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图书馆藏书 |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
in OCAT Institute Library

图书馆藏书 |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 礼物 关系学与国家 图书馆 藏书 关系学 国家 杨美惠 赵旭东 孙珉 江苏人民出版社 崇真艺客

[美]杨美惠|著,赵旭东、孙珉|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年版

目 录

向上滑动阅览目录

致谢
中文版前言

导论 在中国的田野工作、政治与现代化
关系学的“发现”
作为一种研究对象的关系学
在一种恐惧文化下的田野工作
人类学家的主体位置
中国现代性的国家规划和本土批评

第一部分 在一种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微观政治学的民族志

第一章 关系的方言和辞汇
民间话语
官方话语
民间话语中的关系学的关键字和概念

第二章 关系的范围和使用的背景
城市与乡村
性别层面
城市职业阶层
使用背景的多样性
看门人的社会
企事业和行政场合的用法

第三章 关系学中的“艺术”:伦理、计策及礼仪诸方面
关系基础:亲属制度、朋友关系以及其他的私人关系
情意:义气、感情和人情
扩大关系网
给予和接受的计策、义务和形式
回馈的义务

第四章 关系学最近的历史:传统的形式和历史的再现
三种官方的历史
关系学和中国文化
1949年以后的关系学的兴衰
从“使用价值”到“交换价值”:市场力量的进入
关系艺术并未销声匿迹

第二部分 理论框架

第五章 礼物关系中的政治经济学
国家再分配经济中的权力技术
礼物经济中的反技术
命题

第六章 “借古非今”:古代中国的仪式伦理与国家理性
“批林批孔”
重新解释过去

第七章 毛崇拜、关系的主体和个体的回归
红色风暴:国家主体和毛崇拜
个体主体的回归
关系主体性的增减

第八章 中国根茎式的关系网和民间组织
个体与社会之间
个体与团体或协会之间
根茎式的亲属制度与关系政治:从“关系网”到“民间”

结论 返回到实地
交换的阴柔的力量
作为一种民间自我组织媒介的仪式
人情胜过关系

后记
附录
参考文献


杨美惠,华裔人类学家,生于台湾,在多国成长、生活,曾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取得博士学位。现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宗教学系及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自1980年代起,杨美惠多次到大陆进行田野工作,研究中国社会人情往来的“礼物”“关系学”。代表作即为本书《礼物、关系学与国家》。其它著作有《她们的空间:转型中国的女性公共空间》(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宗教的狂热:现代性与国家形式的苦恼》(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2008)。

图书馆藏书 |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 礼物 关系学与国家 图书馆 藏书 关系学 国家 杨美惠 赵旭东 孙珉 江苏人民出版社 崇真艺客

[美]杨美惠,华裔人类学家

(图片源自网络)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一书曾获美国民族学会最优奖,利兹都市人类学奖荣誉提名,维克多·特纳奖提名。本书的内容在于探究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人情和面子。杨美惠称这三样东西对无论身在何地、何时的中国人都是谙熟于心的。随着“关系学”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应运而生,这一学科在世界范围上也不断地演变出了其最为复杂缜密的形式、并成为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


在《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一书中,杨美惠力图呈现在1980年到1990年间,关系在中国大陆是如何运作的,并将这一系列的实践置于国家再分配经济,初现端倪的市场经济以及毛崇拜的背景当中。笔者沿着古代关系学的谱系,进而追踪到清代之前的儒家伦理制度,这一制度被她认为是一种“古代对建立国家官僚权力的法家的抵制”。而20世纪之际,杨美惠认为,关系学在掀起密集的关系学网络并阻止和切断国家机器垂直运作中扮演了同儒家伦理制度相似的角色。



01


关系和关系学



小至社会或群组,大至任意时代的一个社会或国家,关系都是一种令人熟悉的社会现象。本书导论部分中,杨美惠就“关系”这样解释道:“‘关系’这个词字面上意思是客体、权力和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它用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不仅可用于夫妻、亲属和朋友的关系,也有‘社会联系’的意思,这种双向关系建立在潜在的(而非明显的)互利的基础之上。”一旦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难免碍于情面、借助礼品要求或期待对方的帮忙。
 

在关系中,有人从中获利,却也难免有人从中失意。将其作为一门学科,上升到学术层面后,关系学的复杂程度也不亚于任何一个学科。更为有趣的是,关系学在所有学科中有着独树一帜的优越性。这是因为这个看上去并不那么正经的学科,却能够让人得到比其他正经八百的学科多得多的学问。本书第一章节里,杨美惠也作出推测:“关系学”一词,是在社会主义中国才出现的。可以说,一个对生活在当代的中国人的基本要求就是社会联络能力,而关系学恰好赋予一个人应对生活、寻找门路的能力。

 

杨美惠认为,关系作为一门学科之所以值得考察,除去它模糊和善变的文化意义,人们对其褒贬不一、模棱两可的态度的特殊观念外,还在于一种展示其讽刺性意义的、民间的虚饰赋予其语义学上的意义。严格来说,“学”一字,本属名词尾码,附在某个词后,意思是对其的研究。因此,“关系学”可被理解为对“关系的研究”。而“关系学”同时暗含着讽刺之道。因为这一“学问”把培养人际关系的艺术提高到了一门完整的学科,似乎与其他学术专业一样必备。在体现这一讽刺意味上,有如俗话说道“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图书馆藏书 |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 礼物 关系学与国家 图书馆 藏书 关系学 国家 杨美惠 赵旭东 孙珉 江苏人民出版社 崇真艺客
书中漫画 

为了展现关系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杨美惠提出,明白关系学所带有的这种讽刺意味后,将关系学翻译成英语中“人际关系的艺术”才更为贴切。因为只有用艺术这个词才能表达出它的手腕、精妙,以及狡黠的涵义。


02


关系和礼物



关系和礼物是一直出现在杨美惠研究中的两个关键词。本书中,她称关系学为礼物经济。杨美惠在导论中讨论道:“关系学”强调相互约束的权力和人际关系的感情和伦理特性。“礼品经济”突现礼品、好处、宴请交换这样的成分。而在她的研究中,礼品经济之所以是个有用的术语,在于关系学运作中的逻辑与礼品互惠中所具有的许多属性有着共同之处。

 

杨美惠的礼物经济通俗来讲就是人与人间的礼物交换。而礼物的交换可谓是建立和维系关系的纽带从不甚了解的两人建立关系开始,礼物可以从几瓶酒、几条烟开始。用礼物的交换来拉近关系、维系关系则需要更微妙的策略。在人际关系的艺术中,送礼的种类、场合和形式非常讲究。根据杨美惠的观点,不仅送礼的种类取决于要办事情的大小和收礼人社会地位的高低,而且还要巧妙地利用暗示让收礼人明白送礼的意图。此外,礼物的价值也应基本等同于送礼人想要索取的事物。


例如,本书中曾提到“80年代初,送一件30-40块钱的瓷器或布料子给工厂劳资科的主管,就能把三班制的工作换成固定的白班。”如何送礼是门讲究,礼物要送得恰如其分。杨美惠还举例道:“在那个时候(80年代初),把户口从农村掉到城市,或从小城市掉到大城市是最主要的需求,因为这比其它关系交换更加冒险、非法,这就需要送600块钱的黑白电视机或1200块钱的彩色电视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关系交际中,负担其实在收礼的一方杨美惠同样认同这一观点,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的话说就是“有义务地给,有义务地收,有义务地回报。”这就是马歇尔“送礼要义”三分法公式。杨美惠认为,这一公式无疑与关系学有着共同之处。从收礼方这一角度来看,“有义务地收”实则反映了收礼人接受或拒绝接受礼物的困难和难堪。有时,收礼人由于怕人误会假清高、担心丢面子、害怕人情债等种种原因,也会出现收礼但不回报或转而回礼的现象。也因此,送礼人往往须要采用适当的方式暗示自己的需求,才能避免被拒绝后不致影响整个关系大局。


图书馆藏书 |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 礼物 关系学与国家 图书馆 藏书 关系学 国家 杨美惠 赵旭东 孙珉 江苏人民出版社 崇真艺客

《礼物》一书封面,[法]马塞尔·莫斯|著 汲喆|译

(图片源自网络)



03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



除去礼物的交换外,关系学还涉及赠品和宴请的交换,个人关系和相互依赖的网络的培养,义务和负债的产生。这些活动或表述往往关涉到一些其它概念,例如个人关系所牵涉的权力、欲望。更深入来说,这些活动还涉及到政治学、民族文化以及政治经济学等。本书的第一部分,便在于提供一个详细的关系学的民族志,包括关系学的语言、用途、情景、逻辑和伦理,以及它在社会主义中国的衰落和再现。这一部分中,作者杨美惠试图通过她所选择的、最能描绘关系学的调查材料,表现本地人对待关系的不同态度(蔑视和肯定)和对这一现象的诠释。
 

第二部分则具体关注关系学重新出现的历史意义。杨美惠的观点在于:关系学的重现于国家社会主义的新形式中,属国家权力的对立。在对关系学的对立面进行关注的同时,作者试图对本地人和西方人经常作出解释的方式拨乱反正。杨美惠想要使读者看到的,是一种关系如何对立于权力的分析,以及针对这一套对立作法的分析可以依据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和道德政治话语。她认为,这是对国家的现代性和权力作出诊断和批评的出发点。

 
实际上,根据作者杨美惠在书中的阐述,她自己关于关系学的研究也是从“走关系”入手的。作为半个本地人,她不得不通过关系来实践自己的研究方案。在个人经验和大量田野调查的实例下,可以说,杨美惠在切实地体验了关系在大陆的运作之后,既能够融入情景也能够脱离情景进行客观地关于关系学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美]杨美惠,《礼物、关系学与国家》,赵旭东、孙珉译,张跃宏译校,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年

[法]马塞尔·莫斯,《礼物》,汲喆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






作者/图文编辑:李新运






图书馆藏书 |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 礼物 关系学与国家 图书馆 藏书 关系学 国家 杨美惠 赵旭东 孙珉 江苏人民出版社 崇真艺客



OCAT研究中心图书馆旨在提供一个公共空间,激发和促进知识的传播与交流,特别是研究、创作的生发与实践。

图书馆藏书
一方面聚焦艺术史及理论批评的前沿,关注当代艺术研究及话语讨论的动向,另一方面围绕OCAT研究中心自身的学术研究项目,力图构建以艺术研究专著为主,同时也包容文化研究等相关人文社科图书的藏书体系。



关于OCAT研究中心
OCAT研究中心是OCAT在北京设立的非营利性、独立的民间学术研究机构,是OCAT馆群的有机部分。它以研究出版、图书文献和展览交流为主要功能,研究对象包括古代艺术和自上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主义的视觉艺术实践,研究范围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艺术展览、艺术思潮、艺术机构、艺术著述及其它艺术生态,它还兼顾与这一研究相关的图书馆、档案库的建设和海外学术交流,它也是OCAT馆群在北京的展示平台。
OCAT研究中心旨在建立一种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历史研究”的价值模式、学术机制和独特方法,它的学术主旨是:知识、思想与研究,它提倡当代艺术史与人类精神史、观念史、思想史和视觉文化史整体结合的学术研究传统和开放的学术研究精神,关注经典艺术史著作的翻译出版与现当代艺术史与古典艺术史研究的学术贯通。
图书馆藏书 |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 礼物 关系学与国家 图书馆 藏书 关系学 国家 杨美惠 赵旭东 孙珉 江苏人民出版社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