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空间 评论|余启平的绘画美学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不止午后」展览现场
「More Than An Afternoon Kiss」Installation View
余启平的绘画美学
Yu Qiping aesthetics of painting启平把“现代”和“传统”嫁接得天衣无缝,他游走在“现代”这个时间之维上,但是,又仿佛是生存在“古代”的意蕴里,他的画作有一种沉酣的、玄远的、古意的美。这种美值得你反复凝视,它会慢慢地浸入你,把你带进某种空旷虚无,某种沉醉里。我常常会为他的画作感动,他是少数几个能感动我的画家之一,但是,事实上直到如今,我依然不能为他的画作命名、定位。或许,最优秀的作品,大多数的情况下,也是最难以说清楚的,因为它的感动、它对你的介入常常是莫名的。
「More Than An Afternoon Kiss」Installation View余启平生于六朝古都南京,那是中国南方思想和气质的中心,也许余启平的确是受了这种气息的影响。红色的砖墙,黑色的瓦片,山形的瓦脊,一幢又一幢房子参差重叠着,但是你并不觉得那些参差重叠的屋子里会有人居住。太安静了,太寂静了,画面上没有一点声响,一条石板路,由下而上,由宽至窄,由近处往远处,从密集的屋舍中间穿过去,路边的一排生长得异样粗壮的大树,大树被月光照得明暗相间,在粗壮的树干和枝桠间,天空被月光映亮了,大而圆的月亮刚刚升起在黑色的屋脊之上,月光下的小路晶晶亮亮,光滑的青石路面变成了浅浅的橙褐色……余启平笔下的大地、房舍、月光、路途都是沉静着的,仿佛无所依凭地悬浮在真空之中,渗透着某种超越的、渴盼脱离的倾向。
遇酒逢花且又醉 Drunk and flower

疏影横窗 Byobu with shadow
纸本设色 Color on paper
41.1×60.5cm,2020
余启平笔下的人呢?空洞的院落,斑驳的砖墙,探出一树绿的叶,橙黄色的木门,暗褐色的门锁,门紧闭着,铺着白色桌布的小圆桌莫名地摆在石板路的当中,桌子、陶壶、陶杯,暗红的明式靠背椅,五个人散淡地分立着,在石板路上,在窗口,他们在做什么呢?他们凝神观望,举头看那刚升起的月。余启平笔下的人和大地是一样的,他们并不是大地上的什么精灵,他们只是大地的一部分,和大地一样地沉酣月光、绿树、红墙、黑瓦之间。

「不止午后」展览现场
「More Than An Afternoon Kiss」Installation View
余启平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懵懂、微熏、未醒的世界,这里是物我两忘、他我不分的。一切都老了,屋子老了,屋子里的东西也老了,但是,这里的意蕴、境界、生机却依旧,时间是不能带走那懵懂未开的思想之花和意境之花的,它们也许恰恰是在这之中栖息着,丰润的肌肤,鲜红的袈裟,璀璨的手镯,半醒半寐的青春的梦,点亮了陈旧的世界,但依然是沉酣和半寐的,丝毫也不刻意、张扬。

西风是非 Autumn wind
纸本设色 Color on paper
16×84.6cm,2020
余启平给我们铸造了一个懵懂的世界,它内敛、含蓄、沉酣,但在世的真理却绽放着,它能唤起你的宁静感,对于持存之物的专注和渴念,冲突被消解了,化成了对本真抒情的渴求,对神秘欢乐的向往——在这里智慧是没有意义的,真正有意义的是对审美生存的沉酣。
「More Than An Afternoon Kiss」Installation View
这种追求也体现在余启平的绘画技巧上,他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画的种种传统技法,但是,又对他们做了现代主义的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汇,这种语汇构成了“新东方主义”审美倾向的语汇基础。我非常喜欢余启平的这种绘画美学:一种渗透着极其浓厚的新东方意味的风格和倾向。它不是佛家禅意的简单复归,也不是道家出世思想的再现,而是在现代背景之下,通过对机械、拥挤、忙碌、无谓等在世状态的规避,而显现出的对人的本真在世状态的追求和阐释,我将它命名为“新东方主义”绘画:它追求的是无我不分、浑然未醒、混沌整一。

红墙落照 Shadow on the red wall(左/Left)墙里墙外 Inside the wall outside the wall(中/Center)不问春风 Spring breeze(右/Right)
About Artist

余启平
1980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修中国画。198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两幅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后就职于江苏美术出版社,任《江苏画刊》编辑。1991年赴日本[取得艺术家签证的资格],离开《江苏画刊》。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集,其作品参加过国内外诸多重要展览,并为国内外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
展览经历
1992 香港城市画廊,香港
1996 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北京
2000 Imura Art Gallery,京都
2001 Fuji Gallery,大阪
2003 Coju Gallery,京都
2005 东京映像,东京
2007 日本京都文化博物馆,京都
2008 孔画廊,北京/首尔
2010 J·Gallery,上海
Fukuzumi Gallery,大阪
2011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阁蕊莉画廊,上海
2012 艺术北京
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
2013 艺术北京
2015 梵尘墨纪,上海大韵堂艺术馆
2016 风吕无由,上海梧桐美术馆
2017 萧萧四面风,上海安簃艺术空间
2018 闲窗清音,上海安簃艺术空间
2019 闲中风月,上海安簃艺术空间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