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一件艺术作品,仅通过展签来了解是有限的,“多伦VOICE”系列,每期推出一位当前展览艺术家,与公众分享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思考与实践。此栏目将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向公众呈现更多艺术作品展签外的故事,并发掘经由作品延伸出去的更广泛的知识。
本期艺术家
计文于&朱卫兵
计文于,1959年生于上海,生活和工作于上海。
朱卫兵,1971年生于黑龙江,生活和工作于上海。

救助站,“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上海展2019”,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摄影:崔鋆俊
救助站,“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上海展2019”,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摄影:崔鋆俊
计文于:这是一些收集来的废弃物,我们营造了一个小型“救护站”,用医用纱布给废弃物包扎,并在纱布上以绣的方式绣出斑斑血迹来以显现废弃物内里的经历和不幸来。作品做出来后反应还不错,都说很强烈、很刺激,当然也有人说受不了。
救助站,“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上海展2019”,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摄影:崔鋆俊
朱卫兵:我们做这件作品的创作之初,是有感于现今的消费社会的一些现象。现在人们很喜欢买东西,很多物品在七成新的时候就被丢弃了,甚至有的还没用过,商标都没拆过就被扔掉了。那么在这些物品的身上我们就再也看不到我们过去的一些经历,或者是说在小说中所看到的一些场景。记得以前在小说里看到有一个人,她的扶手椅上的手柄被她手磨得又光又亮,还发出微微深褐色的红来这样一个记忆。还有一个是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它在反应他的身份的一个描写。说有一个人,他肩上每天要抬很多很多很重的东西,所以他的衣服肩膀上面就打着一摞一摞的补丁。还有记得小时候在看小说的时候,看到说马克思死后,人们在他读书写作的桌椅下面看到了他双脚磨出的两个坑等等。那么这些人与物的相伴、经历和故事,在如今我们这个消费社会里面就看不到了,这种物品所独有的个性化的,和我们一起相随相伴的过往记忆就很难再看到了。这些记忆也是我们这次创作的一个原动力。
救助站,“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上海展2019”,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摄影:崔鋆俊
计文于:我们这个作品开始于其中的一匹摇马,它是我女儿小时候最爱玩的玩具之一。有一次,马的头被重物砸碎了,砸坏了,我女儿喜欢,我们就一直没有扔,因为在上面有太多的回忆和故事。现在修好了,并缠上了纱布,绣上了血迹,成了这一组作品的第一个作品(部分),接着就有了第二个、第三个……有了一大批,有了这个“救助站”。在现代消费(背景)下,我们已经很难读出物品的过往和故事来,这是物品的最大的不幸,所以用各种红线来绣出丝丝的血迹是最贴切的。
救助站,“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上海展2019”,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摄影:崔鋆俊
朱卫兵:我们这次作品的名字叫“救助站”,那么在救助什么呢?其实是在救助人们的对于资源和情感的一种冷漠的态度。
图文编辑 | 贾文琴
微信编辑 | 戴露露
当前展览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由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于2003年创建,是一个按现代多功能目标规划建设的、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和服务的非营利文化艺术机构,是一个当代艺术国际化交流的平台。它以 " 原创性、学术性、国际性 " 为办馆理念,具有展览、研究、教育、收藏、交流五大功能。
Tips
美术馆开放时间
Opening hours
周二至周日
Tuesday to Sunday
10:00-18:00(17:30 停止入场)
周一闭馆
Closed on Mondays
美术馆没有停车区域
No parking space available
Address
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27号
No.27 Duolun Road,Hongkou District,Shanghai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立足当代艺术
促进艺术交流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