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的短篇小说《论科学的精确性》( On Exactitude in Science) 中,作家塑造了一个古老帝国,这里,绘制地图的艺术达到如此精确完美,以至于帝国的全图与现实中领土的尺寸完全相等对应。渐渐地,这个国家的后人认识到这张地图的大而无用,它被丢弃在领土西边的沙漠上,日晒雨淋,“直到今天,那张地图沦为废墟,破碎的断片成为动物和乞丐的栖居地。“ 很大程度上,胡为一的系列作品《现在吸进去的灰尘曾经是座房子》,在创作方法上似乎反转了博尔赫斯小说里“地图王国”的寓言,在他将建筑物的照片进行模型化戏剧化和合成再创的过程中,他又在最大程度地接近博尔赫斯关于精确性的寓言:现实变成了一个个荒诞的魔幻显影。
©HdM 画廊
《现在吸进去的灰尘曾经是座房子 No.17》,摄影、臻墨黑白数码微喷、哈内姆勒摄影纯棉金属面、纯铝板、实木框
138X92cm,3+2AP,2021
胡为一个展《浮悬在空中的灰尘曾经是一座房》,围绕着艺术家长期关注的城市与自身关系的主题展开。面对拆迁和废墟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发展进程,身为在上海出生长大的90后艺术家,胡为一的视角从他的父辈艺术家们的集体悲怆转化为一种个人情感的重新定义。在他的作品中,“家” 变成了代表美好生活的字眼,经过电脑程序处理后的随机组合;“家” 包含着一扇扇绽放着烟火气息的生活风景,被无痕抹去后留下的空白沉寂。胡为一对旧物的迷恋,在他持续多年的“低级景观”创作中不断被投射进新的欲望,包括对90年代旧照片进行二次元创作,戏虐地用令人不安的黑烟打破一张张户外全家福、团圆照的祥和氛围,再将它们放入怀旧与向往拧巴地混搭在一起的宝丽来冰箱贴内。或许,胡为一就是那张无名照片上的陌生孩子,从仰视大人的世界到回首往事的历程,用艺术创作召回过去生活的化身。

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在《空间的诗学》中讲如何重返童年家屋:把自己放到一个梦的状态里去,把自己放到一个白日梦的门槛上,把自己栖身在过去的时光里…朝向梦境。“ 这句话让我想到一个画面,胡为一曾经是他父亲90年代拍摄的上海街头建筑照片的主角。照片中的少年胡为一,坐在外滩高楼天台的边缘上,整个城市在他悬空的脚下。那是一个梦中的情景还是一个真实的画面?我已经不敢确定了,就像灰尘,悬浮在空中,曾经是一座房、一个家,一群人、许多梦…

《现在吸进去的灰尘曾经是座房子 No.18》,摄影、臻墨黑白数码微喷、哈内姆勒摄影纯棉金属面、纯铝板、实木框, 100X133cm,,3+2AP,2021
胡为一,1990 年出生于中国上海。2013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先后获得公共艺术学士学位及新媒体硕士学位,目前生活和工作在上海。胡为一的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中展出和收藏,包括苏黎世 Helmhaus 美术 馆、澳大利亚白兔当代美术馆、鹿特丹 V2 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龙美术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 台北亚洲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民生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香港艺术中心等。胡为一获得 2014 年第二届华宇青年奖组委会大奖。
王凯梅,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译者。北京师范大学英语文学学士,苏富比艺术学院当代艺术硕士,长期从事艺术、电影策划和写作工作。研究兴趣围绕电影历史和影像艺术家,及具有个人风格的视觉艺术家与艺术史的关系。2017 年为瑞典艺术家在上海民生美术馆策划展览,2018 年为视觉艺术家陈漫在瑞典摄影美术馆策划个展,电影大师伯格曼在华的影像展。2020 年与艺术史家 Tony Godfrey 合作出版英文专著《当代画家丁乙》。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