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查看往期
○徐志伟:他们有这样类似的集体活动都会通知我,有时候通知不及时,我就会打个面的去。1992年在画家村边上的小树林办过一次画展,没有常规展览那样的气氛。在相对自由的小树林里做展览,有一种特殊、独特的感觉。其实,当时树林里的光线并不太好,有些作品就直接放在草丛里,这样做对画是有损害的,整体环境并不适合作为画展的场地。那天观展的人比较多,画家们也想通过此次展览售出一些作品,他们邀请了很多在北京的外国朋友,也确实来了很多人,但是并没有作品售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最后烧掉了自己的作品,包括伊灵、黄欧和叶友等人。在小树林画展之后,他们又在北大举办了露天展览。实际上这可能是他们争取绘画展示的一种方式,因为他们没有钱去租场地,可能也没有合适的绘画机构接受他们的作品。
艺术微喷,25.5cm x 38cm
▲王秋人在画室,1992年
艺术微喷,38cm x 55cm
○徐志伟:这是1993年的事情了。当时很多媒体对圆明园的报道并不全面详实,我们就想通过画家自身的角度去介绍,而不是作为“旁观者”的角度,因为“旁观者”角度的理解有时候并不确切。我们想通过艺术家们撰写的艺术笔记、文章和创作的作品去介绍艺术家,文章有栗老师(栗宪庭)、张晓军、王秋人和黄翔等人的。而且,当时的相关报道中也没有太多的艺术家作品,我们想做一个图文并茂的书籍。同时,我们也收集了有关圆明园画家村的报道,这样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圆明园画家村的书籍。
○徐志伟:其实,当地的派出所户籍部门已经给他们信号了,就是不给他们办暂住证了,而且已经明确的告诉他们不能在这里长住了。在1994年的时候,方力钧、岳敏君他们已经搬到宋庄了,可能他们觉得这里太热闹了,而不像以前那样安静了。
○徐志伟:一直拍到了1995年,之后我去的次数就非常少了。有几次他们让我过去,说警察在轰人,但我都没赶上,等我过去的时候已经没什么人了。警察把他们该带走的都带走了,该吓跑的也都吓跑了。1997年我再去看看的时候,好像就剩祁志龙一个人了,其他人已经不在那了。在我的印象中祁志龙是最后走的,没有人轰过祁志龙,因为他有北京户口,所以相关部门就没有理由轰他。
艺术微喷,38cm x 55cm
○徐志伟:我第一次来宋庄,可能是在1995年初了。圆明园画家村解散后,听说有些人搬到了宋庄。那时宋庄的环境非常好,很朴实的北方农村,道路两边还有麦田。他们已经在那住了一段时间了,我就跟他们联系,就过去看了。当时最早来宋庄的有老方(方力钧)、岳敏君和刘炜等一些人,虽说是张惠平把他们引过来的,但那时候张惠平可能还没住在宋庄。晚些的时候,王秋人他们也搬过来了,我来宋庄的次数就相对多一点。那时候的画家主要集中在小堡村,可能有十几个。
○徐志伟:相比圆明园,这里的工作室要大一些。老方(方力钧)的院子就非常大,有二亩多地。当时老岳那院子非常特别,他的房子是外边一圈围墙,里面又一圈围墙,院子里头又有一个院子,好像一个小城堡。
1993年12月,经张惠平介绍,在靳国旺、崔大柏、刘兴明等帮助下,方力钧与张惠平、岳敏君、刘炜在通县宋庄小堡村先后购买农民房,1994年春天,经过整修,方力钧正式从圆明园画家村搬入宋庄小堡村画室。到了1995年,首批由圆明园迁到宋庄的画家已入住通州一年多,民房改造的话是倒也非常宽敞,看着也还算霍亮。
○徐志伟:1995年后比较多,好多画家都在这边找房子,我也在这边找过。后来小堡村周围的房子好像也不让卖了,而且价钱也贵了。1996年的时候,王秋人当时花了4万8买的房子,是当时村里最贵的。之后,陆陆续续有些人搬到了小堡周边的村子。那时候人比较多的辛店就有好几个人在那买了房子。饶松青是第一个在那买的,另一个人没有去过圆明园的画家,也在辛店买了房子,我是第三个在辛店买的。那时候辛店的房子很便宜。我当时在辛店买的院子花了15000元。刚买房子的前两年没在那住,只是周末会过来住。也是从红庙骑自行车过来,有时候晚上10点从家出发,到这里都12点了。那时候京榆旧路还是一条很小的路,晚上连路灯都没有黑乎乎的。到路过龙旺庄的时候,过了桥闸的时候就没有路灯了,那时也没有京通快速路。
艺术微喷,38cm x 55cm
......

徐志伟镜头下的中国当代艺术
开幕时间
2020年10月16日16时
展览时间
2020年10月16日-2021年4月16日
展览地点
合美术馆5号厅
出品人
黄立平
策展人
高松寅
学术主持
鲁虹
策展助理
柯明
主办单位

注 意
春节期间
合美术馆线上商城暂停营业
并将于2月17日(初六)再次开放
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