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月22日的回声征集线下说明会🔗中,来自一加一残障人公益集团的高山告诉我们,“回声”对于整个视力障碍群体来说,其实是更生活化的,每天或者是一天中要用到很多次。一种就是对于盲杖的使用,无论是在地面上滑动还是在平面上敲击,除了直接的触觉感知以外,还要通过敲的回声来感受不同障碍物的可能性。比如说如果停了一辆车在路前方,就会听到一点金属的回声,而如果前面是一颗树,一面围墙,听到的回声也不一样,甚至回声的距离感也会不一样。
在没有拿盲杖的时候,视障者也可以通过打响指来判断前方空间的距离和方向。在训练新加入的盲人或后天失明的盲人时,会做一种练习,像玩小游戏一样。比如说让大家蒙上眼睛,走到一堵墙前面,怎么样在不碰到墙的情况下,比赛如何能离这面墙最近。这样的练习同样是基于回声对于日常辨别空间方向的应用。
当非视障人士说自己“听到回声”时,指的主要是空旷空间下的回声,首先听到一遍自己发出去的声音,然后再听到一遍从环境当中反射回来的声音。实际上,视觉障碍者们了解,大部分时候用到的回声没有这么理想的条件,而是要在一堆嘈杂的环境中去比较,去寻找回声。
在日常环境中,大部分时候,一个声音发出去,或多或少都有回声,有些是在自己的身体内,有些是在环境中。只是对于视力正常者来说,微小的回声通常不会引起注意。高山说,或许有一些视障者有一些独特的对声音的记忆,愿意和大家去分享。
(回声征集项目组)
👂你拍一,我拍一
跟随视障人士体验回声和城市空间
如果你和我们一样,好奇并愿意体验在视觉受限的情况下,人如何用声音、声纳、盲杖或其他工具发出的回声,在城市空间内辨别方向,并把我们制造的回声录制下来,上传到回声线上征集平台,欢迎加入此次工作坊。
工作坊将由室内和户外两部分活动组成。在室内部分,我们将再次聆听回声地图专题(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2958)内发布过的各种声音,并交流各自的感受;到了户外部分,视障参与者与非视障参与者将共同组成小组,体验在视力受限的情况下感受到的户外城市空间。从OCAT上海馆的公教空间出发,沿苏州河的河岸,经过两座桥的桥洞,并来到机动车忙碌的宽阔马路,最后回到室内。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将分工协作,通过制造和聆听回声,寻找方向,注意不要落下自己的同伴。回到室内以后,大家将互听彼此录到的回声,并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体会到的城市空间和声景。

工作坊招募
你拍一,我拍一:跟随视障人士体验回声和城市空间
时间:2021年2月28日(周日),14:00-17:00
地点:OCAT上海馆公教空间及周边街区
(请提前15分钟至OCAT上海馆公教空间签到)
报名方式(限额20人):

请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活动带领者
傅高山
一加一残障人公益集团合伙人。主导并培养了中国第一个盲人广播团队、中国第一个盲人速录师团队,并将盲人非视觉摄影引进中国。2012年向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委员会递交《一加一报告》,该报告是唯一一份署名的民间报告。2013至2015年,推动中国的高考为残障人士提供合理便利政策的改变。2015年至今,主导残障人在新职业领域的实践与运营,包括盲人从事呼叫中心岗位,以及残障者从事AI数据标注等。
苏杭
策展人,建筑师,编辑。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取得硕士学位,曾策划和引进过多个设计展、研究展、成果展等。长期致力于上海城市碎片化公共空间的研究,关注焦点涵盖亚洲城市、媒介、社区营造、设计等。广泛参与策划、设计、编辑、公共教育和出版方面的工作。
孙奇芳
青年作曲人,编曲人,录音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现生活工作在上海。2015年联合发起“微空间植入计划”,2020年发起”声音碎片“项目,关注音乐的在地性和跨媒介创作。
罗天瑞(Terence Lloren)
住在上海的美籍录音师,也是Bivouac Recording厂牌创始人。Terence从2008年开始录制上海的声音,包括城市环境声和人声,并将上海的城市变迁、变迁中的人物面貌,以及都会区域接近自然的地理,透过收录的声音,长期呈现在“与沪成长”项目中。2020年6月,Terence录制了外滩海关大楼内的钟楼回声。
朱纪蓉
策展人,上海笛德侯文化实验室(Diderot Cultural Lab)创办人,“回声征集”项目组成员。朱纪蓉为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博士、前中国台湾辅仁大学博物馆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曾任职台北市立美术馆展览组、台北市文化局、诚品书店等文化机构。笛德侯文化实验室致力策划特殊的选题与内容,以为华人社会、国际社群创造有意义、有意思、有温度的展览。
沈健文
澎湃新闻城市漫步栏目编辑,“回声征集”项目组成员。
吴雅琼
OCAT上海馆公教媒体主管。
策展人:朱纪蓉
策划组:朱纪蓉、沈健文、袁璟
顾问:殷漪、王婧、施瀚涛、Terence LLoren、Beat Hächler、Christian Zehnder
联合发起
澎湃新闻
瑞士山岳博物馆
上海笛德侯文化实验室
学术支持
浙江大学声音实验室
同济大学声音实验室
鸣谢
瑞士驻沪总领馆
瑞士文化基金会
swissnex China 瑞士科技文化中心
上海当代艺术馆
那行文化
OCAT上海馆
香港大学上海学习中心
金盲杖自立生活

当前展览
重新聚焦媒介:东亚录像艺术的兴起
展期:2020年12月27日-2021年3月21日

C空间计划 | 廖斐 | 这一切是随机发生的吗?
展期:2021年1月23日-3月28日

征稿启事
扩频Amplifier:OCAT上海馆媒体艺术专号
截稿日期:2021年3月14日

关于OCAT上海馆
参观时间 | Admission Hour
10:00-18:00 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
最后入场时间:17:30
10:00-18:00 from Tuesday to Sunday (Closed on Mondays)
Last Entry 17:30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Tel: 021-66085180
Email: ocatshanghai@ocat.org.cn
Weibo: @OCAT上海馆
Instagram: @ocat__shanghai
地址 | Address:
上海市静安区曲阜路9弄下沉庭院,负一层(轨道交通8号线、12号线曲阜路站)
-1F Sunken Garden, Lane 9, Qufu Road, Shanghai (MTR Line 8 & 12 Qufu Road Station)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