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的第一展区,有一幅风格鲜明的人物裸体画像格外引人注目。
《第欧根尼》, 勒帕热,1877
«©MuséeMarmottan Monet, Académie
des beaux-arts, Paris »
(此作品正在“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展出)
画面中这个形象枯槁的男人叫第欧根尼,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也是犬儒主义的代表人物。
「注:“犬儒主义”是“犬儒学派”的学说,它继承与发展了苏格拉底关于“美德即知识”的学说,认为美德就是抑制自己欲望的知识,能够自制就是善,不能自制便是恶,提倡“返归自然”,把名利看作身外之物,认为社会生活与文化生活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号召人们克己自制,独善其身而无所求,宣称这是人生唯一的目的。」
这个活跃于公元前4世纪的男人,居住在一个木桶内,过着乞丐一般的生活,每天白天都会提着灯笼在街上走来走去,像是在寻找什么的样子。一件斗篷、一只棍子、一个面包袋,包括这个木桶就是他的全部财产了。
第欧根尼虽一无所有,性格却“飞扬跋扈”、“特立独行”。
《第欧根尼》,杰罗姆
他曾在亚历山大大帝热情的拜访时,目不斜视地说:请别挡住我的阳光!
在遭到一个秃子的谩骂时,不屑地回击:我绝不会反驳。但我倒欣赏你的头发,他早已离开你那可恶的头颅而去了。
就这样一个行走在人世间,承载着有趣灵魂的特立独行者,为什么在艺术家勒帕热的笔下却是如此衣不蔽体、可怜兮兮的形象呢?
这得从勒帕热的人生经历开始说起了...
/
自然主义的领军人物——勒帕热

朱利斯·巴斯蒂安·勒帕热
1848年,朱利斯·巴斯蒂安·勒帕热出生在牟兹省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金色的田野、绿色的草原、宁静而又温暖的夕阳...这些质朴的生活景象深深影响着懵懂的勒帕热。
很小的时候,勒帕热就表现出了极高的绘画天赋。在家人的支持下,他被送到了瓦尔登,跟随专业的画家进行全面、系统的绘画基础学习。

《圣女贞德被圣灵感召》,勒帕热
1876年,勒帕热考入了巴黎的美术学院,成了学院派画家卡巴尼尔的学生,开始接受正统的绘画训练。
勒帕热从学院派学到了严密的素描技巧,但又不局限于此。同时又被库尔贝、米勒等现实主义画家,以及莫奈等印象派画家的艺术表现手法深深的吸引,并汲取了他们的色彩表达技巧于自己的创作中。
他的作品题材大都来源于农村,因此其作品的思想性远远超过同时代的许多画家,勒帕热还被称为米勒以后唯一能真实生动地再现苦难的法国农村生活的画家。
比如他的这幅乡土题材作品《干草垛》,就带有沉静、朴素的力量。在1878年一经亮相沙龙,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也一举奠定了勒帕热自然主义领军人物的地位。

《干草垛》,勒帕热
这幅作品的点睛之笔在于妇女的眼神和表情。她神情麻木,看似凝视着前方,但又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这种高度写实的绘画技巧,深刻表现出了十九世纪法国农村贫苦的生活现状,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再比如《收获土豆》这幅作品,这位农妇正弯着腰采摘自己的土豆,广阔的土地与远处地平线的空间略多于田园的乡土气息。虽然画面并不复杂,但却被勒帕热处理得极富抒情意味。

《收获土豆》,勒帕热
在勒帕热短短36年的人生旅程里,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绘画原则,坚定不移地、纯粹地再现着自然。
这也是为什么第欧根尼会被勒帕热刻画地那般惨兮兮,因为这才是“犬儒主义”者最真实的模样。
看到这里,是不是想近距离感受《第欧根尼》这幅作品了呢?
那就来展览现场细细品味吧!
温馨提示:推荐观众工作日来观展,避开人流高峰,这样观展体验更佳噢~
展览信息
参观时间:10:00-18:00(17:30停止入场)
展览地址:上海中山东一路1号2楼
(展览入口:延安东路2号)
展览通票:188元
购票链接请猛戳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
天协粉丝群
我们不是在送礼物
就是在送礼物的路上

现在群人数已满200,
只能通过群主邀请方式入群
想入群的宝宝请到文章下留言噢!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