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以文化的方式介入绘画—从周颢“溪山高隐”系列谈起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以文化的方式介入绘画—从周颢“溪山高隐”系列谈起  梅繁 周颢 文化 方式 绘画 溪山 高隐 系列 钟孺乾 沈伟 新春 崇真艺客

正在展出:「开卷—钟孺乾 沈伟 周颢新春书画雅集」

展览时间:2021.1.29 - 2021.3.7


展览延长一周时间,欢迎大家来看逛书店看展!






以文化的方式介入绘画—从周颢“溪山高隐”系列谈起  梅繁 周颢 文化 方式 绘画 溪山 高隐 系列 钟孺乾 沈伟 新春 崇真艺客


以文化的方式介入绘画——从周颢“溪山高隐”系列谈起


文 / 梅繁

《庄子·让王》载:“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畲;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说的是善卷不愿接受舜帝禅让天下的恳请而归隐深山,这是先秦时代便已有之的“隐逸”思想。而后,受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并融合佛教传入后带来的修行、参禅等方式,“隐逸”的行为与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在各类文字叙述中屡屡出现,其相关题材的图像表达也颇为常见——如南朝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五代孙位的《高逸图》,宋代李唐的《采薇图》,元时吴镇的《渔父图》等,均描绘了彼时高人逸士归隐山林、远离尘世的寓意。
周颢的近作“溪山高隐”系列,也属于这一类型的创作。
与古人不同的是,周颢笔下的隐逸之事,在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也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面貌与意义。
纵观历史上有关隐逸思想的绘画作品,大多创作于朝代更迭、时局动荡、统治政策压迫人心的环境之下,如上所述的《采薇图》,表现的是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归避山林以采薇度日,宁肯饿死也不愿意失去气节的沉重题材。画家借古讽今,在当时南宋与北方金政权对峙的时代背景下,以此谴责那些苟且偷安的绥靖臣子。画中人物形貌清瘦,表情庄重肃穆,透露出其内心的愤慨与忧虑,正如清代张庚在《浦山论画》中评价这件作品时所说:“二子席地对坐相话言,其殷殷凄凄之状,若有声出绢素。”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凝重、萧瑟、清冷的气氛。

以文化的方式介入绘画—从周颢“溪山高隐”系列谈起  梅繁 周颢 文化 方式 绘画 溪山 高隐 系列 钟孺乾 沈伟 新春 崇真艺客


而时代的关系,在周颢的画中,却绝少显现出这种出于忧患的苦闷心态。这一内涵方面的差别,从他“溪山渔隐”系列作品中所引录的古代题画诗就可见一斑:如《临流》一图中引录明代止庵法师诗曰:“居山岂为山,只爱此中闲。野菜何消种,柴门不要关。饭余听涧落,经罢看云还。恐有寒山句,多题藓石间。”;《溪山高隐图》一画中题唐代白玉蟾诗为:“日高丈五尚酣眠,心下无愁不管天。野蔌山肴酬白醑,干柴净米煮清泉。不须求仕如藏用,且自烹茶学玉川。时策短筇松竹下,清闲便是地行仙。”之间如“只爱此中闲”,或“清闲便是地行仙”等等的字句,表达出来的均是一种精神生活状态,是对于山中隐居生活的自在、悠闲的享受之情。
再观其画面,周颢所描绘的高人逸士的形象,极少如《采薇图》中二位隐士一般的瘦骨嶙峋,而多表现出骨肉匀停之状,人物表情也趋于平和,期间更有欣然一笑者,于眉宇之间散发着怡然自得的气息。

以文化的方式介入绘画—从周颢“溪山高隐”系列谈起  梅繁 周颢 文化 方式 绘画 溪山 高隐 系列 钟孺乾 沈伟 新春 崇真艺客周颢 《山居
水墨宣纸 70×52cm 2017年


此外,对于绘画本体技法语言的运用,周颢也较古人有所不同。他很少使用浓墨枯笔和细密紧凑的线条,而多以温润的淡墨和柔和、圆转的中锋用笔来勾勒人物的形象。特别是在人物衣纹的处理上,既没有“其体稠叠,衣服紧窄”的紧张感,也没有“满壁风动”、“挥霍如莼菜条”一般的强烈动势,而是在笔墨总体上追求书卷气息,多使用婉转圆通、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的长线条来勾划画面人物舒展的宽袍大袖,加之淡墨与淡色的渲染,衬托出一份超然出尘的淡泊与洒脱。
以《踏雪》一图为例,周颢将背景罩染以极浅的墨色,而枯木枝干与地面等处留白,巧妙地勾勒出白雪笼罩下“山色寂已晦”的高洁景象。人物以淡墨柔线勾绘衣纹,细笔刻画五官,仅面部、手部及其中一人衣衫轻施赭色,另一人头巾浅敷花青,整幅画面设色极为淡雅。偏偏在画面中心,戴头巾者手中一支细细的竹杖以重墨提出,瞬地在清冷空旷的雪景中抖擞了整个画面的精神。
可见,周颢笔下的“隐”,不是消极的厌世,也不是悲天悯人,而是抱着一种乐生的态度,如古代知识者们的修行那样,通过隐逸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精神自由和自足,并在这种宁静的生活方式中思考人生,思考人存在的本真意义。这是一种有意味的精神寄托。

以文化的方式介入绘画—从周颢“溪山高隐”系列谈起  梅繁 周颢 文化 方式 绘画 溪山 高隐 系列 钟孺乾 沈伟 新春 崇真艺客周颢 《寄傲
水墨宣纸 104×44cm 2019年

对周颢的这批作品,沈伟先生在《古雅与高远——周颢<高士图>系列读后》一文中有这样的概括:“《高士图》的意味,并不仅仅来自题材,以及与题材相应的形式,实际上,它们更是一种艺术价值与生存理想的提示。在一幅幅的《高士图》中,人物的淡泊,画面的清逸,色彩的冲和,确实能在浮躁与尘嚣的现实世界里‘使人心休息’。”确实,依托着归隐这一意向,周颢作品中所有的技法因素都为主题服务,成为导引观者向那种生活状态神游的线索,而又并不去过于强调实相,正好契合了禅宗得意忘言,乃至拈花一笑的精神。

以此来看,周颢所画的隐逸题材,首先是出于文化内容方面的选择,其次才是艺术化的风格追求。这种处世态度,在魏晋时一度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之后也一直受到普罗大众的尊重,文人雅士尤心向往之。在今天的中国,隐士一般的栖居行为虽已不多见了,但是对山水田园般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却仍然留存在许多人的心底。而周颢的作品,正是意图唤醒现代都市人心中深埋的那一份亲近自然的情结。

(请横屏观看

以文化的方式介入绘画—从周颢“溪山高隐”系列谈起  梅繁 周颢 文化 方式 绘画 溪山 高隐 系列 钟孺乾 沈伟 新春 崇真艺客周颢 《沧海横波》

水墨宣纸 100×53cm 2019年



在充分认识了周颢这一批高士系列作品的创作主题与核心诉求之后,再观其现代风格的水墨人物画作品,便能有一个更加完整和正确的认识。如果说,前者是在追寻传统知识分子内心向往的生存状态,那么后者,则是在关注人在当下的情境。周颢的现代人物画创作,吸收了平面化的装饰趣味与传统没骨画法渲淡结合的方法,整个画面是淡彩的、“没骨”的,以平面的色块构成概念化的造型,并去掉了细节,若朦胧诗一般。其中描摹的虽然是现代都市中人,但作者却别出心裁地将他们置身于传统水墨山水的大背景之下,且对人物的身形做出特殊的处理,使其呈半透明状,背后的山水若隐若现,形成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景象和意味。可见这两类创作在诉求上几乎是一致的,都是在关注人物与山水(及其所象征的精神世界)之间的关系:“溪山高隐”系列的创作,是对流传有绪的传统创作方式的温故与历练,而现代水墨人物画,则基于其对传统的重新研究和重新审视,并将其研究所得应用于现代视觉环境下的水墨艺术实践之中。
综合来看,周颢对于传统文化的情结颇深,这一点,于绘画之外,也同时体现在书法的临习、广泛的阅读、以及古砚的收藏等各个方面。其中,研读传统国学典籍对于周颢的创作影响颇深。在这“开卷有益”而际会先哲的过程中,前贤们的思想与周颢在当下思考的问题发生了奇妙的关联。周颢的问题在这个时空中被放大与拉长,这似乎是某种精神层面的交流。

以文化的方式介入绘画—从周颢“溪山高隐”系列谈起  梅繁 周颢 文化 方式 绘画 溪山 高隐 系列 钟孺乾 沈伟 新春 崇真艺客

周颢 《月华》

水墨宣纸 45×31cm 2020年



在阅读中所体验到的文化精神内涵,构筑了周颢创作中新的精神意象,使得他开始思考以“文化”的方式介入绘画,而非单纯以艺术的“观念”方式介入绘画。正如周颢在其《画外文思》中的自述:“画面所有元素的指涉,皆关乎一个人的生命意象,皆关乎文化精神。这样一种“文”与“道”在画面中之铸熔,即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式理想,亦可称之为艺术家的人文关怀。”而“近年来,艺术界提倡学者型艺术家,我想这一主张,其实并不是让艺术家都成为学者,而是强调了“文”的重要性,更加注重了一个艺术家内在之素养。”
这让我想起了南宋邓椿的那一句著名论断:“画者,文之极也”。


文章摘自《周颢水墨人物画作品集》
 

 





推荐书籍



以文化的方式介入绘画—从周颢“溪山高隐”系列谈起  梅繁 周颢 文化 方式 绘画 溪山 高隐 系列 钟孺乾 沈伟 新春 崇真艺客


《线描人物画教程


作者:周颢 徐勇民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5-01

定价:45元


中国线描人物画是在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生发出来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本书力图把线描艺术放到人类艺术史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同时把线描人物画回置到相应的文化情境之中,来认知其风格流变的历史渊源、其背后丰富的审美追求以及其相关的技法体系。

通过简明概要地梳理线描艺术相关文化史、详尽细致地阐释线描的技法体系以及具体的操作程序,再加上经典的配图,使读者感知与体验独特的中国艺术造型表现方式及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掌握线描人物画的核心知识体系,从而吸取东方艺术中最为本质的有益因素,调和固有的素描造型表现模式与思维观念,开阔视野,丰富艺术教育的文化精神内涵。这些对于高校本科阶段美术专业的学生以及其他美术学习者来说都是极其有益的。


以文化的方式介入绘画—从周颢“溪山高隐”系列谈起  梅繁 周颢 文化 方式 绘画 溪山 高隐 系列 钟孺乾 沈伟 新春 崇真艺客


《历史人物百图


作者:周颢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05月

定价:20元


本书为“古代人物造型系列”之一,收录了黄帝、周文王、屈原、韩非子、秦始皇、司马迁、诸葛亮、曹操、王羲之、欧阳修、司马光等百幅历史人物画,并对这些历史人物作了简要的介绍。本书图文并茂,具有极强的借鉴性和参考性。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推荐书籍







视觉书屋诞生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经营艺术图书的独立书店,位于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校区附近。视觉书屋秉持“艺术·人文·思想”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传播艺术阅读文化,模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2021年是视觉书屋的第23年,我们期待着将它一直延续下去。


中山路368号 / 027-88720311


书店营业时间:09:00-20:00

咖啡营业时间:10:00-20:00



以文化的方式介入绘画—从周颢“溪山高隐”系列谈起  梅繁 周颢 文化 方式 绘画 溪山 高隐 系列 钟孺乾 沈伟 新春 崇真艺客

视觉书屋2021定制生肖版画《公牛BULL》




以文化的方式介入绘画—从周颢“溪山高隐”系列谈起  梅繁 周颢 文化 方式 绘画 溪山 高隐 系列 钟孺乾 沈伟 新春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