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多利亚时代
来自草木的时尚革命
/ 3·8节日特别沙龙精彩回顾 /
3月8日,我们悄悄为优雅女士们送上一份精致小礼——“维多利亚时代·来自草木的时尚革命”(沙龙+手作)。
汽笛长吟,机车轰鸣,烟囱林立。欢迎跟随我们进入维多利亚时代,用审美、花草与身体力行的创造感受这“最坏的时代,最好的时代”。
告别拉夫领,挣脱A字裙,维多利亚时代(尤其是维多利亚中后期)审美中的自然元素吹开一阵清新之风,将充满异国情调的奇花异草揉进波澜壮阔的工业化审美之中,影响至今,弥足深远。而这一切,还要从植物开始说起。

收集植物是人类的天性,为了发现新的花种,新的树种,就必须远行。也为了食用、疗愈、致富,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几百年以来,许多不畏艰险的男人和女人凭着对植物的一腔热情而踏上了寻找之路,驱动他们的不过是单纯的好奇心和想要了解世界、揭开谜底的野心。自美洲大陆发现以来,人们对大自然的兴趣与日俱增,欧洲各国都开始兴建珍品陈列室。贵族、学者和一掷千金的发烧友,都会从探险者手中购得贝壳、奇石、动物标本,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那些产自异域的植物。18至19世纪,博物学家与植物猎人们(The Plant Hunters)出海更加频繁。


成果至为丰硕者,颇多来自中国。1790年,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长约瑟夫·班克斯爵士种下了邱园的第一株牡丹。亚伯拉罕·休谟爵士推出了芍药和菊花。1818年,广州茶叶检查员约翰·里夫斯向英国运回了第一批紫藤。1842年后,著名茶叶大盗罗伯特·福琼,他除了将2万株茶树和种苗运到印度试种外,还将秋牡丹、迎春、荷包牡丹、杜鹃、连翘等大量植物运回了英国。而这其中最为引人瞩目者,无过于月季的引入。今日我们在花店所见的各种玫瑰,倘在汉语语境下讲,基本都是中国月季的后代(Rosa一词在汉语中分别指玫瑰/月季/蔷薇等)。


如果说发现了新的植物是成功了一半,那么另一半就是将它们毫发无损地带回来。直到17世纪至18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期,活体植物的运输才普及。沃徳箱(Wardian Case)完美装载了人们关于远方未知植物的向往,改变了植物学、植物勘探和国际贸易的世界。如果你用过橡胶轮胎,养过兰花,那么你就要感谢沃德箱,因为它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植物贸易。当然,你也可以将19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和入侵植物物种的迅速蔓延归咎于这个密封的小容器。
在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看来,充满异国风味的清新自然之风,简直是标榜文化、拓宽圈子、赞美理性的不二法门。自然审美成为了理性与启蒙的代名词。这股风潮扶摇而上,搭建起了浪漫典雅、激流勇进又光怪陆离、危机四伏的维多利亚时代。从东方潮、到蕨类热、再到中国迷,时尚的轮回画了个圈,又最终把选择权交到了我们这代人手中。


主讲人:王子攸





点击下方地图,直达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艺趣|Event

艺购|Store

艺学|Education

艺味|Restaurant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