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色歌舞影片《东方红》拍摄于1965年,以1964年建国十五周年大庆时的舞台演出—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蓝本,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三家单位联合拍摄,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女性导演王萍领衔执导。
影片对1964年的舞台演出版本进行了必要的删减。把舞台剧原有的8场,只选取了序幕“东方红”和前6场的“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的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而后两场的“祖国在前进”和“世界在前进”,则没有收入到电影中去。
《东方红》在拍摄演出过程时,大部分画面采用多机位拍摄,而舞台上的许多集体亮相和群众演员的造型,则采用舞台全景和台下观众相互融合在一个画面的广角镜头,以显示出舞台演出的盛大规模,同时,针对周恩来所反复强调的“不要离开舞台”的指示,很好地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从而使整部电影画面流动,情景交融,而不是机械式地一个机位固定拍摄。所以,影片最终呈现的效果既没有脱离舞台,又大胆创新,把舞台演出和艺术纪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今后同类样式的电影拍摄,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爱奇艺--厦门大学电影修复联合实验室为了为我党献上祝福,在今年3月共同修复完成了《东方红》的4K、48帧数字修复版。3月26日(本周五),最新修复版本的《东方红》将登陆电博艺术影厅,进行影片试映。
此次试映会,我们将邀请观众来电博一起见证人工智能修复技术ZoomAI在电影修复领域中的应用,感受和分享《东方红》历久弥新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映前分享
影片试映前,我们还邀请了爱奇艺总监冯巍、厦门大学音像文献中心负责人张艾弓教授,和大家分享《东方红》修复过程中的故事。

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爱奇艺技术总监。在图像/视频处理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项目经验。目前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图像视频增强算法、多媒体智能分析算法、增强现实算法等。带领团队研发了ZoomAI(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画质增强)技术、SmileAR(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交互增强现实)技术及智能创作技术。
【分享内容】
一.人工智能修复技术ZoomAI及其在电影修复领域中的应用;
二.与厦门大学合作在《东方红》修复中所做的技术工作。

电影学博士厦门大学音像文献中心负责人;《东方红》厦门大学修复团队监制、制片。
【分享内容】
一.《东方红》影片拍摄背景;
二.影片《东方红》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三.影片《东方红》的介质版本与人工修复中存在的问题。
活动时间:3月26日(本周五)19:00
活动地点:上海电影博物馆一楼艺术影厅
报名参与:立刻识别上方二维码免费报名参与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