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本文由重庆市文化研究院编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表在《重庆文化研究》(戊戍冬)卷,2019年1月版。

内容提要
研究中国传统的官员禁酒青铜器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青铜禁,是一种放置酒器的器座,也是开有放置酒器孔位的酒案,其配套的酒器有特殊的禁酒设计和铭文介绍。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基本数据和来历。
柉禁应称为“盌禁”。格从尾祝铜盌禁之盌与禁完全配套,系原初性组合。铜禁形制起源于商朝的青铜三联甗。铭文释文。右铭:各(格)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尺乙朋用比字;左铭:今夕尾亏(yu)祝,昱又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对既出六件疑似青铜禁,介绍其概况并给出了否定性意见。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很可能是唯一符合条件的青铜禁。
关键词:盌禁 酒案 禁酒铭文 格从 尾祝 疑似青铜禁
19大提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对党的八项规定有进一步的实施细则。因此,研究中国传统的官员禁酒青铜器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青铜禁,是一种放置酒器的器座,也是开有放置酒器孔位的酒案,其配套的酒器有特殊的禁酒设计和铭文介绍。文献记载,商人嗜酒成风,到商纣王时期达到顶峰。纣王在朝歌修建了“酒池肉林”,荒淫无度的生活导致亡国。西周建国后,总结教训,颁《 酒诰》坚决禁止酗酒。所以,就把这种盛放酒器的案形器叫做“禁”。
《 酒诰》是 周公命令康叔在卫国宣布戒酒的告诫之辞①: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 肇国在西土。厥 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
“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越庶国:饮惟祀,德将 无醉。惟曰我民迪小子惟 土物爱,厥心臧。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
“小子惟一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自 洗腆,致用酒。
“庶士有正越 庶伯君子,其尔典听朕教!尔大克羞耇惟君,尔乃饮食醉饱。丕惟曰尔克永观省, 作稽中德,尔尚克羞 馈祀。尔乃自介用逸,兹乃允惟王正事之臣。兹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大盂鼎291字铭文记载了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并告诫盂,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 他听说商朝之所以坠丧天命的原因是殷朝从远方的诸侯到朝廷的大小官员都耽湎于酒,以致靠控军队,丧尽民心。因此,文王、武王得以卓越的业绩立国,主要是由于其臣属从不酗酒,每逢祭祀,认真、恭敬.
青铜“禁”,史籍记载甚多,但直到2017年,学者均只知其名,未见过经过严格论证的实物。
这不仅是因为它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礼制等级要求和规定,不但规定于王室,而且延伸到大夫和普通的士阶层。因此,显得弥足珍贵。学界普遍认为青铜禁(本文称之为“疑似青铜禁”)极为稀少,全世界保存不超过六件,是非常罕见的珍贵文物。
一、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基本数据
禁台长40.5公分,宽12.5公分;载酒杯通高31公分;酒杯直径13.5公分,底直径7公分,杯高14公分:重6.8公斤。
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现藏四川德阳李先生处(系李家祖传)。其出资邀笔者千里奔波,得以仔细考察。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1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2
铜禁酒案结构如下: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3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4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5
二、论格从尾祝铜盌禁之盌禁配套
盌禁配套,就是试图证明格从尾祝铜盌禁的盌和禁是原始配套组合成一器的。如果这个结论成立,则完整的青铜禁就必须具备禁案和盌杯。
柉禁名称最早见于《礼记·礼器》云:“有以高为贵者……有以下为贵者……天子诸侯之尊废禁,大夫、士棜禁。此以下为贵也。
”其注云:“棜,斯禁也。” 郑玄认为,“名之为禁者,因为酒戒也”。收藏家端方提出所获为“柉禁”,虽然不对(详下),但这个命名引起人们对柉禁的关注。
柉禁就是斯禁。
柉禁应称为“盌禁”。“柉”音fan。是古书上说的一种树,皮可以制绳索。柉禁是收藏家端方提出来的。容庚认为:“《礼器碑》云:‘笾柉禁壶’,《陶斋吉金录》称‘柉禁’盖本于此。然《隶辨》解释柉为盌,不当称禁为柉禁也。②” 《隶辨》释字考原的权威性毋容置疑。清朝顾蔼吉撰。蔼吉号南原。是书以娄机《汉隶字源》为基础,钩摹汉隶之文,以宋《礼部韵》编次。每字下分注碑名,并引碑语。见《四库总目提要》。
我认为容庚对“柉禁”的批评失当;不明白“柉禁”的名称正确地表达了“柉(盌)+禁案”的内涵。如果容庚是指端方的称谓不够确切,那么,称为“盌禁”就没有问题了。盌,音wǎn 形声。盌字从夗从皿,夗亦声。"夗"意为"敞口"。"夗"与"皿"联合起来表示"大口小腹的容器"。本义为大口小腹的容器,与"盎"(小口大腹的容器)相对,即"杯"。
容庚对端方夔蝉纹“柉禁”和鼎卣禁的“二器约在商代”③的断代自相矛盾:盖商代不但不禁酒,而且整个统治阶级都沉浸在酒海之中。因此,如果容庚的断代正确,则二器肯定不是青铜禁,而是商统治者酗酒的物证。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6
 “盌禁”名称明确了青铜禁必须由盌也就是酒杯和禁案组合而成为一套具有特殊禁酒意义的酒器。缺一不可。
2、本器盌底与禁案之孔位锲合: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7
上图,盌底与禁案之孔位各就各位。
3、酒盌与禁案的纹饰锲合:
禁案的三角形蝉纹与夔龙纹饰如下: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8
马承源《中国青铜器》认为:三角形蝉纹“盛行于商末周初,以后没有出现过。④
盌盖的夔龙纹饰如下: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9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10
盌盖的夔龙纹饰与禁案的夔龙纹饰风格相同。
三角形蝉纹与夔龙纹饰相结合,具备周初青铜器纹饰的基本特征。
盌盖的夔龙口中各有一个明显的人形,龙吃人!象征周天子对违反禁令者有着严厉的处罚措施。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11
4、三个酒盌完全相同:
三个酒盌均有相同的两组八字共16字的一样的禁酒铭文(考证详下),明确地表明了该青铜盌禁的功能。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12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13
小结:格从尾祝铜盌禁之盌禁完全配套,系原初性组合。
三、铜禁形制起源于商朝的青铜三联甗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14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15
"妇好"青铜三联甗(图片来源于网络)
妇好墓中出土的三联甗,重达138公斤,由一个甗架(多眼烧灶)和三口可自由移动的大甑(蒸锅)组成,类似今天的“火锅”。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16妇好"青铜三联甗(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器盌禁盌杯之三孔直接来源于三联甗大甑之箅孔。
区别:甗下面有鬲,盌杯下面无鬲。甗架下面可以烧火,禁架下面不能烧火,纯粹是盌杯之架;盌杯之形状类似于商朝大甑,但有盖,器小。共同点:三个盌杯和三个大甑均可自由移动。
四、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铭文研究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17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18
释文:
右铭:各(格)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从”尺乙朋用比字
左铭:今夕尾亏(yu)祝,昱又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考证右铭:
右铭1为“各”,义为法律、制度。参同字金文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等等。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口部》:“各,古格字,故从攵。攵有至义,亦有止义,格训为至,亦训为止矣。
”《北史.封懿传》::“时增损旧事,为《麟趾新格》,其名法科条,皆述所删定。”这里指国家的禁酒令。被限制,受局限。如格于成例(被条例所限制,不能通融)
右铭2为“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同“从”。《集韵.鈡韵》:“从,古作”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右铭3为“尺”,比喻法度和标准,《金史.元好问》:“为文有绳尺,备众体。”这里指姬周政府的禁酒令的若干规定和法度。这里可能涉及到饮酒不能失度的问题,而本器证明时官员交往一律禁酒。
右铭4为“乙”,参同字金文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等等。
右铭5为“朋”,参同字金文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等等。
右铭6为“用”。
右铭7为“匕”,同“比”,徐灏注《说文》:“匕、比,古今字。” 比较;考校,核对:“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右铭8为“字”,治理、教育。参同字金文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等等。【汉】崔寔《政论》:“旧制万户以上,置大县令,以表其能字人之力也。”
右铭意为:政府的(禁酒)法令限制必须服从其科度,以之同诸友考校治理。
其于法令的认真程度如此。
考证左铭:
左铭1为“今”,现在。《说文》:“今,是时也。”。
左铭2为“夕”,参同字金文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等。《说文.夕部》:“夕,莫也。从月半见。”
左铭3为“尾”,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东方仓龙七宿之第六宿,有星九颗。《周礼.冬官》:“以象大火也。”郑玄注:“大火,仓龙宿之心,其属有尾。尾,九星。”《淮南子》:“孟春之曰,┉┄旦尾中”高诱注:“尾,东方仓龙之宿也。”。根据冯时的看法:“尾指龙尾。
尾宿今含九星,从甲骨文及金文龙字的形象看,当亦包括箕四星。四星相连呈簸箕之象,因而得名。⑤” 箕四星相连呈簸箕之象,其实更象一个盌杯: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19
左铭4为“亏”,同“于”,表示所在,音yu。
左铭5为“祝”,金文中的“祝”没有这样的“示”旁,只有甲七四三和明藏五三四有之。说明该铭文写作的时间脱商未久,宜在周初⑥。
其义为“断绝”。《广雅.释诂一》:“祝,断也。”《正字通》:“祝,断绝。”比喻酒杯穿了三个大孔: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20
如图20,盌杯底部有点象放射性同位素PU-239的元素符号。
酒杯穿了三个大孔如同四星相连的星杯破了,什么美酒装进去都会漏个一干二净,是谓“天祝”。
“天祝”遂成为古人的常用语:《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因此,“尾亏(yu)祝”就是“天祝”。
酒杯的三个大孔证明当时官员的社交场合禁酒。
左铭6为“昱”,《说文》:“昱,明日也。”林洁明《金文诂林》认为亦作“翌”,从日翊声。参《宰琥角》同字金文。
左铭7为“又”,义为“又”。参同字金文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等等。
左铭8为“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鸣,音jue 。《玉篇.口部》:“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鸣也。”又案《集韵.薛韵》作“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音jue。《集韵.薛韵》:“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鸣也。”
昱又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明天(天象好了)再来闹热。
意为:(望星空)今晚尾箕四星杯穿孔了,改日请再来热闹相聚。
此联不乏古人的幽默。在上古,天象常识从老人到儿童,尽人皆知。
四、既出疑似青铜禁概况与简评
1、疑似青铜禁,一称夔蝉纹禁、端方铜禁,是1901年在陕西宝鸡斗鸡台一古墓中出土的,加上同时出土的一个尊,两个卣和爵、角、斝、觚、觯、斗、盉等共14件青铜器,后来被称为“柉禁十三器”(斗未被计入)。这批文物在出土后后辗转被清朝重臣、金石学家端方收藏。
柉禁的器形为扁平长方体,长87.6厘米,阔46厘米,高18.7厘米,前后各有长孔八,左右各有长孔二,器上尚存置尊卣三器的痕迹。
端方在1908年编撰成《陶斋吉金录》,收录了柉禁器组,首次将之定名为“柉禁”。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21资料照片)
时任湖北巡抚的收藏家端方获得西周铜禁后与众官员一同赏玩 。
其子弟于1924年将这套青铜器以约20万两白银的价格卖于美国传教士福开森,福开森又以3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22
端方根据“器上尚存置尊卣三器的痕迹”恢复放置,以上两幅照片放置一尊二卣共三器的放置方法都是一样的,案上三器都是大容量。
“柉禁十三器”之中的爵、角、斝、觚、觯、斗、盉都是配合使用的酒器,完全是一幅众官员摆开架式,集体豪饮的作派。因此,这个所谓“端方铜禁”是供商贵族豪饮的酒案,并不是周朝倡导和规定的青铜禁。
2、日本大阪收藏的疑似青铜禁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23日本大阪收藏的中国青铜禁,取自网络)
该器与已经发现的青铜禁造型不一样,由于没有放置尊、卣、酒杯等酒器,也没有放置酒器的孔位,因此,只是一个漂亮案桌,也不是周朝倡导和规定的青铜禁。。
3、河南省淅川疑似青铜禁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24河南省淅川青铜禁,取自网络)
1978年在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中出土了一件铜禁。器身为长方形,通高28.8厘米,通长131厘米,通宽67.6厘米,重94.2公斤。铜禁整体由三层粗细不同的铜梗相互套结,通体镂空透雕云纹。
禁上面正中是一长方形平台,为放置器皿用的。禁身四周攀附有12个铜怪兽。前爪攀附禁沿,后爪紧抓禁外壁,似欲吞饮禁上的酒。禁下附虎足10个。文博界称为“云纹铜禁”。
该器由于没有放置尊、卣、酒杯等酒器,也没有放置酒器的孔位,因此,只是一个漂亮案桌,也不是周朝倡导和规定的青铜禁。
四,陕西省石鼓山发现的疑似青铜禁
2012年3月,陕西宝鸡群众在挖地基的时候,一批精美的青铜器破土而出。其中,一件长方形青铜器学名叫做夔龙纹禁]此“禁”长约90厘米、厚10厘米,这件“禁”的上面和旁边,还摆放着方彝、卣、尊、罍、斗、爵等多种青铜酒具。同时还有鼎、簋等出土。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25龙纹禁,石鼓山西周墓地3号墓出土)
据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15fa50e220102wssz.html介绍,是器高20.5厘米 长94.5厘米 宽45厘米 。出土于3号壁龛。
器身为长方体,中空。禁面四周装饰一圈双首龙纹;四侧面边沿部素面,正中装饰直棱纹,上下以突起的扉棱为中心各装饰相对的四组龙纹,昂首,阔嘴,吻部外翻,圆目,体躯修长,卷尾,左右各饰一组直立的俯首鸟纹,鸟首,曲喙,弯角,圆目,变体上下伸长,卷尾;短边上下各为两组龙纹,左右亦为一组鸟纹。纹饰均以雷纹为地。
禁内壁的顶面与侧面之间皆有用以稳固的加强筋,四个侧面底边内敛,亦起加强筋作用。这件铜禁铸工精湛,纹饰规整,造型庄重肃穆。 
石鼓山三号墓出土的铜禁是唯一一件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铜禁,禁上的酒器组合,为了解和讨论禁上所置器物及禁的用途,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学价值。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26
根据上面的文字介绍,此器情况跟端方的“柉禁十三器”差不多,恐怕也不能算是青铜禁。
五,天津博物馆收藏的疑似青铜禁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27天津博物馆收藏的青铜禁,取自网络)
党玉琨盗掘,自1917年陕西省靖国军兴起,陕西被地方军阀所割据。1917年至1928年,党玉琨盘踞在凤翔、宝鸡、岐山地区达十二年之久。自1927年秋到1928年春夏之交,党玉琨征发当地多县上千民众在戴家沟一带进行了持续半年之久的文物盗掘,挖出青铜器上千件。
这批出土文物,除了被党玉坤盗卖、馈赠给僚佐上司、与妻妾亲友瓜分的之外,还有一部分被秘密埋藏。
在党玉坤盗掘的文物中,举世罕见的青铜禁有三件之多。其中的一件夔纹铜禁很快流入日本,后又流回国内,最终被天津博物馆收藏。
此器由于缺乏配套的有特殊的禁酒设计的酒器和铭文介绍,故是否为青铜三联甗的基座还是青铜禁座,难以下结论。
六,曾侯乙墓出土的疑似青铜禁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图28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禁,连青铜酒壶)
1977年9月,在湖北随县东团破,解放军空军某部在扩建营房开山炸石时发现。
此器情况跟端方的“柉禁十三器”差不多,恐怕也不能算是青铜禁。
结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很可能是唯一符合条件的青铜禁。
注:
①《酒诰》为《尚书》中的篇章,是中国最早的禁酒令,由西周统治者在推翻商朝的统治之后发布。
②容庚《商周彝器通考》哈佛燕京学社1941年,上册页455-456。
③容庚《商周彝器通考》哈佛燕京学社1941年,上册页456。
④马承源《中国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页330。
⑤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页351“箕”、页416。
⑥民国时期的学者马衡已经注意到青铜器上出现甲骨文可以据之断代:容庚《商周彝器通考》哈佛燕京学社1941年,上册页30。
作者介绍:
王德埙:1950-汉族,语文全科毕业、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学位。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收藏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创丨官员禁酒是中国的传统 ——论新发现的周朝格从尾祝铜盌禁  王德埙 中国 官员 尾祝铜盌 周朝格 传统 本文 重庆市 文化 研究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