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浙江美术馆自主策划主办的展览“平板向度——从纸面到虚拟的视觉艺术”将于2021年3月28日至5月30日在我馆举办。为深度探讨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社会价值与美学意义,28日下午2时在浙江美术馆中央大厅举行“艺术与科学的对话”开幕对谈活动。本次活动邀请科学家潘云鹤院士、金小刚教授,艺术史论家范景中教授、沈语冰教授,艺术家陈琦教授、应金飞教授,共同围绕“十四五”规划时期的美术馆数字化发展、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等主题展开深入对话,通过科学家与艺术家不同思维的碰撞与交融,展望未来艺术与科技形态的新向度。

◀识别二维码 观看直播
时间:2021年3月28日
14:00-15:30
地点:浙江美术馆中央大厅
科学家:潘云鹤、金小刚
艺术史论家:范景中、沈语冰
艺术家:陈琦、应金飞
(按年龄排序)
计算机应用专家
原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校长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理事长、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中国战略性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潘云鹤是中国智能CAD和计算机美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长期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CAD和工业设计的研究,在计算机美术、智能CAD、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虚拟现实和数字文物保护、数字图书馆、智能城市和知识中心等领域,承担过多个重要科研课题,创新性地提出跨媒体智能、数据海、智能图书馆、人工智能2.0、视觉知识等概念,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英国瓦尔堡研究院伊拉斯莫斯研究基金奖、国家新闻出版署银奖、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及2009年度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中国美术学院首届哲匠奖金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图像与观念》《藏书铭印记》《附庸风雅和艺术欣赏》《中华竹韵》《纸尾草》等,整理《柳如是集》《柳如是事辑》,译著有《艺术的故事》《艺术与错觉》《图像与眼睛》《理想与偶像》等,主编丛书有“艺苑珠尘丛书”“波普尔哲学著作集”“学院丛书”“贡布里希文集”“艺术史名著译丛”等。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其作品连续获得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及优秀奖,第十三届版画展金奖及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出版有《版画技法》《陈琦画集》《陈琦木版画集》《1963》《时间简谱.陈琦1983-2013》《Chen Qi Woodblock Prints》《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20世纪前中西版画形态比较研究》等。
现任浙江美术馆馆长,二级教授
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2017年入选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2018年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现为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全国美展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艺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致力于欧美现代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的教学和研究,著有《20世纪艺术批评》《图像与意义》,均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他主持翻译的“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被认为正在塑造国内相关学术领域的形状。他以上海图书馆马奈系列讲座和塞尚系列讲座为基础形成的专著《马奈研究》和《塞尚研究》即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曾赴日本广岛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德国国家信息研究中心(GMD)、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进行访问和合作研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第九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
展览/介 绍

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全国美术馆
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指导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浙江美术馆
协办单位:浙江省科技馆
展览时间:2021年3月28日至5月30日
展览展厅:浙江美术馆1、 2号展厅
特别鸣谢:华为 HUAWEI MatePad系列
北京澜景科技有限公司
参展/艺 术 家
(按年龄排序)
国内:钱贵荪、向际纯、张晓红、陈琦、常青、吴天宁、应金飞、陈流、康乐、薛峰、李青、贺亮、张依楠、林科、许嘉、魏盼盼、曹澍、白桃桃、徐益华、陈粉丸、郑皓天、龙维博;
国外: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英国)、约翰·温茨John Wentz(法国)、皮埃特罗·鲁福Pietro Ruffo(意大利)、詹姆 · 圣胡安 · 奥卡博Jaime Sanjuan Ocabo(西班牙)、莉索·陈Riso Chan(荷兰)、乔治·斯图塔George Stuttard(英国)、乔治·古德温George Goodwin(英国)。
展览/结 构
图像文化体现着新的审美趣味和人文价值。当代艺术创作中,图像的复制和再造是一种普遍的视觉呈现方式;与此同时,材料、色彩、造型、语义等等在视觉文化层面上发生的图像转译也成为艺术创作正在经历的一个重要的变化转向,其中主要伴随的是艺术表现形式的语言流变和图像转译。
该版块的作品将艺术家用平板电脑创作的数字绘画用高清喷绘打印出来,将数字绘画重新还原为绘画艺术传统的纸面语境,而作品本身的数字属性又在图像与媒介的现实张力下有效彰显,以数字工具与物理材料的对冲作为引发观众群体好奇的有效途径。
今天的艺术领域,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营造出真实与虚拟混合而成的艺术幻境。从事平板创作的艺术家将现实和想象的图像从传统的纸笔创作语境从提取出来,利用平板等新技术手段探索艺术创作的发展向度,拓宽了虚拟图像的塑造和应用空间,在虚拟性手段的帮助下更深一步地突显艺术表达的思想观念。
该版块的作品将还原平板创作的原始场景,通过数字技术的独特视觉语言,打造动态的数字绘画呈现空间,与静态的纸面作品形成强烈的感观对比,激发观众对数字艺术创作的兴趣热情,也引导人们辩证地思考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之间的深层关系,理性看待技术的发展。
为进一步丰富展览内容,提升公众艺术热情,更好地向观众阐释平板媒介在当代艺术创作,尤其是绘画领域的缤纷向度。展览前期特别组织“平板梦想家”公共艺术计划,向社会公众征集不同类别的平板电脑艺术作品。该计划共分为三个主题部分,主要联合青年艺术家陈粉丸、李青及西班牙艺术家詹姆·圣胡安·奥卡博(Jaime Sanjuan Ocabo)分别进行三种类型的艺术互动。由艺术家负责在社交网络平台发起联动观众以平板电脑为工具的艺术创作,并主持相关公共艺术计划的专题遴选工作。最终由浙江美术馆、活动艺术家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所有投稿作品进行共同遴选,最终选定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平板向度”展览现场与观众见面。
供稿:张海法
编辑:张湃
视频拍摄:徐伟杰
责编:研究策划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