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人生,
因为有了记忆,
回忆起来会很精彩。
一个国家,
因为有了记忆,
这个国家更显厚重。
一个民族,
因为有了记忆,
这个民族得以延续。
如果你有机会到古城青州,
别忘了去看看范公亭西路1号的青州博物馆。

▲青州博物馆正门
青州博物馆是我国130家一级博物馆里,惟一的县级博物馆。这是1984年易地而建的新馆,建筑传统大气,带有那个年代的痕迹,与整个青州的旅游区建筑颇为融洽。

▲青州博物馆远景
四合围的两层楼展厅,共八个展厅。专题展与编年展结合。
坐落在范公亭西路的起点,它静静守护着几万件遗落人间的珍宝。

镇馆之宝

▲赵秉忠状元卷
将近1300年科举考试史上到底出过多少位状元,口径不一,但大陆保留下来的状元卷却仅此一张。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面对万历皇帝的殿试题《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二十五岁的赵秉忠一气呵成写出2460个字,论述了帝王与百姓、政策与法制、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字迹工整,无一涂改,理念先进,论证严密。万历皇帝在卷首顶天朱批“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至今仍鲜艳如新。
状元卷在古代乃属国家机密,如此珍贵之物如何流落民间,至今无处可考。
1983年,赵氏第13代孙将这件留传了四百多年的传家宝献出时,中国宫廷档案史不再空白。如果往前几年,这件一级文物将会上交至山东省博物馆或者国家博物馆保存,但根据后来出台的出土地保护规定,状元卷得以留在青博而且成为镇馆之宝。
然而,既然连守卫森严的故宫博物院都能被盗,小小青博又怎可轻易幸免。1991年,国宝状元卷被保安盗走贩卖。幸运至极,珍宝在丢失九天之后被追回。

▲龙兴寺佛造像
如果我早生十年,也许可以亲眼目睹佛光重现那一刻。
1996年10月,一辆推土机在原益都师范学校操场施工时,无意间推开了沉默千年的龙兴寺遗址。一个面积只有50多平方米、纵深3.45米的窖藏,共出土佛教造像600余尊,以高浮雕的背屏式造像和单体圆雕造像为主,时间跨越北魏至北宋将近五百年,分石灰石、汉白玉、花岗岩、陶、铁、木、泥塑七种质地,包括佛、菩萨、力士、供养人、罗汉、飞天等几种类型,采用线刻、浮雕、透雕、平雕等多种技法,辅以贴金、彩绘等装饰技术,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佛造像突出的“青州风格”,大意是指造像面相圆润,长眉杏目,嘴角含笑,衣衫薄衣贴体,衣纹简化,有的甚至周身不雕刻衣纹,以展露身体曲线的优美与起伏。
这尊备受称道的一尊立体贴金石雕佛造像,因其断臂,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而其嫣然一笑则被认为胜过蒙娜丽莎。
可以想象,拥有如此柔美的线条、精美的贴金和华美的装饰,当年矗立佛堂时是多么雍容,而当年的龙兴寺又何其鼎盛。只可惜,绝大多数佛像已被严重损坏,甚至有火烧或修复的痕迹,探究其中缘由,多有猜测而无定论。

▲宜子孙玉璧
先人总会给后世传承惊喜,但也常常留下诸多考验。与前两件珍宝存有谜团一样,这件目前中国唯一一件刻有汉字的汉代馆藏玉璧至今也没有明确其主人身份。
玉璧体型较大,质地名贵,碾琢精致,圆润流畅,S型双龙纹钮中间透雕篆书“宜子孙”三字。“宜子孙”最早出现于《诗经》“宜尔子孙承承兮”,乃“子子孙孙宜室宜家”之吉祥用语,是儒家思想中孝道思想的反映。
青博的馆藏远不止这些,其背后的故事也远不止如此。那些起眼或者不起眼的陈列,是有形的思想,更是岁月的记忆。
佛像
国内佛像非莫高窟和龙门石窟等为牛耳,但还是青博所收藏的几尊佛像惊艳不输前二者。
龙兴寺佛像佛像,是青州博物馆在青州龙兴寺发掘出来的,上启北魏下至明初,工艺超绝自成一格,最出色的是北魏,北齐的那部分。和那些在露天的著名石窟不同的是,保存得较好,较少被敲掉佛头什么的。其柔润的面孔,精美的服饰,有让人美到想哭的瑰丽。










汉人俑及其他


▲汉文官石像

▲汉代胡人石像

▲甪端

▲甪端侧身

▲四对汉代裸体玉人





后记
青州博物馆藏品如此之丰,但碍于毕竟是县级市,财力有限,所以青州博物馆的外观很是普通。但这样反而使得游览后的惊艳感更加凸显出来。
博物馆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即使是个门外汉,也会为那些珍宝夺目的外观、巧妙的设计、精致的工艺和寄托的美好所吸引,于是后世与先人通过它们实现了穿越时空的交流。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