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3月24日晚,「设计江湖」系列讲座迎来了第四位嘉宾,前泛亚设计总监曹敏,曹敏作为泛亚面向社会招聘的第一批设计师为同学们分享和汽车设计相关的思考与视角。以下是根据现场对话梳理的简要概述性回顾。

讲座现场
飞驰人生——作为汽车设计师
Q: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您的职业经历吗?
A:我在汽车设计的行业从业22年,从设计师到设计总监参与设计的汽车有三四十款。我原本准备出国深造,加入泛亚使我成为国内最早从事汽车设计的一批设计师,从而得以受益于国内很好的发展前景。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一直没有给自己设定过太清楚的目标,但因为这份充满好奇、探索的态度,让我觉得工作过程中的一切都充满了惊喜,我的体会是要敢于梦想,勤于创造,方有未来。汽车设计工作让我学会了在过程中寻找意义,在团队合作中孕育更好的方案。我认为设计工作像是春天,想法就像是种子,作为设计师,我的作用就是呵护这些种子成长、发芽开花。在我的职业发展中,我逐渐明白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最终是面对自己,而不是公司;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反求诸己,始终记住成为汽车设计师的初衷。

Q: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汽车设计师在行业中的作用和意义吗?
A:很多人都认为汽车设计只是专注于外形,其实不然。如果你对造型感兴趣,可以参与到汽车外形和内饰的设计中;如果对未来设计特别有想法,也可以加入前瞻、概念设计部门,探索未来的汽车将如何发展。只要你有能力支撑自己想法的产生、表达和实现,学习的专业不会成为未来的阻碍。造型并不是评判一辆车好坏的唯一标准,作为汽车设计师要学会协同合作,通过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一步步打磨作品,为最后的商业成果服务。

亨利福特——THE MODEL T
我举个例子,一百多年前,亨利福特的MODEL-T使汽车实现低价格大批量生产,汽车从富人的玩具变成了大众交通工具,汽车设计的行业随着商业的推动而产生,实现了0到1的转变。在之后从1到1000到N的过程中,世界上涌现了无数的汽车公司和千姿百态的汽车设计。而今,智能电动汽车的出现,也可能像当年汽车改变人类生活的情况一样,通过全新的能源驱动,汽车作为的最大数据入口,成为移动的智能空间,塑造出行的全新可能,将再一次给世界带来包括道路、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的改变,从而再次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未来的设计需要未来的设计师,汽车设计师改变的不仅仅是未来的汽车,也是未来的生活方式,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索、创造、见证。
极速奔驰——导航汽车设计的未来
Q:互联网巨头参与到造车行业,汽车行业会有怎样的变革,同时设计师的角色会产生什么样的转变?
A:目前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历史性的时刻,我们作为设计师能有机会参与其中是历史性的机遇。新能源汽车的诞生可以使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将中国的产能优势转变为其他优势。汽车目前越来越像一件大的智能产品而非传统分工细致的重工业制品,我们作为未来的设计师应该随着汽车功能和本质的改变而转变。我们应该带着“又宏又专”的态度面对未来发展,所谓“宏”指的是设计师作为创造性问题解决者的本心,在行业的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能始终寻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点;所谓“专”是自己的立身之本的核心技能长板,使自己具备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帮助自己进入企业。
Q:您如何理解汽车设计与艺术的关系,智能化的现代汽车还有可能成为经典艺术品吗?
A:首先我认为艺术与艺术属性是两件事。即使未来的汽车成为了移动的盒子,它仍然应该是美的,也有可能具备全新的美学,它的艺术属性仍然会因为设计师而存在;但是能否成为永恒的艺术,需要时间的沉淀,也取决于其美学价值。

兰博基尼 contach

捷豹 xj220

保时捷 911

奔驰 300sl
经典的汽车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品,一方面是因为它的数量越来越少,人们认为它带有高的收藏价值,一方面因为它的确具有超越时代的美。而目前的汽车绝大部分是大批量生产,在当今世界只是一个交通工具,当然,其美学价值仍然存在,这也是汽车设计的魅力,需要投身其中的设计师去创造。
Q:因为现代汽车的审美多是建立在以内燃机为核心的基础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诞生,未来的汽车审美有没有可能发生改变?
A:对于汽车造型的审美,我认为会发生改变但是需要时间。


model S 外观 & 内饰
就拿特斯拉model S来说,他虽然是一辆新能源汽车,但是它在造型上并没有做过多的突破,因为对于汽车的审美,他所关联的不仅仅是其材质、形态、比例的改变,更大的是社会的接受度,最后对于成功的衡量还是商业。但是它改变了很多小的细节比如窗户、把手、内置的大屏等,对驾驶体验有了颠覆性的改变。社会接受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概念车的展示来不断刺激大众对于汽车审美的认知。另外,人们对于一种形式的认可也是建立在对其背后功能的认可之上的。随着新能源车的越来越普及,新能源车的特点带来的美学突破会逐渐成为预期,新的汽车审美也会随之发生。

蓄势待发——点火发动面对未来
Q:作为汽车设计师您是如何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这件事在短期没有很好的成效?
A:我觉得有三个关键词:梦想、创造和未来。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各类交通工具,在我毕业加入泛亚的时候,汽车在中国还不是一个非常普及的产品,个人拥有汽车对于大多数人还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基于对汽车的热爱,投身汽车设计后,随着逐渐深入的过程,我发现与汽车和设计相关的事情是如此的有趣,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变成职业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了。其实在工作中,我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可能是设计创意与工程限制之间的矛盾,可能是设计灵感的暂时枯竭,最彷徨和困难的是作为一名设计师感觉现在困难到了自己能力的边缘。我一直坚信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多学习、多积累就能找到创意的点,灵感不会真正的枯竭,万事都有解决的途径。设计的过程犹如在迷雾中前行,一定要坚持不懈、不断探索,直到灵光乍现的刹那,雾散云开。

捷豹 e type
Q:作为设创的学生该如何为进入车企而努力呢?
A:成为汽车设计师的前提条件是对汽车设计的兴趣。我们前几年也有通过设计竞赛的方式联合院校吸引同学们参与,从中筛选一部分同学进入车企工作。当然介绍自己最直接的方式还是简历和作品集,作品集的本身是体现设计师审美和叙事方式的,我们作为企业会关注应聘者参与过的项目、项目的完成度和基本功是否扎实,特别是项目获课题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造型方案、设计想法发展的过程,最主要的是有没有突出的核心点。如果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同学,在作品集中应该展现出拥有设计汽车的能力,手绘虽然不是目前表现效果的唯一形式,但更便于方案的推敲,同时也看出一定的审美和造型能力,希望同学们也可以多多练习,不要成为你表达的障碍。也可以多多参与与企业合作的汽车相关的比赛提高竞争力、加深对行业的了解。目前汽车行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在学校里虽然没有相关的场景但也要有紧迫感和压力,努力提升个人素质。

讲座后合照
场记 & 整理 | 李铭宇、黄可欣、李雪琛
摄影 | 陈 安
排版 | 单 硕
编辑 | 榴莲
责编 | 伊文
关于「设计江湖」
「设计江湖」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自2016年3月起开设的《职业规划》课程,该课程通过系列讲座的形式开展,是面向学院所有专业方向学生的通识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勾勒未来职业生涯的轮廓,使学生在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时有相应的准备,并更主动且有目标地利用各种机会学习锻炼。
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开展职业规划类课程,是学院的一次全新尝试。「设计江湖」也因此被同学们贴上了「创新课堂」的标签。该系列讲座邀请的主讲人囊括了学界名师、业界著名设计师、企业高管、创新创业者等大咖级人物,让同学们在步入社会前就有机会与名家、名师、名企面对面;主讲人分享的话题看似天马行空,实则围绕职场接地气;讲座现场的随时互动让同学们在轻松氛围中了解如何规划未来职业生涯、了解相关专业岗位对能力及水准的需求、明确个人职业取向与定位、了解未来发展空间;系列讲座带来的隐形成果是使更多同学了解到如何客观评估自己的技能,从而发现自我价值,同时,为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在同学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目前,这门创新课堂已经成为学院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