置中,考虑的是多维度的公众。我们既有传统的书画,又有当下的艺术作品,致力于赋予具备多元方式的展览丰富的多元意义。所谓的多元,即在作品形态上,有绘画、有多媒体、有装置、有雕塑、有公众直接参与创作的多维度的方式。如此多元的展品形式体现在一个展览中,可以让各个维度的观众参与其中,有所选择,而不是只给观众提供单一的方式。所以,我们近几年来的展览作为打卡地,对观众、尤其是新生代观众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这都是由于我们在对公众的知识结构加以分析后,使其与原创展览产生关联,因而让更多的观众把浙江美术馆看做是一个精神家园。





“山海新经”展品
我们对于展览的策划需真正的融入到公众的精神层面,激发观众们前来浙江美术馆,并把这里看作精神家园,浙江美术馆才能转变为一个承载公众精神依托的核心场所。因此,展览不能很自我,有深度的展览要往简单做,简单的展览则要往丰富做。这样一来,展览的各类受众都能看懂,与此同时,又具有深度的研究,实现了研究与公众的有机结合。
馆长
应金飞,现任浙江美术馆馆长,二级教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撰稿:李文庆 王子伊
摄影:徐伟杰 刘坤
编辑:洪子又
责编:综合信息部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138号
电话:0571-87078700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周一休馆(遇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
免费注册成为浙江美术馆之友
享受更多会员服务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浙美观点”栏目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