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关于汉武帝,你不知道的几段哀怨情史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关于汉武帝,你不知道的几段哀怨情史 汉武帝 情史 武帝 生涯 女性 配偶 皇后 陈皇后 卫皇后 娘家人 崇真艺客





01.


在武帝长达七十年的生涯中,只敕立过两位女性作为他的正式配偶——皇后,这两位女性即陈皇后和卫皇后。陈、卫都是她们娘家人的姓氏。


第一任皇后陈氏,与武帝是表亲关系。武帝的姑母中,有位馆陶长公主,她与丈夫列侯陈午所生之女,就是陈皇后。


所以两人是青梅竹马的关系。在少年武帝与少女陈皇后之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某日,还是皇子的武帝来到姑母长公主家游玩。长公主把年幼的侄子抱在膝上,问道:“彻儿,想要新娘子吗?”年幼的皇子答道 :“嗯,想。“那想要谁?长公主一一指完伺候左右的侍女,最后指向自己的女儿,问道 :“那阿娇好不好?”皇子答道:“如果娶阿娇做新娘子,我就把她藏在用黄金造的房子里。


这则故事非常有名,早早就展示了武帝的性格 :阔达、豪奢、好色。同时,这句话又预示了少年自己的一生。


不过,最值得信赖的图书——《史记》《汉书》等——并没有记载这则故事,它的来源是百科全书《太平御览·皇王部》收录的《汉武故事》。《汉武故事》记述的是汉武帝的传闻逸事,这则故事恐怕也是传闻,不是事实。


关于汉武帝,你不知道的几段哀怨情史 汉武帝 情史 武帝 生涯 女性 配偶 皇后 陈皇后 卫皇后 娘家人 崇真艺客

汉武帝


纵使是事实,武帝和阿娇之间的婚姻也不会靠这种天真烂漫的对话成立。婚姻成立的背后,暗藏大人们的权力斗争。



02.


武帝的父亲是西汉的第四代天子景帝。


景帝有十四皇子。皇后无子,这十四人都为姬妾所生。最初,栗姬所生的皇子被立为太子。


可是,那时在后宫之中拥有权势的,是前面提及的武帝的姑母、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祈求权势永续的长公主,起初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栗姬所生的太子,并向栗姬提出此事。栗姬冷淡地拒绝了。后来,失去皇帝宠幸的栗姬,癔症大作。


自尊心受到伤害的长公主,几次向弟弟景帝谗言,并建言更换太子。结果,因长公主的进言,当时岁的武帝被立为新的太子。于是,长公主成功地将自己的女儿推上新太子未来妃子的宝座。


关于汉武帝,你不知道的几段哀怨情史 汉武帝 情史 武帝 生涯 女性 配偶 皇后 陈皇后 卫皇后 娘家人 崇真艺客

汉景帝


武帝战胜其他兄弟,成为父亲景帝的接班人,是有过以上经营的。也就是说,姑母馆陶长公主的助力,为武帝来日登上大汉皇帝的宝座打下了根基。


当然,小时候的武帝是一个聪明的少年,也是理由之一吧。关于少年武帝的逸事,在上文提及的《太平御览·皇王部》所收录《汉武故事》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


某市民的后妻杀夫。前妻的儿子视继母如仇人,杀了她。儿子因弑母之罪遭起诉。案件由景帝裁决。太子立于父皇景帝之侧,凝神听完后,说道 :不忠于父的妇人,已然不是父亲的妻子。由此,他们就不再是母子了,不宜论以弑母之罪。


这则故事也并非完全是事实吧。但是,少年聪明这点却不可否认。与之相反,《汉书》的皇子传中,记载他的兄弟似多是游手好闲、无知、残忍的人。但是,另一方面,又有像兄长河间献王这样的人物,在擅长学问这一点上,使武帝都刮目相看。武帝被册立为太子,并非单因他的聪明。正是因为姑母在景帝前的美言,他才得以登上宝座。不过,姑母的美言,有其交换条件,即要娶姑母的女儿阿娇为正妻。


于是,姑妈的女儿成了太子妃。随后不久,景帝驾崩,十六岁的武帝登基,即大汉皇帝位,而阿娇也成为皇后。


这便是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皇后。


可是,这位皇后毕竟是皇族出身,心高气傲,而且嫉妒心极强。加之武帝的即位又有过如上经历,她动辄就以母亲长公主相助之事炫耀。


一般说来,汉代的公主拥有非常权势。这些权势甚至在皇子之上。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些皇子都会以地方王的身份,离开国都长安,因此,他们很少有干预中央政治的机会。不仅如此。鉴于一旦他们发动叛乱,中央将极度困扰,所以皇帝派遣监督的官员,以日本江户时代家老式监察官的名义,用锐利的眼睛时刻监视他们。这些家老式监察官,有的会故意策划事件陷害地方王,以此作为自己的功绩。武帝的兄弟诸王大多被描述成超乎想象的愚昧之人,这些记录似乎也是在前述状态下产生的。无论怎样,地方诸王总有如坐针毡的焦虑。特别是武帝的父亲景帝的时代,南方诸王发动叛乱以后,监视变得超乎寻常地森严。


与这些皇子相反,公主们相当自由。首先她们都居住长安。若说国都住有哪些皇族,除了太子外,就只有她们了。中国没有女人称帝的传统,她们也知自己没有继承帝位的可能,单就这点,她们的立场就很自由,并得以利用自由的立场干涉政治。而且她们也可以自由进出男子免入的后宫,在宫中搅动朝局。因此,猎取官职的人们会聚集在她们的宫殿。若是发生棘手的事情,他们便向公主乞求,请公主替他们消除麻烦。各方给公主们的贿赂,数不胜数。


她们都将下嫁,有自己的丈夫。不过,这些丈夫大多是列侯子弟中的平庸之辈,马上就会被公主们骑在头上。公主们的丈夫只是徒有其名,而公主们总是另有宠幸的美少年。此外,她们还运用权力和财力,操纵各种事情。加上又是现任天子的尊亲,她们就更肆无忌惮了。


武帝的姑母,也就是妻子的母亲馆陶长公主,便是这些公主中的一员。不仅因她的几句话而重立太子,武帝皇叔梁孝王计划的谋反,也因她的斡旋,消弭在无形之中,不了了之。另外,这位公主还宠爱一个叫董偃的美少年,后文再细说。


不止如此。皇后和皇后母亲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权力在稳定地操控。正是这般,对这位即位不久、缺乏经验、二十岁左右的天子而言,没有比应付她更棘手的了。


她就是武帝的祖母窦太后。



03.


这位窦太后是武帝的祖父文帝的皇后,性格执拗。


她出身微贱。起初,在武帝曾祖父高祖的皇后即吕后的身边充任侍女。按例,宫中的侍女,会被下赐给地方诸王。当时,她被下赐给北方小国代(在今山西省)的国王。但她自己原是希望能回到出生的故乡,即清河(今河北省南部),为此乞求负责分配的官吏,将她派分到那里的王国。负责的官吏忘记所托,把她分派到了代王处。含泪来到代国的这个女人,却深受代王宠爱,诞下王女一人、王子一人。


而此时在长安的皇帝绝嗣,朝廷迎代王为皇帝,这就是古今都称道的名君文帝。文帝驾崩后,她所生的皇子即帝位,即世所称道的明君景帝,她自然就成了皇太后。景帝驾崩后,皇孙武帝即位。这个女人又成为太皇太后。此时她的孙子武帝是刚满十六岁的少年。祖母认为孙子所行之事极其危险,为此不厌其烦地干涉孙子的政治。


祖母担忧孙子所行之事,不仅仅因为他年少,还因为这个孙子太过追求时髦。他对儒学似兴趣浓厚,这是她首先无法容忍的。非但无法容忍,甚至令她忧心忡忡。


窦太后已经年逾古稀,而且失明,不过精力充沛。她感到有必要严密监视年少孙子的政治,并找到了担任监视一职的合适人选,这便是武帝皇后之母馆陶长公主。这位长公主与武帝的父亲景帝是同胞姐弟,同为窦太后所生。


那么,陈皇后的幕后,不仅有其母长公主,而且更有旧势力的代表、当代第一号权势者窦太后撑腰。也就是说,欲行新政策的武帝身边,旧势力环绕,而旧势力的先锋,便是他的正妻皇后。而且这位正妻心高气傲,嫉妒心极强。


年轻的皇帝与皇后之间,关系必然相当微妙。


关于汉武帝,你不知道的几段哀怨情史 汉武帝 情史 武帝 生涯 女性 配偶 皇后 陈皇后 卫皇后 娘家人 崇真艺客

窦太后



04.


以窦太后为中心的旧势力,与以少年皇帝为中心的新势力之间的冲突,在少年皇帝即位后的第三年爆发。


景帝驾崩、武帝即皇帝位之际,丞相是卫绾,在武帝还是太子的时候,他曾任太子太傅,武帝即位后不久,他便因病辞职。继其出任丞相的是窦太后的从兄子窦婴。而军政的长官太尉,则由武帝的母亲王太后之弟田蚡担任。如此一来,一边是祖母方的表叔,另一边是母方的舅舅,少年天子被夹在其间。


但这两位长辈未必是旧派,甚至可以说是新派。窦婴属窦太后一族,也曾被强制阅读《老子》,但他却好儒术。田蚡同样素崇儒术。作为喜好儒术的延长线,两人亦好美文。尽管窦太后反对,可是对文化的憧憬,在长安的绅士之间,已经相当的普遍。


于是喜好儒术的两人,立马推举了赵绾、王臧两位儒者出任大臣。赵绾出任御史大夫相当于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兼副总理),王臧出任相当于皇宫警察长的郎中令。这两人皆是《诗》大家鲁申公的弟子,可以说是专门的儒者。


登上国务大臣之位的儒者们,立即提出了建议,奏请依从儒家的教说,修建天子同时祭祀天神和祖先的明堂。还有,当时列侯都不愿意前往自己的领地,逗留京城,无所事事,虽获赐领地,却名实不一致,极不合理,并且也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古代的制度皆是正理,与之不一致的,则视为不合理。为此,他们又提出既然诸侯已经封国,那就必须定期来朝,在明堂谒见天子。这是古代周王朝的制度,他们请求依此实行。再者,按照亲疏的差异,细加分别服丧的时间和丧服的布料,也是儒家学说的内容。为保障同族成员间的正常秩序,进而保障人类的正常秩序,这是必要的行为。同时,他们希望按照学说如实施行。另外,窦太后的亲族中有无行者,他们又要求把这些人从皇室的族籍簿内除名。


这些过激的书生言论,必然遭到猛烈的反击。反击从四面八方而来。反击的急先锋,照例是公主们。缘何?因为她们都下嫁给了列侯。列侯若就国,她们自然也得远离长安。反对之声,每日在窦太后的耳边萦绕。这是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年——建元元年(前 140)之事。


翌年,即建元二年(前 139),学者集团没两下就都下台了。因为御史大夫赵绾上奏,请求停止向窦太后上奏政务这一已行之事,建议汉武帝完全亲政。


窦太后被激怒了,呵斥道:这不是新垣平的再演吗?新垣平是文帝时因轻率上奏而被处刑的方士。


两儒生很快被逐出朝廷,丞相窦婴、太尉田蚡也都被罢免。尤其窦婴作为窦太后的侄子,在一族中,发生这么鲁莽之事,窦太后感到十分遗憾。


于是,新兴势力只得暂时雌伏。武帝是有英雄气概的君主,但毕竟是十八岁的少年。在祖母的强压面前,也是手足无措。


与陈皇后之间的夫妻关系,也因这件事,无疑变得更具隔阂了。


更严重的是,夫妻之间怎么也未能诞下皇子。若是没有男性皇子,对保住皇后的地位,极为不利。焦急不安的皇后,接二连三地求助于医者。医者接受的谢礼,合计达九千万钱。这些在褚少孙的《史记》中有载。


皇后愈益歇斯底里,武帝对她肯定也愈益不感兴趣。


在旁侧一直关注皇帝的夫妻关系,并对年轻的皇帝深表同情的,还有一位女性。


她就是武帝的同胞姐姐平阳公主。



05.


武帝的母亲王皇后,除武帝之外,还育有三位皇女。其中最年长的便是平阳公主。


正如后来的行为所示,这位公主并非是贤淑的女性。她看到弟弟武帝的样子,心生怜悯,暗中为之焦急。无论何时,能不能诞下皇子都是皇家的大事。


平阳公主买入几名奴婢,安置在自己的府上。


建元二年(前 139),也就是武帝十八岁这一年,在祖母的一怒之下,皇帝身边的急进派都垮了台。武帝巡幸至流经长安东郊的霸水岸边,举行祓祭。结束后,在归途中,驾临姐姐平阳公主的府邸。公主让早前时日买入的婢女去谒见皇帝,但是谁都没入皇帝的眼。


随后,开始酒宴,舞乐队登台。皇帝的眼睛一直关注着舞乐队中的一个歌伎。这个歌伎,名为卫子夫,是公主殿中的女仆卫媪——一个姓卫的嬷嬷所生的私生女。父亲是谁,不得而知,从母姓,故名卫子夫。


突然,天子如厕,随后卫子夫紧跟而去,在那里受到皇帝的宠幸。


《汉书》的《外戚传》记载“轩中得幸”。“轩中”指何处呢?古注云,指设有帷幔的车中,不过这个解释可疑。友人高木正一君认为“轩”即便所,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东汉末年编撰的辞书《释名》记载“厕或曰轩”,就是其证据。


轻轻地解开这女人的头发,武帝将它捋在手臂上,光滑柔顺,宛如明镜。这愈加使皇帝发狂。无论如何,回到座位上的武帝,红光满面。于是,公主向弟弟献上这名歌伎。武帝赏赐姐姐黄金千斤,以示谢意。


卫子夫扈从武帝回宫。乘车之际,公主轻叩卫子夫背部,言道 :“保重。留意身子,好好干。出人头地,勿相忘。”


这就是几乎伴随武帝终生的伴侣——第二任皇后卫皇后的发迹之始。


然而,入宫后的卫子夫,并非马上就有幸福降临。健忘的武帝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竟忘记她的存在。也或许嫉妒心强的陈皇后妨碍了两人的见面。其间,后宫对侍女进行了人员的调整。这大概也是陈皇后指使的。这时,卫子夫请求谒见天子。她说道:“恳请陛下放我回主人家。”说毕,泪水顺着脸颊而下。皇帝再次宠幸了她。受到宠幸的她怀孕了,第一胎诞下了皇女,此后又连续诞下两位皇女、一位皇子。


正妻陈皇后愤怒无比,妒火燃烧。


但是,这时陈皇后的势力大不如前。因为皇后的最大后台——外祖母窦太后,在卫子夫诞下第二位还是第三位皇女的时候,已经离世了。


关于汉武帝,你不知道的几段哀怨情史 汉武帝 情史 武帝 生涯 女性 配偶 皇后 陈皇后 卫皇后 娘家人 崇真艺客

影视剧中的卫子夫形象



06.


失去理性的皇后与母亲馆陶长公主合谋报复,采取非常手段。


对手卫子夫,有一弟弟,名叫卫青。与姐姐卫子夫一样,他也是私生子,成年以后,侍奉母亲曾侍奉的平阳公主,公主外出时,作为护卫兵随从,后来给事武帝的离宫建章宫。


皇后和皇后的母亲,派人捉捕卫青,囚禁在长公主的宫殿内,欲加以杀害,作为对其姐卫子夫的泄愤。


这时,卫青的友人公孙敖率领壮士数人,闯入殿内夺回卫青,救卫青于危险之中。


可是,武帝对这件事的处置,倾向很明显。


武帝召见卫青,马上任命他为建章宫的侍从武官。不单单是卫青,卫青整个家族,也就是母卫媪与不同男性相爱后所生的子女,尽管关系复杂,都被赐予了爵位。


这件事非常明确地说明了一个情况,即现在的武帝已经长大,有了完全不受任何人束缚的环境,不只是能自由地爱所爱之人,也能自由地拔擢中意的人才。


而且拔擢卫青,不仅是对爱姬卫子夫弟弟的私恩。正是卫青,多次担任征伐匈奴的总指挥官大将军,使武帝治理下的汉家威严,震慑北部边境。


关于汉武帝,你不知道的几段哀怨情史 汉武帝 情史 武帝 生涯 女性 配偶 皇后 陈皇后 卫皇后 娘家人 崇真艺客

 卫青


如此,保住了一门的荣华,卫子夫也渐渐地专擅皇帝的宠爱。与之相反,青梅竹马的妻子陈皇后越发没入失意的深渊。



07.


陈皇后最终退下皇后之位,是在武帝即位后的第十二年,即元光五年(前 130),同时也是皇帝的舅舅丞相田蚡被怨灵所杀,武帝身边的旧势力被完全清除的第二年。


事情的始末是这样的。


长安盛传皇后使用巫蛊妖术诅咒皇帝的谣言。巫蛊是将桐木制的木偶埋入地下,诅咒他人的妖术。在势力消长激烈的后宫,这种谣言总是满天飞。实际上,是否做过不重要。重要的是,谣言中的主角单因谣言,一般就会垮台。


终于,武帝下令调查。女巫楚服以大逆罪被枭首,牵连被诛者三百余人。负责调查的就是后来成为相当于最高检察院检察长的御史大夫并以苛刻著称的张汤。关于皇后行为不端的流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皇帝派后宫官员向皇后颁布敕书:


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长门宫是位于长安城东南郊的离宫,原为皇后之母馆陶长公主的别宫,此前长公主将其献给了皇帝。


之所以未治皇后死罪,是因为顾虑皇后的母亲。当然,皇后母亲馆陶长公主也没有因共谋而受到株连。武帝想,长公主将自己推上皇位,始终都是一种恩义。


幽居城外长门宫的陈皇后,还留下一则韵事。


陈皇后想方设法挽回皇帝的宠爱。她细细回想,自己确实犯过不少错误。


皇后想以华美韵文的魅力打动天子的心。热衷儒学的天子把美文当作儒学式生活的一部分,喜好到极致,尤其喜欢押脚韵的美文——“赋”。不仅喜好,他自己也是创作达人。


当时,司马相如以天下第一文章家闻名,并以这个技艺侍从天子之侧。皇后邀请这位著名的文人到她孤居的长门宫。


司马相如与爱妻卓文君一同伺候陈皇后。从前司马相如落魄时,妻子文君与丈夫一起经营酒舍,丈夫身穿短裤,洗刷碗碟,而妻子负责热酒待客。这是有名的故事。皇后赠予夫妇二人黄金百斤,并赐给亲自酿造的酒。


关于汉武帝,你不知道的几段哀怨情史 汉武帝 情史 武帝 生涯 女性 配偶 皇后 陈皇后 卫皇后 娘家人 崇真艺客


不久,司马相如就创作出陈皇后需要的赋,内容如下 :


夫何一佳人兮,

步逍遥以自虞。

魂逾佚而不反兮,

形枯槁而独居。


为何佳人如此空虚憔悴呢?那是由于佳人相信那遥而无期的天子约定 :“你暂居长门离宫,在这期间总会有驾临的日子吧。”这是天子的赠言。“我”翘首企盼约定的实现。


言我朝往而暮来兮,

饮食乐而忘人。

心慊移而不省故兮,

交得意而相亲。


但是,无论到何时,“我”都会等下去。在这座城南的离宫等候。亲自奉上精致的酒宴等候。可是,为何陛下您没有行幸这里呢?


奉虚言而望诚兮,

期城南之离宫。

修薄具而自设兮,

君曾不肯乎幸临。

廓独潜而专精兮,

天漂漂而疾风。


吹过干燥的华北上空的疾风,比日本的任何风都要荒凉猛烈。它狂躁地、铿铿地吹遍华北。随后,为宽慰悲伤之情,“我”登上“兰台”,遥望四处,乌云密布,天空幽暗,白昼如夜。其中,


雷殷殷而响起兮,

声象君之车音


汉代的马车形状,可以通过 18 世纪以来陆续发掘的画像石得知。天子卤簿几十辆马车罗列成队,车轮音似雷鸣,只有通过这个车声,反过来推测天子是否驾临。


结果是雷鸣之声,不是君上驾临的马车声。迷人的桂花香啊。孔雀亲密睦爱,玄猴啸吼长啼。翡翠、鸾凤,还有装饰离宫并大放异彩的艳丽鸟类,夸示夫妇之间的友爱,漫天飞舞。情欲之火也熊熊燃烧“我”心,“邪气壮而攻中”。


不久,“我”走下“兰台”,向深宫中行去,正殿高高耸立,直达天际,殿阁楼舍四处散布。豪华的建筑是点缀武帝时代的话题之一。用玉装饰的门扉上,嵌有黄金的门钉,开闭之际,会响起大钟般的声音。椽为木兰,梁为文杏,连蛙腿形装饰也选用稀有木材,五色的涂料更是光彩夺目。屋顶瓦如玳瑁一般,栉比鳞次。地面铺满珍贵的石头。薄绢、绫绢,扎缚帷幔的是楚国的绦子。然而,在这豪奢的气氛中,深深吸引“我”目光的是一只白色的雌鹤,它茕茕独立于枯杨之旁。


就这样,空虚的一日逝去。明月夜光之珠照耀夜空。


日黄昏而望绝兮,

怅独托于空堂。

悬明月以自照兮,

徂清夜于洞房。


哪怕是为了安慰吧,“我”援琴而弹,可是从指尖流出的是悲愁之曲,涕泪纵横。脚着木屐,漫步那边,扬长袂以翳颜,默数昔日自己的罪行。“我”昔日太过任意妄为,太过嫉妒。全都是“我”的罪过,遂颓思而倒入床中,那里有塞满芬若之类香草的枕头,和铺有荃兰之类香草的席褥。


忽寝寐而梦想兮,

魄若君之在旁。

惕寤觉而无见兮,

魂迋迋若有亡。


时间将即拂晓。


众鸡鸣而愁予兮,

起视月之精光。

观众星之行列兮,

毕昴出于东方。


“毕”即是毕宿五(Aldebaran),“昴”即是昴宿星(Pleiades),同属金牛座。


望中庭之蔼蔼兮,

若季秋之降霜。

夜曼曼其若岁兮,

怀郁郁其不可再更。


于是,夜空“荒亭亭而复明”,阳光照射“我”的不幸。



08.


以上是司马相如所作长歌的大要,题为《长门赋》,世纪左右,被收入梁昭明太子编辑的诗文总集《文选》内。《文选》解释说在奏闻这首赋之后,皇后挽回了皇帝的宠爱。


关于汉武帝,你不知道的几段哀怨情史 汉武帝 情史 武帝 生涯 女性 配偶 皇后 陈皇后 卫皇后 娘家人 崇真艺客


然而,《史记》和《汉书》未收录此赋,并且也没有提及皇后是否挽回丈夫的爱。只言皇后蛰居长门宫十数年后,离开人世,葬在长安东南三十里霸陵郎官亭的东边。


不过,皇后的母亲馆陶长公主,在皇后被废以后,仍然过着她那放荡不羁的阔太太生活。长公主原来的配偶是列侯陈午,在女儿被废的第二年,这个配偶也死去,尽管此时长公主已经年逾五十,却与一个叫董偃的美少年相好。他是往来长公主宅邸贩卖珍珠的老妇之子。长公主训教少年敏求学问,令他与长安的名士交往。


“决定给董郎一日的零用钱,黄金百斤,铜钱百万,帛千匹。还有其他特别支出,也告诉我。”长公主家的账房接到了这样的命令。


长公主想把董偃引荐给武帝认识,想出一计,在自家的宅邸宴请武帝。武帝察知长公主之意,一进入大厅,便大声说道 :“会会你家相公吧。“如您所愿,让他来谒见。


长公主事先耐心地嘱咐了董偃,将他带到东边的小屋。绿色帽子系上束带,一身庖丁的装扮。董偃说道:“长公主殿下宅邸的轮值庖丁董偃,不揣冒昧拜见陛下。”说着便拜伏于地。


皇帝哭笑不得,下赐大礼服一套。接着主客混杂,不分座次地尽情欢饮。此后,董偃也受到皇帝的宠幸,这在《汉书·东方朔传》中有记载。


馆陶长公主的离世是十数年后的事,不得志的皇后死去更是数年后的事。


文字节选自《汉武帝》,[日] 吉川幸次郎 著项巧锋 译,四川人民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楚尘文化,2020年8月。
来自网络
来源 | 楚尘文化


戳下方二维码进入文艺杂货铺子

关于汉武帝,你不知道的几段哀怨情史 汉武帝 情史 武帝 生涯 女性 配偶 皇后 陈皇后 卫皇后 娘家人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