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四月,西岸美术馆再度携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艺术教育专业,联动黄浦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光明初级中学与上海七色花小学,共同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本次合作,西岸美术馆再度作为华师大“校外艺术教育”课程的实践场,支持艺术教育专业大学生实地见习,并策划组织三场公教活动在美术馆落地。届时,本活动将邀请两所中小学学生和适龄公众一同参与体验。
本次馆校合作项目,为大学、中学、小学交流场馆艺术教育诉求提供了契机,同时衡量了高校艺术教育师资人才培养理念、现行中小学艺术教育课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审美素养、美术馆优质项目资源的融合度与达成度,促进了四方共同探索场馆艺术教育的多样性融合机制。
👯
西岸美术馆常驻合作伙伴
华师大艺术教育专业
如果说年初的馆校合作,被视为一次“把大学期末考搬进美术馆”的创新尝试,本次的馆校合作则是它的加强版——此次,华师大艺术教育专业本科生课程“校外艺术实践”在西岸美术馆持续进行了两个月。本课程的目标是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全面了解美术馆的社会职能、社会公众需求的基础之上,设计并执行一套有效的、综合性的艺术课程实验方案。

三月初,华师大艺术教育专业教师与西岸美术馆负责人先后开展了讲座,帮助该专业学生理解艺术教育与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关系。随后,学生们在西岸美术馆参观了展览“时间的形态”、“图像的生息”,并体验了多个工作坊。在美术馆公教人员的引导下,学生们系统地了解了场馆空间,美术馆运营方式,以及公教项目的研创开发过程,以此为基础开始了自己小组的课程设计。

💡
创意发挥 经验价值
结合经典作品《布利埃舞场》《巴黎城》和《无题(通道Ⅱ)》,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分组设计了一套综合导览与工作坊的教学方案,面向不同年龄层的中小学生。在如何更准确地把握施教对象特点的环节中,七色花小学美术教师张寒欣与光明初级中学美术教师龚祺星给予了有效支持。这两位教师同样毕业于华师大艺术教育专业,毕业后走上艺术教学岗位,长期探索中小学核心素养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征,她们的建议使华师大学生设计的教学方案更具针对性。

西岸美术馆的公教人员,为学生设计的教学方案提供了细致的指导与落地执行的支持,并对学生进行相关能力培训,例如灵活应对活动执行中可能出现的临时状况。

本次项目邀请了七色花小学与光明初级中学的学生作为“首席体验官”,参与体验由美术馆、华师大师生及中小学教师三方合力协作完成的艺术教育活动。整个项目将完成一次整合高校、美术馆及中小学多方资源的创新尝试,并开辟了多维馆校合作的先例。
🎊 活动彩蛋 🎊
本次项目面向公众招募小小体验官
每场5名,欢迎你的加入!
本次活动共三场,由“时间的形态”展览导览和三个不同主题的工作坊组成。
活动一
色彩与几何的舞蹈——
解析《布利埃舞场》
活动时间:2021年5月1日 10:00-12:00
活动地点:西岸美术馆展厅及工作坊内
参与年龄:11-12岁
招募人数:5

《布利埃舞场》是西岸美术馆众多展品中的一件,其鲜明跳跃的色彩,反映了二十世纪初巴黎的躁动与喧哗。围绕这件作品,华师大学生设计的导览,侧重介绍其作者索尼娅的创作生涯,并对比了多种艺术流派在她创作中产生的影响。工作坊的设计则受到德劳内设计经历的启发,邀请孩子们以“母亲节”为主题,为妈妈创作一条美丽的裙子。
活动二
美的碎裂与重构——探访《巴黎城》
活动时间:2021年5月1日12:30-14:30
活动地点:西岸美术馆展厅及工作坊
参与年龄:9岁-10岁
招募人数:5

罗伯特·德劳内,《巴黎城》,1910–1912年,布面油彩,267×406 厘米,蓬皮杜中心国立现代美术馆收藏,巴黎,1936年由国家购入,1937年入藏
法国画家罗伯特·德劳内的《巴黎城》将古典美惠三女神与现代巴黎城景融合在碎片状色彩与多视点重构之中。在华师大同学设计的导览中,观众将以“巴黎游客”的身份,穿行于立体主义与俄耳甫斯主义、古典与现代之间,体验城市、历史和文化在艺术中的生生不息。而工作坊则打开了一扇任意门,从巴黎回到上海。参与者可以通过拼贴画的形式再现古今上海,以鲜明色彩和抽象结构展示自己的专属城市记忆。
活动设计及执教:王怡婷、李雅君、刘亚婷(华师大18级艺术教育专业)
指导教师:汪洋、龚祺星
活动三
物我之径——关于《无题(通道Ⅱ)》的十个问题
活动时间:2021年5月1日 14:30-16:30
活动地点:西岸美术馆展厅及工作坊内
参与年龄:13岁-15岁
招募人数:5

《无题(通道Ⅱ)》,克里斯蒂娜·伊格莱西亚斯,《无题(通道之二)》,2002年,酒椰叶纤维、剑麻绳,1×298×126 厘米(每部分),蓬皮杜中心国立现代美术馆收藏,巴黎,2004年购藏
走进《无题(通道Ⅱ)》所在的空间,你将被这件镂空的庞然大物所包围——它将光的纹理投在你身上,你不可能忽视它的存在。因为这件作品足够神秘,华师大学生设计的导览注重身体体验,设立了十个问题,引导参与者从多层面感知它,而非“理解”它。工作坊则借鉴这件作品的创作思路——用材料讲述一个故事,鼓励孩子们用现成品,将内心的故事变为一个立体可感的小型装置。
活动设计及执教:王怡婷、李雅君、刘亚婷(华师大18级艺术教育专业)
指导教师:汪洋、龚祺星
🎩
关于课程导师
汪洋
美术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校外艺术教育课程实践基地负责人、艺术教育专业教学与学术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研究项目课题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课题项目负责人、国际艺术教育协会(InSEA)会员、市教育委员会艺术学科专家库成员,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师资人才培养与美术馆教育项目研究。
参与方式
添加公教小助理微信,备注参与活动名称、家长姓名、儿童年龄、联系方式。本活动为免费,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西岸美术馆
馆校合作
作为中外文化对话交流新模式的探索者和先行者,上海西岸美术馆一直积极致力于推进“馆校合作”,不仅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同济大学等多所沪上高校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更通过如“课程答辩”“驻馆课程”“儿童工作坊”等创新形式拓宽“馆校合作”的边界。在社会文化关系网络中,美术馆承担了枢纽作用,它连系了院校、社区、艺术家、企业、文化机构等丰富资源,催生了彼此的对话、协作与情感共鸣,从而使得审美教育与艺术欣赏以更加亲民的姿态向更多人敞开。
关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艺术教育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艺术教育专业是2002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个培养复合型艺术教育人才的本科专业。专业依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双一流”建设平台,立足上海,面向全国。
艺术教育专业成立以来,坚持以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为主导,服务基础教育为方向,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在培养中注重树立学生为艺术教育事业服务的信念,全方位提升学生艺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艺术表演与创作能力和艺术教育科研创新能力。
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网发布的中国本科教育艺术教育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连续五年名列全国第一。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