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生-自然、人和技术的生产
五、大地母亲(按字母顺序)
郭桢(美国)
黄静远
胡晓媛
靳卫红
吕胜中
马修·巴尼
乔治·德·契里柯
申亮
杨子敏
喻红

主办:湖北美术馆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时间:2020 年 11 月 20 日 -2021 年 3 月 7 日
地点:湖北美术馆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主策展人:付晓东
策展小组:夏梓 黄静岚 符坚 刘鸿萧 林妍
学术委员会(按姓氏拼音): 方力钧 胡永芬 胡莺 鲁虹 皮道坚 孙振华 魏光庆 杨小彦 殷双喜 曾梵志
展览总监:冀少峰 刘明
艺术总监:傅中望
展览统筹:刘力英 吴垠 胡莺
展览执行:何淑君 简杰 田颖
展览设计:乔杰 汪鋆 田野
公共教育:雷雅婷 宋灿
展览宣传:夏梓 符坚 曾静 车逸豪
藏品支持:马文婷 张丽
展览会务:黄利 王佳雯
参加艺术家:
天人关系与能量(湖北美术馆 / 4号厅):
自然的生产 (湖北美术馆 / 5、6号厅):
毕建业、曹雨西、邓洧、邓悦君、段正渠、耿旖旎、黄太熙(美国)、付佳妮+史昊鹏、康剑飞、李象群、林海钟、刘丹、欧阳苏龙、秦琦、司建伟、隋建国、王梵僧、王璜生、一了、展望、张湘溪、周春芽
人的生产(湖北美术馆 / 7号厅):
迟世林、第八日—艺术家访问科学家实验室、耿建翌、龚剑、胡介鸣、黄小鹏(黄边站和第五工作室)、贾蔼力、李继开、廖文峰、毛晨雨、孟思特、南京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仇晓飞、史金淞
技术的生产 (湖北美术馆 / 3号厅、特展厅):
比尔·沃恩(加拿大)、春华·凯瑟琳·董(加拿大)、陈晓云、陈欣+黄钰文、费俊、郭锐文、鲁大东、李姝睿、林舒、能尖日、时子媛、王品添、杨帆、杨鑫、张智峰、张周捷、郑达、后人类影像放映单元(蔡宇潇、雷磊、梁文华、彭浩旻、田晓磊、袁中天、张文心、张羽洋)
大地母亲(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 1-4号厅):
郭桢(美国)、黄静远、胡晓媛、靳卫红、乔治·德·契里柯(意大利)、吕胜中、申亮、杨子敏、喻红
把自然和其他存在理解为一个主体,即如拉图尔所说的“盖娅主义”(大地母亲),以及哈拉维所说的“克苏鲁纪”(超人类、外人类、非人类,以及腐殖质人类的内在互动)。人成为附着于盖亚的次要主体。
在多种学科混合应用的当代,人越来越成为被技术规定化了的工具,喜好、情绪、习惯,都成了被大数据化了一切行为可被预测和控制的商品。偶然性则成为意外打断和终结这个程序算法的闭合循环的意外之笔。基于基因改造的生命科学、计算机编程规则和AI深度学习的技术等,也会概率性的出现了不可控的,偶然的和突变的创造性意外,涌现和变异,如同创造性的艺术。
“生生”亦是把人造物作为一种创造性主体,通过技术物的主体的设定方式来反思人类本身和世界的生成关系,技术与自然天道,新物质主义与非人,亦成为了一种同构性的关系。
破除人类中心主义的急功近利,以多元认识论看待其他主体,在总体性的生灭流变与繁衍共生中,不断的互相感应,碰撞偶然,即生生不息。
【五、大地的母亲厅】
The Earth Mother
大地的母亲 现场图
大地的母亲 现场图
大地的母亲 现场图
马修·巴尼1967年生于加州旧金山,在纽约生活和工作。
M捕食者,石墨、水粉颜料、纸、超高分子量塑料边框,39.4 x 31.8 x 2.9 cm(带框),2020
M捕食者(细节),石墨、水粉颜料、纸、超高分子量塑料边框,39.4 x 31.8 x 2.9 cm(带框),2020
1888—1978,意大利艺术家,乔治·德·契里柯开创了形而上绘画,并对超现实主义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9年,契里柯改变了他的创作风格,开始结合古典主义题材和大师技法,他本人将其称为“变脸(volte-face)”。
意大利广场-夏日午后, 布面油画 ,50cm×40cm ,1971
意大利广场-夏日午后(细节), 布面油画 ,50cm×40cm ,1971
喻红,1966年出生于中国西安,80年代在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油画,1996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内腔, 布面丙烯 , 230cm×270cm, 2019
喻红最初接受的是写实绘画技巧的训练,后又发展出其独具的视觉语言,喻红作品的主题核心一直是“人性”与人是如何在这个社会、世界成长和生存,透过画笔下的人物表述其投入于现实和社会的关注情怀和个人剖析。
内腔(细节), 布面丙烯,230×270cm , 2019
大地的母亲 现场图
郭桢,出生于中国山东日照。1976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校美术系,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并留校执教于中国画系,现工作生活在纽约。
母亲, 综合材料 ,150x225x15cm , 2015-2017
母亲(细节), 综合材料 ,150x225x15cm , 2015-2017
2020,在我们的生命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刻,“生生国际美术文献.三年展”成功推出。這是一个考验人的智力、耐力、观察力、创造力和执行力的过程。在这三年的美术文献展里,策展人汇集了5个不同的单元,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分布了整个湖北美术馆。
我的装置作品“母亲”,被安置在“生生国际美术档案三年展”的第五部分“大地母亲”展厅里。因为新冠疫情,不便回国,所以没有看到现场。但是从传过来的图片上看,悬挂的位置和方式都很完美,很感谢策展人的睿智。
在这里我想简单的阐述一下我的作品的艺术创作燃点。
母亲(细节), 综合材料 ,150x225x15cm , 2015-2017
生生不息是生命流的支点。在宇宙的生命长河里,人类的生命存在史微尘般简短和渺小。但是作为人类自身来说却又具有非常漫长的缘起,至今没有搞明白最初的生究竟是怎么来的。不过具体到每一个人,自我生命的来源是无比的清晰。母亲的子宫是生命最初的暖房,生命的雏形在这里形成和生长;母亲为之无私的提供着丰富的营养,母亲的阴道是人类最初面世的唯一的自然通道;母亲的乳汁是人类最初生存的唯一食粮,母亲在人类生生不息的环节里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母亲”这件作品是我在反复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它的底色和燃点都是我自身的生活和情感经历。在这件作品里,我通过庞大的尺寸,硕多的个体,充沛的色彩表现母亲的力量,母亲的纯朴,女性的多姿多样,以达到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及感情上的汇通。当这件作品2016年第一次在深圳展出的时候,我亲眼看到有观者在作品前泣不成声,这种精神上的交流是一件艺术品最高的抵达。
此件作品从设想到完成用了三年的时间,希望能够成为一件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主义作品之一。
郭桢 12,2020于纽约
黄静远,1979年生于中国广西。2005年毕业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康科迪亚大学,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文学硕士。
在水一方03, 布面油画, 320×450cm , 2018
在水一方03(细节), 布面油画, 320×450cm , 2018
疼痛, 纸本,744×146cm, 2020
疼痛(细节), 纸本,744×146cm, 2020
疼痛(细节), 纸本,744×146cm, 2020
大地的母亲 现场图
人文书, 红本·黑本,四卷一函,共两函
吕胜中:生生杂记
●
「生」原本如草苗破土而出,从无到有、初始鸿蒙、鲜活灵动。「生」的重复或叠加成为「生生」,成为耐得琢磨的词。《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 孔颖达 疏:“生生,不绝之辞。阴阳变转,后生次于前生,是万物恒生谓之易也。”然而,「生生」不只是瓜瓞绵绵、孳生不绝的定义,「生生死死」紧密相连,描述生命个体而的一辈子。失去了真挚与善良,生命便骤然冷漠僵硬,「生生」就有可能把美好的光景葬送。
●
在疫情蔓延的剧烈时期,有一人人获知并被广泛认同的绝句一一2020年你最大的愿望是什?活着。「生生」在此时变得无比脆弱,生不如草木,命比纸还薄,毎个人都面临着随时都有可能降临的死亡威胁。然而,也许正是在这样落魄潦倒的心境中,人才有可能泄了霸天下之气,检点原引以自豪业绩中的作孽。
人文书, 黑本(细节)
●
以前我也嚷嚷過「拯救地球」,但我們卻忘了,地球已經轉動肆拾伍億年之久,承载著人類世界,並被他們不斷自以為是翻天覆地的折騰,也还是好好的。即使是海平面再提高,溫度再上升,地球也依然耐得住性子,它只是會在人類實在可惡的時候表示憤怒,以期覺醒。丁仲禮先生有言:「地球不需要被拯救,需要被拯救的是人類自己。能夠拯救人類的也只有人類自己⋯⋯」
●
丁仲禮先生呼籲「在這個和而不同的世界產生更具包容性的文明」,顯然是仍然站在主宰者的位置。人在天地自然面前之渺小如風拂微塵,從來是天地包容並滋養著人與生靈萬物;人心相對天道,無比狹隘,何談包容?而且所謂的「文明進程」,就是逐漸的違背天道地理,一步一步的出軌。野心膨脹,利令智昏,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迷途而不知返,卻以為這就是進步與發展。
●
人原本崇拜天地,崇拜萬物生靈。他們相信自己的首領就是圖騰的化身,而圖騰是部族所有人的生命根源,因此人們甘為僕役。文明讓人得勢,便總想做主,再無溫良恭儉讓。主宰了世界,進而圖謀主宰天地,欲求凌架其上,似乎勢不可擋。然而,一個時代的文明缺失了充分的善意,非但不得勢,實在是等於人的「去勢」。
人文书, 红本(细节)
●
觀「巫」字,天地之間,立神竿,人在左右,正是《周易》所提出天地人三才之形成。所謂「三才觀念」,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易經·說卦)。其精神為天人合一、與自然和諧,並成為建設文明生態、世態、心態的理想框架。天地合而萬物生,故而,人類的生生不息首先必須在天地的寬厚與包容之中,天地是有秩序與底線的,人如果不尊天道地理,不知天高地厚,以超越為能事,「生生」,安能不息?
郭凤怡(1942–2010年), 生于中国西安。她的艺术实践关注精神和形而上学层面的意义,这些元素反映了她这一代人对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并且这些民间艺术赋予了我们特殊的历史,神话和神秘气质。她用毛笔在纸上描绘的作品,笔力深厚、精细飘逸,所绘形象不仅与人类的身心息息相关,同时也描绘暗示了某种精神世界的存在。
夜班, 综合材料纸本, 21cm×11.5cm×67cm ,2019-2020
夜班, 综合材料纸本, 21cm×11.5cm×67cm ,2019-2020
夜班, 综合材料纸本, 21cm×11.5cm×67cm ,2019-2020
爱情, 综合材料纸本, 21cm×11.5cm×67cm ,2019-2020
夜班, 综合材料纸本,21cm×11.5cm×139cm 21cm×11.5cm×67cm ,2019-2020
夜班(细节), 综合材料纸本,21×11.5cm, 2019-2020
大地的母亲 现场图

刹隅二, 废旧钢筋与混凝土, 室外陈放过的绡 ,丝线,260×240×145cm ,2015-2017
五体, 旧铁架、铁 ,32×32×80 cm, 2017
刹隅四, 废旧钢筋与混凝土、室外陈放过的绡、丝线 ,210×180×55 cm, 2017
大地的母亲 现场图
杨子敏,1995年出生于江苏省。2018年至今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2013年至2018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浪潮, 综合材料,150×70×80cm ,2019
浪潮, 综合材料,150×70×80cm ,2019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