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画工作坊:风土(长江流域)
艺术家/工作坊导师:迈克尔·王(Michael Wang)(现场配备交传翻译)
时间:4月24日(周六) 13:00-14:00
地点:PSA 3F 互动区
参与对象:10岁以上创作爱好者
参与方式:参与工作坊需提前报名预约(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费100元/人(包含1张展览门票和1份材料费)。参与学员请于当日12:45在PSA1楼的VIP入口(近苗江路)集合。
电厂小贴士:因活动涉及前期筹备,一经预约,恕不退款。
工作坊详情
本次上海双年展的二楼展厅过道处,呈现了艺术家迈克尔·王创作的《风土(长江流域)》。这7幅作品是他的城市单色画“风土”系列的最新创作。在这些新作中,他将描绘的城市扩展至长江流域。迈克尔·王将流域范围内7个城市采集的石块研磨成粉状,并混合成特有的颜料绘制单色画。在“风土(长江流域)”系列中,艺术家遵循对应城市的地理位置将画沿直线一字排开。这些画跟随长江及其支流的流向,自西向东地追溯了中国南方的地表地质学。这种排列方式也参考了宋代的山水画传统:在长卷绘画中,长江的全貌随着卷轴的舒展徐徐呈现。




滑动查看昆明,长沙,重庆,成都石块样本
“一个落脚点、一块地、一抔土。城市的地质基础是它的必要条件。自然历史催生了文明。没有石头,就没有城市。”
——迈克尔·王,《风土》,2015年

迈克尔·王作品《风土(长江流域)》展览现场。
工作坊小剧透
“风土”系列城市单色画的“颜料”是由一块块长江流域的石块研磨成粉状制成的。由于不同城市的地表质地和泥石成分不同,制成的颜料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艺术家将向参与工作坊的创作者展示不同采集地点石块的样貌,并在现场与大家一同制作“自然颜料”。最后,工作坊学员将使用自己研制的颜料创作每一个人独有的“单色画”,感受艺术家提出的“可携带性地质”创作理念。本周六,让我们跟随艺术家迈克尔·王,一起体验自然与艺术的联动。
01
艺术家迈克尔·王介绍“风土”系列作品

02
制作“颜料”

03
创作“城市单色画”




滑动查看更多往期工作坊现场
关于导师

迈克尔·王
(Michael Wang)
1981年生,生活工作于纽约。在实践中,他将全球性的系统作为艺术媒介,内容涉及气候变化、物种分布、资源分配和全球经济。他曾在纽约州长官岛的LMCC艺术中心(纽约瑞士学院策展,2019)和米兰的普拉达基金会(2017)举办个展,作品入选西西里岛巴勒莫的第12届欧洲宣言展(Manifesta 12,2018)和智利瓦尔帕莱索的第二十届建筑与城市主义双年展(2017)。2017年,他荣获琼·米切尔基金会画家和雕塑家奖。
相关展览

第13届上海双年展“水体”之第三段落“一个展览”
主策展人:安德烈斯·雅克
策展人:玛丽娜·奥特罗·韦尔齐耶、露西娅·彼得罗尤斯蒂、由宓
研究及出版总监:菲利帕·拉莫斯
展期:2021年4月17日至7月25日
票价:30元,早鸟预售票20元(早鸟票已售罄)
第13届双年展的最强音将出现在2021年春季的实体展览中。展览将以庆典的形式拉开帷幕,覆盖当代馆1至3楼以及烟囱空间。展览希望观众能在思考和对话中组建流动的社群。作为上双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项目”将更加深入地发现和挖掘上海的历史文脉,以黄浦江为线索串联起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关于上海双年展
上海双年展(Shanghai Biennale)始创于1996年,是中国大陆首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也是当下亚洲最富影响力的艺术事件之一。自2012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为上海双年展的主办方暨永久主场馆。从第1届以“开放的空间”为主题,经过第2届“融合与拓展”、第3届“海上·上海——一种特殊的现代性”、第4届“都市营造”、第5届的“影像生存”,第6届“超设计”、第7届“快城快客”、第8届“巡回排演”、第9届“重新发电”、第10届“社会工厂”、第11届“何不再问”,直至第12届“禹步”,上海双年展始终以上海城市为母体,秉持支持学术与文化创新的使命,以开放的视野持续追踪全球语境下的社会变革及知识生产趋势,成为每两年一次集结于上海的大型国际当代艺术展示与交流平台。
// 关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
作为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让自身处于进行时是这所博物馆的生命之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学习平台;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
↓↓↓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绘画工作坊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