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觉得在处理展览或是作品上,不会急着那么的强显,开始会有自己一个方法,去面对展览或是做作品的方式。」 ——周育正
「在《九条线》这个展览,我就突然觉得不要再讲这么多话,所以发现造型物、单纯的造型物,会是一个解决的方法,因为它还是可以有语言的性质。」 ——杨季涓
迈入45岁艺术生涯的阶段,周育正从早期创作作品收支难以平衡的阶段,再到40岁左右在创作状态逐渐取得收支平衡的状态,以及到45岁在画廊市场与学术两端都获得极大的肯定,他回顾从《很肤浅》、《东亚照明》到最近期的《刷新、牺牲、新卫生、传染、清新、机器人、空气、家政、洁客帮、香烟、戴森、现代人。三》三阶段,来谈艺术创作系列如何流转于美术馆、替代空间、双年展、艺博会不同的体制间。以及透过并置关键字构成计划或作品名称,以「造型语汇」及「造型方法」刷新创作元素中身分与物件间的关系。他将作品计画和商业画廊作品间相互交叠的关系,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应对机制与判断标准。
叙事与拟人是杨季涓创作的重点,从《PLASTONKI》、《短篇集:石子台》、《九条线》到《那些妳曾说过的事》,她创作逐步简化过于明确的叙事,而是回归到物质与物件的生产,即便仅以物件仍不断触发观者从感官与记忆回应物件作品提供的情境。贯穿杨季涓创作的始终是私人经验与记忆,其作品的细腻质感,探索人与人、地点、物件及事件间的种种关系。她将素描、情境式、装置及声音等不同媒材的作品,串联起一系列与事物连结相关的叙事。数年前,周育正与杨季涓搬迁至#永和工作室 的现址,二人将此全面改造为工作与生活场域。空间中从生活选物、对于设计风格家具的兴趣,凸显二人的品味与生活方式,而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创作与生活状态。
精选片段
(完整影片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查看)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划 Director|张玉音 Chang Yu-Yin、邓韵琴Sapphire Deng
翻译 Translator|赵士雄 Joey Chao
摄影 Photographer|王士源 Wang Shih-Yuan、苏家弘 Su Chia-Hung
製片 Producer|陈昕妤 Chen Hsin-Yu
剪辑 Edi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剪辑助理 Assistant Editor|蔡念栩 Tsai Nien-Hsu、刘礼瑜 Liu Li-Yu、陈美如 Chen Mei-Ju
调光 Colorist|王士源 Wang Shih-Yuan
混音 Re-Recording Mixer|郑晓骏 Cheng Hsiao-Chun
特别感谢 Special Thanks|周育正Chou Yu-Cheng、杨季涓 Yang Chi-Chuan、马凌画廊 Edouard Malingue Gallery、TKG+
V-Touch 介绍
随着媒介转向带来阅听习惯的改变,《典藏》延续「ARTouch」的「Touch」精神,在未来定期出品的「V-Touch」中,将原先杂誌翻页或浏览网站所留下的指纹,转换为播放键,便是希望数位时代下的读者,在「点击」播放后,将此一触觉,经由媒体的引介,穿透至影像中对「展览」、「人物」、「谈话」、「艺术史」等「触摸」。而「V-Touch人物」系列将带领读者走进艺术家工作室,欲触摸以揭开的过程面纱,除了是创作的实验与劳动,更含括生活、养成及职涯的多维向度,藉此更为立体地理解艺术家及其创作脉络。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