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坪山美术馆与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CMAA)合作推出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9”即将闭幕,基于年鉴展的工作方法及价值,四季学术沙龙之春季场结合地⽅实践的现状、⽅法及困境,发起议题为“另一种观察;档案视野下的地方与中心”的讨论。
该议题⼀⽅面呼应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在2020年开启的“地方”论述,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话题的讨论,开启坪⼭美术馆⾃身年鉴的编辑和美术馆所关涉地⽅艺术档案工作的展开。此次沙龙希望围绕⼏个问题展开:档案,何以成为一种观察?如何重新审视档案下的中⼼与地方?艺术档案的问题为何,如何⾏动?
此次沙龙是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春季场暨“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9”闭幕活动,由坪山美术馆主办,《打边炉》策划。活动对公众开放,可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

时间
2021年3月28日,13:30-16:00(演讲环节)
16:00-17:00(沙龙环节)
沙龙主持:朱青生
“年鉴展”策展人、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
沙龙主持:刘晓都
坪山美术馆馆长
讲者及演讲主题
每人30分钟
艺术现场与艺术档案:从“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谈起
演讲人:徐志君
徐志君,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研究员、《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编务总监(2018-2019),“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8、2019)执行策展人
档案间的幽灵
演讲人:于渺
游弋于历史研究、策展实践和艺术创作之间的交叉地带,于渺的工作往往从指认跨国档案的缺失、矛盾和不均衡出发,将档案间的“幽灵”作为研究和展览生发的契机。通过讲述她近期在国内外的实践项目,于渺将从中国现代艺术家的跨国档案和第三世界后殖民档案两个视角来探讨“幽灵性”作为启动和推演另类历史感知的方法。
于渺,独立研究者, 策展人,《Yishu》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写作奖(2018年)得主,泰特美术馆亚洲研究奖金(2017年)得主,CCAA中国当代艺术写作奖(2015年)得主,中国美术学院IMFA客座教授(2020-2021年)
行动文献:以儿童驱动的艺术实践与生态构建
演讲人:李杰
通过历史中极其有限的儿童文献,不难看出人类对于自身生命及创造起点的漠视。近几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倡导的儿童友好城市、空间与行动中,儿童的处境是否较之百年前沉默的大多数大为改善?作为强调多元价值,人性启蒙的艺术机构是否需要需要反思它们与儿童的关系:一种超越教化、培育以及空间服务的表象关系?我们需要从意识、行动、创造以及赋权角度共同建构有利于儿童及其社群共同成长的文化生态。
本次分享中,李杰将以成都麓湖·A4美术馆多年来策划,持续推动的城市项目iSTART儿童艺术节为例,分享其中丰富的艺术家与儿童共创的参与性艺术计划、馆校合作项目、小策展人项目、社区合作项目;探讨美术馆如何展开由儿童驱动的艺术行动与超越原有艺术视角的文献生产;美术馆如何通过持续的项目迭代、系统建构,构建围绕美术馆、社区、学校等公共领域的有机生态。
李杰,成都麓湖· A4美术馆首席策展人
以中国革命的视觉档案为例:汇集与研究 / 展览与出版
演讲人:高初
如何面对档案?整理档案中形成的朴素但珍贵的问题如何转化为学术生产?
口述史是必要的吗?文本、口述和图像如何成为个体生命史的叙事视角?
时代的声音和无名者的私语,如何感知?又如何写作?
在没有便利而开放的档案库的当下,如何激活个体档案/独立档案?
本次报告将围绕中国美术学院的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的“中国革命的视觉档案”计划,分享团队在过去数年里抢救性地收集、整理、保存中国革命的摄影档案的经历,讨论如何将文献档案的汇集与整理、研究与教学、展览与出版视为整体性的工作链条,以及这一工作机制的潜力和限度。
高初,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主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摄影部主任,高帆摄影艺术馆馆长
亚洲艺术文献库的近期工作
演讲人:翁子健
作为深度参与亚洲艺术文献库工作的研究和实践者,翁子健将介绍文献库最近的工作与研究焦点,并就工作中的思考和问题展开讨论。
翁子健,亚洲艺术文献库资深研究员,第四届《Yishu》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写作奖(2014年)得主,观察社创办人之一
以上演讲人均按演讲顺序排序
四季学术沙龙是坪山美术馆发起和主办、《打边炉》联合策划,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周期的常设性学术活动。该沙龙立足坪山在地文化的现实情境,强调跨学科、区域和国际对话,致力于建立坪山与全球艺术网络的互联,为地区发声,为建构坪山当代文化的多样性助力。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