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年读牛图
2月22日 周一 十一

《牛头》,毕加索,雕塑,1942年,巴黎路易·雷里美术馆藏

我不探索,我发现。

毕加索:
这是一个由废旧自行车鞍座两边加上了车把手所构成的奇特的“牛头”,车把手承担了向上翘起的牛角角色,而三角形的车鞍座形似牛头。毕加索(1881-1973)巧妙地使用了日常废弃物品,通过重新诠释物体语言,将它转化成了特定的文化符号——象征着西班牙民族精神的公牛。尽管毕加索一生创作了无数与“牛”相关的作品,斗牛士、牛头怪、公牛等主题大量出现于他的绘画作品中,但作为雕塑,这件“牛头”却是独一无二的。这一艺术灵感源于毕加索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无微不至的观察。
1941年前后,毕加索开始尝试使用一些捡到的小物品进行创作,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力将它们转化为一些有趣的形象,比如他用香烟在一张废纸上烧出两个洞假装是人的面孔,或者是用一段腐木比拟成一根雪茄。甚至在车把手“牛头”完成后,仍被好友建议可以继续发挥想象,比如在前面放一块木头,那就能被视为一只鸟儿了。他将原本微不足道的事物呈现出了全然不同的意趣,赋予了它新的美学意义。尽管在艺术史上这一风格让毕加索被称为“现成品”艺术的先驱者,但不可否认的是,“牛头”之中折射出的是他“我不探索,我发现”的价值观。无论是具体事物还是某一抽象概念,都不是恒久不变的,毕加索不过是玩了一个观念转换的游戏,让人们从定势的思维中暂时逃离。
PSA 2021
Continúe 肯定牛
2月4日起至元宵佳节,PSA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牛年特别企划。PSA将在年前公布今年的重要展览与活动,邀请大家一同扭开新的期待~在春节假期中,“烟囱PSA”还将通过“求牛签”、“牛年读牛图”、“你牛我牛:跟艺术家学画牛”等一系列线上专栏与你分享“牛”在艺术世界里的前世今生。与此同时,PSA还将在线下举办“牛在哪儿?”新春现场猜谜活动以及一系列民艺工作坊,欢迎过年驻扎在上海的小伙伴们前来欢度佳节,喜迎新春!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