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先锋而神秘
纪实而跳脱
关于法国新浪潮电影
你是否被其中强烈的个人风格吸引
你是否又觉得叙事晦涩难懂
西岸美术馆与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合作呈现
WBM影迹
自由观赏与嘉宾导赏
5月继续带你冲个“新浪潮”
西岸美术馆首次推出“WBM影迹”,以法国新浪潮电影为赏析文本,邀请爱影人与电影研究学者同在美术馆感受观影、谈影之趣。
首期电影鉴赏将围绕三部重量级法国新浪潮电影——《瑟堡的雨伞》、《五至七时的克莱奥》、《蔑视》,开启探寻“新浪潮”的魅力之旅。通过品赏雅克·德米(Jacques Demy)、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一众新浪潮导演极具开拓性的个性镜头语法与艺术手法,了解新浪潮运动如何重组了电影史、让电影走向当代,并如何影响了包括王家卫、姜文等一代中国导演。
“法国新浪潮”是1950年代末在法国兴起的电影运动,6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这场运动被公认为传统电影与现代电影的分水岭。新浪潮电影人受到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哲学思潮之影响,提出“主观的现实主义”,并强调导演的“个人风格”,以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的人文主义精神解构传统电影工业的叙事程式。新浪潮的兴起确立了“艺术电影”在电影发展史上的地位,其个人性表达和哲学意味亦扩宽了现代电影的美学空间。
活动总排期表

活动亮点
自由观赏:影像将在指定活动日指定时段播放,你可以在此期间走入多功能厅观赏,并收听幕间导赏。
嘉宾导赏:在指定日的下午,你可以参与一场由特邀嘉宾带来的电影赏析分享会 (讲座形式,不含自由观赏环节),并在这里结识一群爱影人。
第三期|《蔑视》
自由观赏
5月2日 第一场13:00-15:00、第二场15:20-17:20
5月4日 第一场13:00-15:00 、第二场15:20-17:20
西岸美术馆·多功能厅

◉《蔑视》(Le Mépris,1963),导演: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
剧情简介
这部电影迷人地描绘了婚姻的危机。编剧保尔为保住工作机会,容忍制片人追求妻子,妻子对其爱意渐失,产生蔑视。古希腊神话,但丁、荷尔德林的诗,剧本和现实在这部电影中四重互文,悄然对位,戏中戏的套层结构,戈达尔独有的时空跳接手法,呈现了影史上诸多令人回味的镜头。
◉法国作曲大师乔治·德莱叙(Georges Delurue)为本片创作配乐,德莱叙被誉为“电影界的莫扎特”,曾获众多重要的电影音乐奖项。
嘉宾导赏
戈达尔的正面与侧面
5月3日 、5月5日 每日一场:15:00-17:00
西岸美术馆·多功能厅
戈达尔的正面是导演,侧面是哲学家。茁壮于法国新浪潮的他,至今仍在乘风破浪。
街头的光影,流动的欲望,暧昧的情感,生活的平淡与惊喜或惊吓,都让戈达尔开创出来的画面跳接美学,或放大或缩小或蒸发成一首又一首的诗篇。
本期导赏,观众将与特邀嘉宾李立亨,从《蔑视》的画面和故事出发,一同探寻新浪潮和戈达尔的特质与魅力,发现戈达尔如何影响了王家卫和昆汀·塔伦蒂诺等大咖。
你是否好奇,是什么造就了新浪潮电影中迷人又令人迷惘的氛围?你是否对围绕在“法国新浪潮”之外的一众名词眼熟又有点不明所以呢?什么是“作者派”,“手册派”,什么又是“作家派”,“左岸派”?《电影手册》究竟是本什么神奇的“手册”?来“WBM影迹”导赏现场,或许能找到你的答案!
第三期导览嘉宾
李立亨,美国纽约大学(NYU)表演学艺术硕士。从事艺术评论及博物馆活动策划逾20年。曾受邀为英国伦敦大学、意大利“都林国际艺术节”演讲嘉宾。2018“法国春天艺术节”总策划及艺术总监。
参与方式
第三期|自由观赏及嘉宾导赏
建议参与观众:成人
扫描上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购票
注:嘉宾导赏不含自由观赏环节
夜场观众请从美术馆南门(停车场入口)出入
在线观看嘉宾导赏
往期回顾
由西岸美术馆与法国驻上海领事馆文化处合作推出的电影鉴赏系列活动——“法国新浪潮:一个伟大纯真的电影时代”于4月16日正式开启。法国新浪潮运动中的两部作品,雅克·德米(Jacques Demy)的《瑟堡的雨伞》和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的《五至七时的克莱奥》来到美术馆与观众见面。通过自由观赏与嘉宾导赏,观众在视听美学中饱赏了法国新浪潮的风采。
流淌在多功能厅的《I'll wait for you》与《Sans toi》,仿佛一页页打开的信笺,信中书写着在美术馆的电影之约。前来观影的赴约者在音乐声中纷纷落座,导赏者寥寥几笔勾勒,一幅新浪潮影史的速写便呈现在眼前——那是一群充满着理想色彩的年轻人,在战后文化废墟上重新构建心灵的秩序,并发明着电影的新语言——不连贯的叙事,灵活游走的镜头,“不伺候”观众的情节设计……这朵始于《电影手册》编辑部的小小浪花,最终翻滚成世界级的艺术浪潮。
4月17日与4月24日嘉宾导赏日,我们邀请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汤惟杰来到现场,与观众面对面赏析影片。汤老师先后为观众导赏了两部影片,分别从视听美学的角度解读了《瑟堡的雨伞》,回溯美国电影与法国电影之间有趣迂回的互动关系,又同观众一起在《五至七时的克莱奥》中经历了现代女性的都市漫游经验,分析了物象背后折射的女性意识,与观众共同探寻存在主义视角下生存与死亡的意义。
如果说,新浪潮电影的某些方面是对好莱坞大片场化程式的反抗,那么在美术馆里,如欣赏艺术品一样欣赏影像,同样开辟了一种区别于以娱乐消费为目的的观看方式,二者完成了奇妙的互文。美术馆的空间与环境似乎影响了人们对身份的认知,观者手中的纸与笔取代了爆米花,凝神的观看取代了舒适的消遣。
活动结束后,许多观众纷纷表达了对活动的喜爱——“对学生党实在太友好了,如此‘亲切’的价格就能亲近大师佳作,Get电影流派知识实在难得”;一位从事时尚行业的观众感慨美术馆的巨屏与这部影片最重要元素——色彩如此相得益彰,给予他很多艺术灵感,“这是在别处无法体验到的,希望这个活动越办越好。”
关于法国上海总领馆文化处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致力于促进中法两国文化交流,每年组织各类演出、展览、电影放映及讲座。
关于WBM影迹
影像的诞生,改写了人类观看的命运,当静止的图像开始活动,当彼处之人在此刻现身,时间的形态也被重新塑形。西岸美术馆于2021年4月启动“WBM 影迹”,面向公众开展周期性、持续性、主题性的影像交流鉴赏项目,同时携手相关文化机构、电影学者、资深影人参与,与公众一同发掘影像魅力、分享“观影”与“谈影”之趣。在美术馆进行艺术电影的鉴赏与分享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其特殊物理的空间将改变一般的、传统的观影模式,不论是策展理念的介入、还是艺术作品的在场、抑或是审美语境的烘托,都将激发公众在一个充满弹性的空间中生产对话与意义。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